澳大利亞對話網5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是否應該為全球牛油果短缺負責? 最近有關牛油果短缺的報道讓全球消息人士和美食家驚駭。墨西哥、秘魯和美國加州的主要生產商牛油果歉收。同時,需求不斷增加。不僅在富裕的西方,如今中國消費者也對牛油果產生了難以滿足的需求。
中國中產與西方中產有許多共同點,尤其在食品風尚上。牛油果被放在面包片上的圖片在全球傳播,使人們自我陶醉,想告訴大家我多健康。在中國,展示這些惹人注目的消費也成了時髦。中國的牛油果需求受到雙重驅動——健康益處,以及中產階層所希望的新鮮性、獨有性、標志性。
當中國消費者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時,將給全球其他地區的供需帶來重大影響。供應商正努力提高產量滿足需求。但種植牛油果往往導致森林砍伐,對水資源產生壓力,因此大量增產對環境并非好事。
不過,西方一直在引領基于個人期望和身份渴求的消費需求,如今批評中國中產階層在做同樣的事,就有些荒謬了。▲
(作者大衛·哈維,伊文譯)
環球時報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