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書春
摘 要:在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秉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為目標,針對特殊學生運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問題學生走出陰影,融入集體。
關鍵詞:孤僻學生;運用心理學教育理念;耐心指導;改變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4-0065-01
一、案例
在去年接班的九年級學生中有這樣一位:體育課經常三天兩頭不來,即使來了也是一個人經常站著不動。了解結果是他以前體育課也經常不參加,老師一般不搭理他,同學們提醒我不用理會他。班主任說他的行為跟其他同學有所不同,體育課可以對他放寬要求。后來我對這個學生進行了特別的觀察了解,他叫陳歡歡,是一個身材高大,性格內向,不善言談的男孩,在班級中跟同學的交流很少,經常獨自一人,不與同學搭訕,但愛好有關幻想方面的寫作。他怕難為情,容易緊張,膽小怕羞,動作遲緩,寫字工整。同學們與他的關系也很一般,沒有很要好的同學,基本屬于孤僻一類。
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是我們每個教學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標。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學習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才會出現學習興趣。”因此,要想使學生產生活動興趣,就必須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針對他的情況,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嘗試著改變他的行為,激活他的學習興趣,激發他的求知欲望。讓他能跟其他同學一樣,在體育課上生龍活虎,學到一些基本技能,同時對自己充滿自信,能正常地和同學和睦相處。
二、對癥下藥,耐心指導
1.融合團隊,感受成功體驗——拔河比賽
團結就是力量。通過拔河比賽,可以讓學生享受團隊合作的快樂,讓大家在輕松的氛圍中增進同學間的友誼,讓他融入到班集體。心理學研究表明,當自己的能力適應任務挑戰時,人的愉快就會產生。如果缺乏挑戰,就會使人產生厭倦感。相反,任務太富有挑戰性,也會導致個體焦慮,甚至產生挫折感。他的各項運動能力較差,就利用他的個體優勢(身材高大)使他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分組后,第一次他站著沒有歸隊,第二次在我和同伴的熱情邀請下他參加了。兩次的結果可想而知,何況他身材高大。第一次讓他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感,團隊的溫暖。
2.感受鼓勵,體現自我——跳長繩
跳長繩活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和練習中,既能鍛煉身體素質又能形成團結協作的作用,它體現搖繩選手與跳繩同學相互之間的默契配合,適合增進同學友誼,感受集體的團隊合作精神,從而激勵參與活動的動機。一組,二組,依次進行著,輪到他們組了,他怯懦地站在一邊,不敢參與活動,跟他溝通了好久,才說出他不會跳繩。由于他的力量大,我決定教他搖繩。經過教練,發現搖繩對他來說也是一件得心應手的事情,他們組配合默契,跳得最好,再次使他得到了同學的尊重和贊賞。
在以后的體育課中,我發現他沒有缺席過,每次中長跑練習他也總能咬咬牙堅持到最后,所以每次我都把他列入被表揚的學生名單中。他調皮了,經常會和其他同學一起玩耍,上課排隊的時候也會搞一些小動作,問他問題時也會回答了,以后的各項活動他都會主動地融入同學中間。他還會主動提出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組織的跳長繩比賽和拔河比賽,他從自卑中走出來了,同時也為班級出了一份力。班主任也說,歡歡各方面都有進步,表現也活躍了。
三、反思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既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能,又要以身作則,以優良的思想品德去影響學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目標。其實像他這樣的特殊學生何嘗不期待老師看到他們的優點,給他們表現一下自己的機會。可能像陳歡歡同學,他本身有自卑心理和懼怕心理,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他不敢主動表現。如果教師看到學生的消極行為,漠然處之,不給予積極引導,任由他個人獨立,得不到關注,那么就會讓他的情緒失落增加。針對特殊學生,教師以寬厚、博愛、敏銳之心去理解、關心他們,不輕易給他們帶上“特殊學生,特殊照顧”的帽子,鼓勵引導他們,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集體的溫暖。同時,要善于發現他們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應該及時給予肯定和恰當的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喚起其獲得成功的愿望,循循善誘,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我們應充分認識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認可每個學生的潛能,關心每一個學生每一方面的發展,關注教育過程的每一個細節,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營造友好,輕松,愉快的教育環境。全面地看待每個學生的表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其可取的一面。善于運用各種教學因素和多種教法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體驗到快樂,使他們愛上體育課。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多讓學生相互交流,營造一個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教學氛圍。給特殊學生創造發揮一技之長的機會,讓他們也能發光是我們體育老師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