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
摘 要:足球校本教材是推進校園足球活動和落實每周一節足球課的重要載體,其在開發、實施、管理、評價等方面都因實際差異而各不相同。本文以合肥市陽光中學初中足球校本教材開發與實踐的經驗和做法為例進行探討。
關鍵詞:校本教材;初中足球;開發;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4-0061-02
隨著校園足球活動持續深入發展,出現了很多學校在落實每周一節足球課的要求時,存在課時緊張、教材資源不足、學練方法單一、技能掌握和鍛煉效果不好等方面的問題。開發符合學校實際,并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足球校本教材及配套的課程資源,便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未雨綢繆成竹在,借助資源質量高
合肥市陽光中學始終把體育特色項目發展和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努力嘗試開展特色體育項目的教學與訓練,開發了配套的校本教材。2016年3月借助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資源平臺,由校長牽頭,積極申請加入了由汪曉贊教授領銜的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項目(ALA150010),開展了《初中優質體育與健康課程開發(以足球教學為例)》的子課題研究。經過課題組專家的指導,學校將足球校本課程的發展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進行了梳理,針對課時、教師、場地、器材等教學媒介方面存在的問題與矛盾,由學校教導處與體育組共同協商解決,豐富和優化了足球課程資源和校本教材體系,實現了學校足球項目校本特色課程和教學體系的質量提高。
二、教學實施抓住根,引導方向扣住分
教學實施是足球校本課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重要保障,在教學時,科學合理的創新組織形式、改善教學方法、實施多元評價,關系到校本教材的使用能否得到落實,教學目標能否完成,更有利于引導學生正確的處理好身體發展需要和中考體育分數的關系,樹立良好的健康意識。
1.創新形式,培養興趣
為使足球教學落到實處,學校將每周一節足球課納入課表,并在排課時盡量使場地、器材能滿足教學需要,同時購置了足量的足球、分隊衫、標志盤、標志桶、標志桿、小球門等足球教學所需的器材。然而在實際足球教學中,卻經常出現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效果不好的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上足球課的教師從課前準備開始改變,每節足球課前精心設計準備場地,并根據本節課的課堂組織需要,把每位同學的分隊衫和足球,按照圓形、正方形、扇形、U形等形狀放置好,一方面節約了學生拿球和分隊衫擁擠造成的時間浪費,另一方面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場地、器材優化配置的畫面感,對學生也產生了一種心靈沖擊,觸發了學生想參與學練的愿望。每節足球課結束前,師生通過2分鐘特色節目——“與球星有約”,來分享中外著名球星的勵志故事、八卦新聞等,達到了拓展知識、放松身心、增進與足球情感的目的。
學生在學習足球時,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存在體能、技能和心理等方面的各種差異。足球技能好的學生表現積極,參與練習的熱情也高漲,個人成就感十足,自然樂在其中。但是足球技能差點的學生,卻擔心因為踢不好而出丑,所以不情愿或者消極的參與足球課的學練,這也就造成了足球場上一邊“熱鬧”,一邊“無聊”的課堂現象。針對于此,教師可以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把足球技能好、參與積極性高的學生和足球技能、參與度相對欠缺一點的學生分在一起,性格活躍和性格沉悶的分在一起,甚至可以視練習內容和教學需要將男、女生混編在一起,通過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優勢互補,來實現共同完成學練任務,提高合作學習能力的目的。同時,在遵循運動技能形成規律,不破壞技術動作結構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練習難度,增加練習次數,創新組織設計,適時進行鼓勵,也非常有利于“無聊”的一邊樹立信心和培養興趣。
另外,學校以各級各類體育課堂教學評比為契機,鼓勵每位體育教師拍攝足球技術為教學內容的錄像課、微課視頻,并搜集一些相關足球學習的網絡資源鏈接,上傳到校園網上,以供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學習,豐富了教與學的形式。
2.以賽代練,身心成長
足球競賽一方面它能檢驗學習者的學練效果,同時又能在比賽中發現很多問題,反過來促進參與者以后的學習和提高。我校充分吸收、借鑒運動教育模式的優點,并將其進行本土化的改造,先進行7~8課時的基本技術學習和2課時的場地規則裁判法、常見損傷處理學習,再開始嘗試形式多樣且獨具特色的足球比賽。
一是課內比賽。通過各種單項技術比賽來強化學生的足球技能,如顛球、射門、吊圈、運球繞桿、擲界外球、頭頂球比賽等,通過以上3~5個單項技術的組合比賽,以提高學生對單個技術的運用能力。另外,通過小場地(7人制)比賽讓學生熟悉比賽規則,明白每個人在球隊中的角色和任務。在組織女生進行小場地比賽時,可以將場地、規則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如在足球場中圈線上相向放置2個寬約2m的小球門,沒有守門員,比賽時不設邊界,但是必須在足球場的中圈內部區域射門進球方能得分,其他規則不變),待學生對比賽場地、規則的認識和技術有了進一步提高后,再逐漸引導其按照正式的場地和規則進行比賽,這樣有利于更多的人、更頻繁的接觸球,從而促進學生參與足球比賽、享受足球比賽。
二是課外比賽。即11人制的班級聯賽,從每學期的期中考試后開始,每周一次,約持續到期末考試前兩周結束。比賽中的裁判員、計時員、記錄員、宣傳員、教練員、隊長、隊員、醫護人員、啦啦隊員等角色均由學生來承擔,學生可以自主設計入場儀式、進球歡慶、隊旗口號等,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只負責處理爭議和場外指導。這種還比賽于學生的方式極受學生喜愛,盡管比賽中隊員之間有過埋怨、輸球后有過失落,但是足球場上的暢情奔跑、齊心并力,及啦啦隊的搖旗吶喊、聲聲助威,讓同學們學會了合作、包容、相互鼓勵,在充滿激情的足球運動中,給他們帶去了身體與心靈的共同成長。
3.評價多元,兩全其美
評價對于課程的實施和教學的管理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尤其在中學階段,分數是學生、教師、家長都難以繞開的話題,是評價的重要體現。對于被納入中考總分,且分值正在逐年增加的體育學科來說,如何在保障學生技能掌握、體能發展需要的同時,在中考中取得較為理想的體育考試分數,成為很多基層體育老師不斷思索的問題。
我校在足球課程實施的評價方面也做了很多實踐和嘗試。首先把每學期的期末考試總分中加入30分的體育分(其他考試科目滿分為100分),10分為過程性評價(平時分),20分為終結性評價(測試分)。過程性評價,是指教師對于平時在課堂上組織練習和比賽中完成的較好的同學(或者小組)以及比賽優勝者(隊)發放積分券(1張1分),得到的積分券數就是過程性評價(平時分),這種注重鼓勵為主的評價方式,體現了教師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關注。同時,積分券可以在期末兌換體育小獎品,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調動了大家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終結性評價,是指期末的專項測試成績,由體能測試10分和技能測試10分構成。體能測試就是中考體育加試必選項目的男生800m(女生1000m),而技能測試則結合中考體育加試選考項目中的足球運球測試項目,加上任選兩個足球單項技術進行組合測試(如擲界外球后運球繞桿射門、完成一次頭頂球后運球繞桿射門等),體能和技能測試的得分相加就是終結性評價(測試分)。這樣做,看上去有點費事,增加了體育教師的工作量,但是卻體現了評價的多元性、科學性,同時既有對足球技能掌握的要求,又滿足了中考體育加試學生對分數的需求。
三、反思課堂問題清,定期研討焦點聚
課堂反思和定期研討是對教學實踐的再思考、再認識,是教師學習、提升的重要途徑。對于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授課教師自己先進行反思,并將反思的內容文字化,在組內每月一次的研討中開展主題交流,共同尋找解決辦法,以促進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邀請教研員、一線體育名師專家蒞臨指導,給予專業上的幫助,通過足球示范課、研討課、公開課的形式,豐富足球活動的教研,努力做到問題清、焦點聚,有效提高了教師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為更進一步推進足球校本化教學的實施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