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在考察中,習近平指出,北京城市規劃要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問題。其實,這是北京規劃、建設和管理全方位工作都要回答的根本問題。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指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國際一流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都能夠走在國際先進城市的前列,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具有國際氣派、世界視野、中國風格的現代化大都市;意味著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要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要有大格局、大視野、大歷史尺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站在當前這個時間節點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紀的眼光。規劃、建設、管理都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意味著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要立足于偉大社會主義國家的首都,追求城市公平正義、和諧有序、盎然向上。和諧宜居之都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要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為導向,以解決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房價高漲、大氣污染等問題為突破口,提出解決問題的綜合方略,使廣大群眾不再為交通苦惱,不再為房價所累,不再為大氣污染所困;還要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多層面的政策,不斷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在醫療、養老、教育等方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怎樣建設首都?首先,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要以北京歷史文化為底色,把歷史文化的優勢充分運用好。北京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更是人類城市歷史的瑰寶,我們要更加精心保護好。建設首都就要凸顯北京歷史文化的整體價值,強化“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使城市的特色越來越鮮明。其次,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要深入把握首都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科學決策。首都發展有自身的規律性,比如資金、人才以及各方面資源的疊加聚集性,疏解人口就要抽絲剝繭式找出最優的路徑,力求做到事半而功倍;還比如高端產業的積聚、公共服務的優質化容易吸引更多的人口來分享發展的機會、公共服務的紅利,這就需要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時,對高端產業的發展進行合理的空間均衡化。第三,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要真抓實干。習近平總書記講,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不斷上新臺階的首都建設也是干出來的。這種實干的精神要求首都的規劃者、建設者和管理者要踏踏實實、兢兢業業,敢于攻堅克難,勇于創新。2017年2月26日,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主持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時強調:堅持知行合一、篤信篤行、腳踏實地、真抓實干,以更加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有效的措施辦法,更加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在各方面拿出硬招實招,全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實,不斷取得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成效。這是真正做好首都各項工作應有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