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
一年級的老師問同學們:“花兒為什么會開?”第一個孩子說:“她想伸伸懶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第二個孩子說:“她想和小朋友們比比,看誰更漂亮。”第三個孩子說:“她睡醒了,想看看這美麗的世界。”第四個孩子說:“她想看看,小朋友會不會把她摘走。”這時,一個孩子問老師一句:“老師,您說呢?”老師想了想說:“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歡她,就仰起她的小臉,笑了!”孩子的回答是多么富有詩意和靈性,老師的回答又是多么高明啊!孩子們聽了都高興地笑了,那笑臉比花更好看!其實,老師原來準備的答案是:花開了,是因為春天來了。孩子們的心田原本是一片靈動的世界,三尺講臺則應是一方創造的天地!遺憾的是,想象的美麗和美麗的想象卻隨著年級的遞升逐漸遞減。小學生的作文出現了用抽象的、概括性的語言來代替具體、形象的描述。因此,文章顯得干癟,平淡。分析起來,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是克服上述毛病的一劑良方。
想象必須有根據,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獲得豐富的感知。例如,在指導學生寫校園一角的作文之前,我先布置學生每四人一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園栽花植樹活動,用花草樹木把校園點綴起來,自己創設想象的情景。我又趁此機會,引導學生再一次仔細觀察校園景色,熟悉周圍的事物,介紹有關花草樹木的知識。這樣有意識地讓學生去參與美化環境,感受生活,學習知識,為進行想象訓練準備了條件。
種花植樹之后,我接著布置學生進行《校園的早晨》的片斷練習。寫前,讓學生討論:(一)應抓住校園的哪些特點來寫?(二)聯系平時閱讀,想一想別人是怎么用擬人、比喻的手法寫早晨景色的?如何學習運用這些手法來寫我們的校園?討論后,學生利用平時對生活感知的積累,展開想象,寫出了許多生動形象的片斷。單是對校園“樹木花草”就有種種不同的描寫,如: “校門邊的那棵高大的寶塔松,看它那粗壯的枝干和茂盛的葉子,昂首挺胸,多么像一位拿著槍,守衛我們美麗的校園的忠誠衛士。一陣輕風吹來,樹葉嘩嘩地響,仿佛在對我們說:‘同學們早!”“我們學校里,有松樹、棕櫚樹、櫻花樹、香樟樹、龍爪槐、柿子樹……它們都搖擺著綠頭發,在春風中跳著歡快的舞蹈。”“操場邊的小花圃里花兒也笑得張開了小嘴,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有紅的、藍的、黃的……把我們的校園點綴得美麗極了。 ”
在練習寫片斷的基礎上,我又啟發學生進行如下想象:(一)今天你們用雙手裝扮校園,想一想明天的校園將是怎樣?(二)十年、二十年后如果你回到母校,那時將出現什么景象?這些問題,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他們進一步馳騁起想象的駿馬。然后,我以《的校園》為題讓他們作文,要求學生從現實出發,運用聯想描繪出未來校園美景。學生情趣盎然,寫出了許多想象力豐富的短文。有的同學從種了樹、栽了花后,望著這些花和樹,眼前浮現出一幅奇景來展開想象;有的同學用擬人化方法,讓花草樹木帶著感情進行介紹;有的同學用童話的語言,通過夢境來展現;有的同學從長大成為科學家回到母校參觀進行描述。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 “我仿佛看到校園里我們親手種植的小樹長大成林,柿子樹上結滿了累累果實,沉甸甸的,像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樹上。我們親手栽的一盆盆鮮花盛開著,萬紫千紅,非常艷麗。一陣陣清風拂過,鮮花含笑。一股股清香吹進教室,使人心曠神怡,精神飽滿。我想:我們也像校園的小樹花兒一樣,在辛勤園丁的精心培育下,茁壯成長。”
我認為要讓學生把抽象的詞語形象化,概括性的語言具體化,要經常地引導他們展開想象,使他們思維活躍,思路開闊,讓他們的智慧放射出燦爛的光華,這樣才能逐漸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 盱眙縣盱城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