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梅
做好小學生實踐課程教育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它不僅是確保中華傳統文化和美德持續延續下去的關鍵,也是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快速變革、快速轉型的關鍵期,從孩子抓起,做好實踐課程教育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一、強化小學生實踐課程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
提高對小學生實踐課程教育工作的質量,對推動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鞏固社會主義建設成果,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實踐經驗表明: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都會把所有的理論轉換為具體的應用與實踐。從小學生的動手實踐教育開始抓起,以永葆實踐精神發展的活力。
(二)是滿足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小學生的課程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適應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方針。隨著國家推進文明創建工作持續深入開展,伴著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趨勢,小學實踐課程教育工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如何構建“品行合一、優質全面”的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價值。
二、當前困擾小學生實踐課程教育工作的因素分析
(一)社會合力不夠
加強小學生實踐課程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絕對不是單單靠著院校自身力量就可以實現的。就當前而言,針對小學實踐課程教育方面的社會分工還不夠細化,整體的宣傳和傳播力度不強,家庭教育配合工作不到位,頂層設計還存在一些不足。如果沒有社會各階層、各部門的齊抓共管,如果脫離了社會合力,我國小學生實踐課程教育工作就很難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校內動力不足
學校是對學生進行實踐課程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應切實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和使命,應將擺正實踐教育的地位,貫穿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院校在課堂內實施了更多的針對小學生受眾群體的教學改革,但是在改革的深度上還有欠缺,在創新的嘗試上還有滯后,此外,師資隊伍建設、課外教育教學基地建設、少先隊和共青團建設等工作還相對薄弱。因此,如何進一步激發學校自身的內動力,釋放教育教學工作的活力,是一項值得深入思考的課題。
(三)教育教學方式不佳
近些年來,雖然我國小學教學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有效改變了原有的體制僵化、管理方式落后、硬件配備差等現狀,但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方式上依然存在明顯的短板,突出表現在:一是課堂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還沒有達到豐富化、實用性的效果,二是教育教學的課堂氛圍營造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三是師生互動的情景和習慣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關注教育“主戰場”的課堂教育教學方式提升,是不得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新時期我國小學實踐課程教育教學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齊心協力,共建外部良好氛圍
小學生實踐課程教育教學工作需要更有效地借助外力,所謂的外力是指需要各級相關部門的共同關注,在文化包裝、宣傳輸出、教育培植、資金渠道、信息共享等方方面面加強投入,對相關崗位和人員加大檢核考評力度,確保實效性。具體來說包括:第一,借助當地媒體的力量,開發更多的切合實踐課程教育主題的節目制作,幫助營造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少兒影片;第二,網絡監管部門應該強化對不良社會風氣的控制,幫助小學生綠色、安全、健康地上網學習;第三,文化相關部門應當開發更多少兒作品,推動社區少兒實踐課程教育主題系列活動的開展。
(二)探索提升學校內生動力的優化路徑
小學校園在文化營造上、視覺呈現上、聽力感覺上等方面強化實踐課程教育的全方位營造,同時,在活動形式、活動內容和活動推廣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此外,還要不斷加強自身創新,發揮各類社團組織作用,加強隊伍建設。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要突出實踐課程教育的內容,營造好內部統一規范的教育氛圍;第二,定期或者不定期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在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精神的指引下,引導小學生對不良社會現象的自覺抵制,防止出現極端的個人主義傾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范;第三,在少先隊的功能發揮上傾注更多心力,采用以點帶面,以面帶體的方式,進一步鞏固實踐課程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第四,學校要獎勵創新,尤其是發揮教師的主力創新力量,內嵌實踐課程教育工作,努力實現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教學創新和理念創新的嶄新局面。
(三)提升教育教學方式的實際成效
小學生實踐課程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是以實際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等為保障的,隨著全社會大力提倡各類創新的歷史階段到來,院校更應該在相關環節加大創新的嘗試:一是積極借鑒國內外成熟的教學理念,實現教學主體、客體的轉換,探索更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行為模式和生活習慣的教學方式;二是大膽嘗試符合當地小學生特點的教學環境設計,因地制宜,引導學生群體一起參與到教學軟環境和硬環境建設的過程中來;三是把有限的力量和資源投入到教學實施設備上去,在教學工具、教學輔助設備等方面加大更新力度,確保實現更多元化的教學呈現,如此一來,就可以更好地服務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特點;四是積極探索建立符合不同年級段小學生的分類教學體系建設,進一步細分教學指標和教學目標,實現深層次的精細化教學管理。
【作者單位:柳河縣駝腰嶺鎮學校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