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笑林
古人云: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閱讀教學的實質是指導學生怎樣去讀書,而不是教會學生讀懂一本書或者幾本書。關鍵還是要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只有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自行閱讀,能主動地獲取知識,才能真正提高語文閱讀的效率。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讀”去感受,去聯想,去認知,吸取文章的營養,久而久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真正達到“不教”的目的。記得有這樣一句老話:“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為此,教師只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師生共讀
陶行知先生說過:“書是最好的東西,有好書,我們就受用無窮了。”有了好書,只有認真地去讀它,才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談得上去用它。陶先生提倡“興趣”教育,他認為“興趣”是成事的關鍵,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則成效愈著。因此,我認為有好書還得有閱讀的興趣。
二、閱讀指導
訓練學生朗讀能力,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的職責,是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情緒的一個平臺,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學生的自主性越強,積極性越高,其所獲就越多。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一)重視少講多讀。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來做,不僅要授人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我也注重了學生的學做合一,布置學生適當做一些閱讀實驗,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課上要讀。這就可采用朱自清先生的誦讀方法,教師范讀,學生輕聲讀或默讀,跟上教師的節奏、要領,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解決有關問題。教師范讀,可主讀全篇或課文中的某一部分,甚至一個自然段。其余的要學生根據范讀自己去讀,去體會文章的思想。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這時適度煽情期待“語情釋放”。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增強學生的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的情感進行學習。教師在范讀課文時,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直接領略老師的語氣、語調及表情,進而仔細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教師如果能經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斷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
教師必要的講并非是講課文,而是啟發、指點、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等各種活動,最終學會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讀的方式有多種,但意義不同。如:初讀,可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細讀,可使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默讀,便于學生思考;朗讀,既可以考查學生的讀音,更能給予學生表達情感的機會;速讀,可培養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占有較大的信息量;分角色讀,可使學生體會不同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三、巧用插圖,提升朗讀情趣
在現行的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配有精彩的插圖。這些插圖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構圖精巧 。讓學生給插圖配音,讓他們入情入境地去欣賞,品位,體驗,可以提升朗讀的情趣。
四、要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除了訓練“學生讀到位”“邊讀邊想”之外,一是要善于發現并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不良的讀書習慣,如唱讀、語速過緩、平淡乏味等等。二是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指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適當進行圈點勾畫,以把握閱讀內容的重點、要點和找出理解方面的疑難之處。三是要讓學生熟悉了解并學會運用速讀、跳讀、精讀、略讀、賞讀等多種讀法,并逐步學會能夠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來選擇不同的讀法。總之,學生“讀”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必然受益終身。
五、關注方法,靈活遷移,讓學生品出樂趣
朗讀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他們掌握朗讀的方法,內化文本語言,從而達到遷移、運用語言文字的目的。
1.科學評價,明確方法。提高學生鑒賞的能力,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品評鑒賞已成為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因此,指導學生閱讀文章,要注意從作者所處的時代及其文學修養、世界觀等方面去品評作品思想內容、藝術成就,用正確的態度去鑒賞作品,培養學生健康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文學鑒賞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幫助學生確立科學、規范的朗讀評價標準,并訓練學生運用這種標準在課堂中進行評價,使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
2.內化語言,遷移運用。葉圣陶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 朗讀的最終目的是要將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實現從讀到寫的遷移,從課內到課外的遷移,從課堂到生活的遷移。為此,我常常鼓勵學生把學過的課文背誦下來,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積累了很多的美文佳句,在習作中也嘗試借用或引用學過的名人名言和詩詞名句,不僅使文章語言有了神韻,有了文采,而且增加了文章的內涵,也由此體驗到了朗讀帶來的快樂。
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教給學生預習、復習、課外閱讀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等等,強化學生的生活實踐,把閱讀與生活體驗結合起來,把學語文與學生活、學做人結合起來,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在閱讀和應用實踐中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突出閱讀的重要性。葉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在閱讀教學中,要教會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其他的篇章問題,“學以致用”,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不需要教”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教師在朗讀指導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讀,讀出思考,讀出情趣,獲得真知。正是授人以漁,重于泰山。
【作者單位:沭陽縣七雄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