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林
各行各業都在不斷自我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跟得上整個國家、國情的發展,當然語文教學也不例外。不斷開拓、創新是小學語文一直追求的教學理念,有人說是新境界,也有人說是老生常談,可無論是哪種情況,創新是小學語文教學必經之路。就目前從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角度來看,其中依舊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筆者通過闡述問題并解決問題來進行簡單的陳述。
無數次的教改始終強調國家對人才的創新性要求,然而人才的創新始終離不開教育的創新,而教育的創新自始至終都與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相掛鉤。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之路之所以那么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禁錮太深。因此本文筆者通過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從兩方面對小學語文創新教育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一、阻礙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成因分析
實踐調查發現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阻礙成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首先,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觀念相對老化,人的思想往往可以決定很多事情,思想教學觀念的老化其實是影響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最嚴重原因。盡管很多次教改中都指明了小學語文的改革創新之路,而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的文化理念的注入也在不斷推廣、深入,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來看,機械性的教學模式、觀念還在持續,教學一味往指標看齊,教師就忽略了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致使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更加模糊化,受應試教育的擺布力度加深。這樣一來不僅很多教師慢慢為了生存,踏上了因循守舊的老路,而且很多家庭也因為這樣不明確的理念漸漸演變成現在這樣攀比型的家庭,學生的創造潛力也隨之逐漸被抹殺。
其次,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也是阻礙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教改不停高唱創新改革,但是至今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出現的現狀還是和以前一樣,教師在講桌前不停唱著獨角戲,學生還是依舊是教師的忠實聽眾,整個教學課堂完全沒有一點生機。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至今還在沿用,深究其因還是因為教育者沒有秉持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一味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語文教學,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缺少獨立思考、閱讀等時間,久而久之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也就這樣被扼殺了。其實學生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果將學生的創造力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試想教學效果肯定是不同的。最后,運用不當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也是阻礙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原因之一。在語文教學創新性實踐的過程中大多數的教育者沒有從教育的根本去改變教學策略和手段,而是一味去模仿,長期積累就使得教學策略和手段比較繁雜,以當前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本無法深入到學習中去,那么何來說創新呢?現在的小學生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處于發展階段,教學應該有一定的規律性,教學目標、策略等都需要明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創新教學。
二、如何搬走阻礙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絆腳石
關于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標準在每次的改革中都有著明顯的變化,但是要想將小學語文教學創新從根本上與我國的發展相接軌,那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保證社會的發展進步與學生自身的發展進步同步,還要求學生的整體素養也要同時跟上時代步伐。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學工作者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首先,語文教學工作者作為學生的風向標,必須明確創新該努力的方向。無論什么時候,語文教學工作者都得始終堅持在原本工具性不變的基礎上增加人文性,始終堅持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堅持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通過語文本身的文學素養去熏陶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道德素養和審美意識,逐漸幫助學生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與此同時還要始終堅持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讓學生自主閱讀發現問題,而不是一味灌輸授予,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經驗和體驗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需注意的是集體閱讀和個人閱讀中間的差異性,這些還得需要語文教學工作者自己去探究實踐。其次,語文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去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勇于創新。所謂的更新教學理念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求教師要有創新的意識,其次才要敢于創新。意識加信心就是創新的萬能鑰匙。一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能得出不一樣的心境,如果大家都不去挖掘,一味按部就班何來創新。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勇于發現問題,根據具體的情況去改變教學策略,熟悉教材,熟知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小學語文教學創新工作更好地開展下去。語文教學不單單是要傳授學生文學知識,而是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去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發展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實現真正的具有認知科學態度的良好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充分掌握好教學的思想方法,然后對學生加以積極的引導,學生就會自主進行探究性的學習。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將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加以合理運用,提倡課內課外相結合,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這樣可以更好地拓寬學生的視界。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之路本身就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這不僅要求學生要跟得上前進的步伐,教師也是如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靈魂所在。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整合語文課堂教學資源,不斷去創新教學方法、目標、策略等教學手段。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始終堅持相信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整體素質可以更好地和社會接軌。用教師的創新精神去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廣闊天地。
【作者單位: 泗陽縣王集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