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煒++顧長明
信息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學生逐步掌握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重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本研究以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電磁學單元簡單電路一課為例,結合相關研究,通過教學過程分析,揭示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真實情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只有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獲取知識,激發思維的目的。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充滿好奇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互動中要注意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情感,抓住積極因素,在課堂中創造條件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展,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大膽質疑、探索,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喜悅。
兒童心理研究結果明確提出:想要孩子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導孩子科學有趣地“玩”。要將“玩”合理地融入教育。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玩中獲得知識。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及生活實際,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等。如,在五年級下冊《簡單電路》一課中,學生對于電有著各自的認識,對于電路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我選擇從學生熟悉的路引入本課。結合自身的出行經歷,本節
二、運用信息技術,展示實驗操作
《簡單電路》中點亮小燈珠是學生在科學課上最喜歡的探究活動,每當成功地點亮了小燈珠,學生總會興奮地歡呼雀躍。可是,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放手讓學生摸索,往往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找不到頭緒,非常沮喪;而由教師進行示范演示,學生進行模仿,可以很快地完成實驗,但缺少了探究,學生對于概念的建立就沒有了自主建構的過程。
例如,教學《簡單電路》一課時,在學生嘗試連接電路前,我們可以運用以下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
方法一:課前錄制一段實驗操作視頻,并配上相關的解說內容,學生可以先觀看操作過程,然后再進行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可以再次觀看視頻。
方法二:可以選擇一組學生先操作,將學生的操作過程同步至大屏幕,方便所有學生看清實驗過程,學生在觀看實驗時可以尋找演示者的操作重點以及操作失誤問題,為自己進行實驗操作積累經驗。
三、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培養和提高科學素養是讓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基本需要,是落實“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的根本保證。科學課程標準中對學生掌握《簡單電路》知識的具體目標: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知道開關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簡單電路的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建立“電流通路”的概念,通常的設計都是以點亮小燈泡為主要探究活動。本節課很適合開展探究活動,從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才能成功連接電路,提供學生預設猜測、充足思考的時間,所以學生不僅在乎電路有沒有連接成果,而且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探討連接成功的原因,或者沒有連接成功問題在哪里。科學探究活動是通過活動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這里不單單指科學知識、科學技能,還有科學方法、科學過程、科學態度、科學精神。
四、運用信息技術,練習延伸拓展鞏固
新穎多樣的實踐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鞏固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紅綠燈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先嘗試進行連接,有學生會認為只要在已完成的電路中再加入一個小燈珠即可完成,當學生真正連接完成時他們會發現:雖然小燈珠都被點亮了,但是它們只會同時發光,同時熄滅,無法達到紅綠燈真正的效果。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思考電流如何經過現在的電路(圖2)。電流從電池的正極出發,先經過綠色小燈珠,再經過紅色小燈珠,最后回到電池的負極,如果想讓兩個小燈珠不同時點亮,就需要為兩個小燈珠設計各自的電路(圖3)。下一步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開關,學生很容易想到利用兩個開關來控制小燈珠是否點亮,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嘗試設計一個開關來控制兩個小燈泡,可以提示學生思考設計關鍵在于開關應該擺放在圖中的什么位置上,從而設計出帶有開關的紅綠燈(圖4)。紅綠燈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讓學生設計出生活中有用的電路可以激發他們思考的興趣,讓學生在有趣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復習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五、運用信息技術,形成課堂反饋與評價
信息技術的運用在方法和策略上有多種選擇,每類都有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對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優化組合,相互配合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促成課程目標的達成。
經過實踐探索,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信息技術走進課堂,不僅僅給學生帶來無限的歡樂,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到了學數學的價值,達到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目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正確把握其內涵,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在學習中感悟生活,做到自主探究、快樂學習、快樂生活。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蒼梧小學 連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