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梅
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語文在所有的學科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進入小學,小學生語文學習任務不斷加大,如果小學不能打下牢固的語文基礎,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成長都是相當不利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出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帶動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
一、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與設計的重要方向,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把握,這樣可以充分吸引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充分發揮課堂氛圍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積極影響,為學生提供輕松、愉悅的語文學習環境。同時,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會更愿意與老師進行溝通,增進師生間感情,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中,有的老師習慣于讓學生進行重復性、機械性的書寫訓練,強化學生對生字、生詞的記憶,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強化記憶效果,但是學生學習起來非??菰?,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識字教學法、猜謎識字教學法、兒歌識字教學法等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潛能。如兒歌如“一人大,二人天;天字出頭就是夫,夫字兩點夾夾牢,夾子站好來來來”,可以幫助學生清楚地記憶“大”“天”“夫”“夾”“來”等形近字,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再如學習“器”字時,字謎的謎面為“小狗身上長滿了嘴”,讓學生討論思考,狗還可以用哪個字表示,嘴用哪個字表示,再根據字的結構描述最終得出“器”字的正確寫法。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充分調動起來,同時減少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抵觸興趣,學習效率將會得到有效提升。
二、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要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維,不要把分數作為唯一衡量標準,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尊重小學生的學習思維習慣和教育規律,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各項能力的協調化發展。對此,語文教師要把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充分結合起來,即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盡量將枯燥的語文知識變得更加實用有趣,與現實生活中的知識應用有效銜接,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思維障礙,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及其他學科的知識相關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小學語文《誠實與信任》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的開始導入生活中“狼來了”的故事,在課堂的末尾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談一談誠實與信任的重要性,也可以通過 “講故事”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收獲,講一講自己所經歷的與“誠實”“信任”相關的生活故事,這樣不僅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課文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記憶,也有助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加強生活體驗,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效率。
三、積極開展語文課堂互動與合作
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與學生之間就必須開展有效的互動,在增強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主體地位的同時,語文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職能,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和引導。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問題導學方法的教學應用,問題導學不僅可以很好地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而且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如在《揠苗助長》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適時導入問題:從哪里可以看出農夫焦急的心情?禾苗為什么會死亡?你能從中得到什么道理?……帶著這幾個問題,學生可以對自己在學習中的疑惑,借助于老師有針對性的講解,逐個解決問題,增強了語文學習的針對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還能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重視分組教學法的應用,即在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多進行小組互動與討論,各抒己見,多在集體性的學習氛圍下開展對比性學習和借鑒性學習。如在《揠苗助長》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改寫寓言故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彼此之間相互傳閱,學習他人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技巧。但在進行小組分組時,語文教師要重視因材施教,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本著“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劃分小組,這樣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幫助,避免學習信心不足,讓所有學生更好地保持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提升整個小組的學習效率。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效率的提升是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的好壞,也是影響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提高教學效率為基本點,通過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在各個教學環節做出一些積極的改變,有效增強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灌南縣長江路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