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登發
小學在學生的學習階段是極其重要的開端。小學學校是否能夠在學生的在校期間實施良好規范化的管理是能否促進學生進步的關鍵所在。隨著新課程改革事業的不斷加深和推進,在小學學下的規范化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學校管理領導階層針對這些問題而提出的解決對策是保證小學學校管理規范化的重要舉措。本文從小學學校管理的規范化出現的問題入手,著重探討了如何解決這其中出現的問題,希望為今后小學學校管理提出一些經驗。
一、我國小學學校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1.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在現階段的小學學校管理中,常出現的問題有小學學校本身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由于在之前的管理中,小學學校的管理一直處于摸索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收集良好可行的管理方法,導致校園管理者包括校長和教師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難以盡到自己的則惹你和力量。學習管理的不完善機制限制了小學學校的持續性發展。在這種模式下,學校管理以經驗型為主,重視班主任的常規活動。通過出勤率、活動參與,學生違紀情況,學生的成績等來量化班級工作。經驗型的管理,其方法主要為壓迫法,久而久之,班主任及班干部與其他學生對立情緒愈演愈烈,壓則靈,不壓則反彈。
2.師生關系較差
由于在小學學校的教學中長期采用教師在課堂講課而學生在下面聽講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并且在教學中難以獲得學習的快樂,因而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也較為冷淡。現在的班主任大多十分辛苦。為了管好一個班級,每天的常規工作就要占據他們的1/3以上的工作時間,如四到場( 早操、早自習、課間操、集會),個別地方甚至設置了六到場,更別說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如果為了爭得優秀班主任榮譽,經常利用休息時間下教室,久而久之大多數班主任已淪為事務型,少有學者型。他們很少有時間去研究管理方法的科學化、規范化、效率化,工作起來經常是事半功倍。
3.校園氛圍死寂
在傳統的小學學校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學校的管理者更加看重小學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忽略了小學學生自身在學校中的成長。因此在小學校園中較少開展校園活動,導致校園氛圍較為冷淡死寂,缺少青春活力。
當前,隨著獨生子女的普及,常規管理問題中突出表現的學生諸多不良行為習慣的存在,正日益成為令學校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頭疼的問題。獨生子女的主要優點是,活潑,開放,思維較敏捷,樂于接收新事物,敢于向權威挑戰。他們的缺點同樣明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他們在思想道德方面缺乏愛心。往往只愛自己,不知道愛父母、親人、朋友。第二,他們在言行舉止方面相對缺乏誠信,比較浮躁。第三,他們在紀律制度方面相對自由散漫,不愿受紀律制度的約束。
二、針對小學學校規范化管理的應對對策
1.建立健全的學習管理制度
要極強小學學校管理的規范性,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小學學校管理制度,從機制上保證小學學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執行。促進教師全面完成加血任務,更好的提高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在工作當中的激情。從而達到小學學校教學管理的規范性。
2.優化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小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和學生在平時教學活動的互動當中要注意彼此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在新時期的教學活動當中不斷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小學學校也應該注意對師生之間管理的管理,力求減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問題和矛盾,優化師生關系。
3.信任并尊重家長,做到心胸開闊
當學生有錯時應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系,但要理解家長的難處,不能訓斥家長,不能把學生的錯誤轉嫁給家長。要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溫和有禮,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一旦家長不理解班主任的用意產生矛盾時,我們一定要遇事冷靜、理性,做到心胸大度,寬容一切不和諧。
4.營造良好校園氛圍
校園氛圍也是學習規范化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需要學習的管理者積極合理的規劃校園活動,開展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團體活動,積極鼓勵學生產于到其中。營造出和諧友愛的校園學習氛圍。讓小學學生在更加溫馨和睦的學習環境中完成自身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良好校園氛圍的建立有利于小學學校管理者更好的開展對校園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學校管理工作的規范性。
三、因地制宜,創建有地方特色的精細化管理
在農村小學的教學當中,常常發現,農村小規模學校不僅生源方面較為稀少,并且師資力量也相對不足。這樣的實際情況就要求我們在進行精細化管理的過程當中不能生搬硬套,將其他學校的管理手段完全復制過來。要學習揚長避短,根據自身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特點進行精細化管理手段的改革和變化,因地制宜的發展符合地方特色的精細化管理。要求立足于現有農村特有的教育文化資源,建立符合自身發展要求的精細化管理制度。
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精細化管理不能照搬他人的理論和實踐成果,要立足于自身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建立和建設,這樣才能將精細化管理當中的理念和成效成功轉移為發展自身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動力。創設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校園文化環境。
四、管理規范到位,優化各個管理的細節
在進行農村小規模學校精細化改革管理之前,農村小學教師常常認為自己在教授完相關的課程之后就已經沒有責任需要履行。但精細化管理的手段要求農村小規模學校規范各項工作的流程,并且在實施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要制定簡明扼要的工作規則,讓農村小規模學校其中的教職工都能夠履行其中的規定和準則。教職工只有在明確了自身的教育教學職責和規范之后,才能更好的在農村小規模學校精細化管理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保證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管理井然有序。
但需要注意的是,規范的制定不能脫離實際,要顯現出現代精細化管理的人文性和合理性,以此才能讓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廣大教職工在管理環節發揮自己的作用。
五、結論
綜上所述是現階段農村小規學校的精細化管理實踐措施和方法。總而言之,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切實的管理手段能夠幫助學校落實現代教育教學要求當中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本方針。在農村小規模學校中實施精細化管理需要注意從實際出發,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據農村小規模學校實際的情況進行精細化管理。挖掘農村小規模學校自身的教育資源和教學優勢,將學校中的各個責任分攤給個人,進行精細化管理,成為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要求的優秀學校。
參考文獻:
[1]張曉麗.農村小規模學校精細化管理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4,12:215.
[2]程晉寬.影響學校管理效能的因素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08(01)
[3]李慶平,魏山金.讓我們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學校執行力的提升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7(16)
[4]楊毅敏.淺談高校管理中的執行文化[J].中國電力教育.2007(07)
[5]陳慧.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科層干部的執行力[J].中國地質教育.2007(02)
[6]劉宇暉.中等職業學校提升管理效能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