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紅
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對不同個性的幼兒的管理,又有對教育教學的管理;既有對人的管理,又有對物的管理。現在我來談談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感悟。
一、和諧為基礎
(一)教師之間應坦誠相待,加強溝通
班級內的教師應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在相處中必須做到“真誠”二字。主班教師在處理班級中的事情時要與配班教師多溝通。如對于班內某某孩子在行為習慣方面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對某某小朋友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激勵他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主班老師應及時與配班老師溝通,交流意見,這樣既加強了老師之間融洽的關系,又有利于對幼兒的教育和班級的管理。
(二)教師之間或教師和保育員之間分工明確,密切配合
在幼兒園班級里教師一般配備二教一保,三個人負責班級里的一切事務,她們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每個人都應承擔起自己在班級中的一份責任,既要分工明確,又要配合默契,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小分工,大合作”。
(三)教師要遵守規則,促進管理
班里的兩個教師如果一起制定了班級管理的規則,那兩個教師就要按照規則來進行管理,否則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就不會養成。如小班幼兒在捏橡皮泥的活動結束后,一位教師在她主班的時候要求幼兒把橡皮泥蓋子蓋好放整齊,并仔細檢查,而另一位教師沒有把這一規則實施好,放任自由,這樣幼兒肯定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規則為主題
(一)要管理好一個班級,愛應該作為前提
教師只有對幼兒有博大的愛心,才能讓幼兒有一個愉快學習的環境。幼兒知識經驗少,是非觀念差,獨立生活能力缺乏,他們不僅需要成人對他們生活上的細心照料,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師情感上的關愛與呵護。每當我接手一個新班,都要求自己盡快地記住每個孩子的名字,熟悉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個性特點、身體狀況、興趣愛好、就餐習慣等等,同時用真誠的愛心,恰當地運用表情、動作、語言去感染孩子。
(二)制定師生共同遵守的班規,培養良好的習慣
1.師生共同討論,制定活動規則
討論是孩子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而確定一種最佳方案的過程,我們在制定班級活動常規時,經常與孩子們共同討論制定活動的規則。如大班幼兒已經有自我管理、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于是我們想到了“組長”這個職務,組長的職責是把組上的放點心和水果的盆子與積木筐拿好或放好,我們給他戴上一個“組長”的胸卡,可有的幼兒總在活動的時候咬胸卡,于是我們就不給組長戴胸卡,而在組長的座位上貼上一個貼花紙,一個星期結束后讓組長把貼花紙帶回家,在開學初開始從一組幼兒里面指定一位幼兒為組長,每星期一按順時針方向輪換;這下幼兒當組長的積極性可高了,原來不想當組長的幼兒,他們的態度也改變了。
2.發揮評價功能,調整已有規則
孩子是在老師和同伴的評價中成長的,他們非常在意這種評價。在評價中讓孩子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如一次快放學時,我給孩子們發小紅花。當我問琪琪小朋友能不能得到時,小朋友們異口同聲說“不能!”我問:“為什么他不能得到小紅花?”明明站起來理直氣壯地說:“他今天洗手時把水濺到我的身上。”妮妮說:“他在廁所里打人。”孩子們對琪琪的表現非常不滿。于是,我馬上抓住這個契機,問孩子:“那你們說說怎么做才能得到小紅花?”孩子們紛紛說開了:“要和小朋友團結友愛!”“不能隨便玩水。”由此可見,在常規培養時我們如果發揮好評價的教育功能,就能促進規則的調整和完善。
3.運用文學作品,養成良好習慣
文學作品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和表演性,讓幼兒學習適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的文學作品,也能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我們通過學習故事《千人糕》,讓幼兒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及食物等是需要很多人的協助才能完成的,同時教育幼兒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如不浪費糧食,不挑食等。故事中的內容“我們一定要讓鄰居來嘗嘗”,也能教育幼兒同伴間要和睦相處。這樣通過學習文學作品,就能讓幼兒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
4.規劃教學空間,讓幼兒做環境的主人
教師應該依據幼兒的興趣,運用整體規劃原則將活動室布置為多個活動區,如語言區、角色區、美工區、音樂區等。提供的學具、材料應有挑戰性,并隨課程內容定期更換,如我們在美工區提供了充足的藺草(我園的特色課程)、飲料瓶、雙面膠等,幼兒在區域活動時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藺草裝飾飲料瓶或用藺草編辮子,這樣幼兒會對操作材料很感興趣,幼兒也就不會在活動室無事可做,大吵大鬧。
5.運用修辭手法,促進常規管理
在建立生活常規的教育中,有時運用一定的夸張、比喻的語言是非常有利的,是促進常規管理的有效途徑。如:吃飯這一環節,吃飯慢和不咀嚼吞咽的現象是小班幼兒的通病。針對這一現象,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一方面采用夸張的語言引導方法,使幼兒在進餐習慣上學會大口地吃飯。有時孩子在吃飯時咀嚼較慢,不肯吞咽,于是,我就會夸張地說:“我來找找誰是大老虎的嘴巴”,一邊說一邊裝著找大老虎的樣子。在找的過程中,還不停地說:“我要做個大老虎,啊嗚一口吃下去。”其實,這也是在提醒幼兒要不斷地咀嚼。
三、家教為輔助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在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有些活動我們邀請家長參與,如“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看看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如果孩子有不良習慣,讓家長和老師一起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這樣孩子更容易改掉一些不良習慣。
總之,幼兒園班級管理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一線教師和管理者在新《綱要》教育理念指導下,不斷地探索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新思路,促進幼兒各方面和諧發展,讓幼兒園班級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作者單位: 蘇州市吳江區屯村實驗小學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