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聾啞兒童沒有正常人的聽覺和語言表達能力,沒法正常與人交流,數學學習和習得更有難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沒有一定的數學知識,以后也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文章探討小學數學教學,對特校的聾啞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幾點體會。
社會適應能力,是指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而具有的心理、生理以及行為、與社會達成和諧的能力。然而,聾啞兒童,由于先天的不足與障礙,學習數學、認知能力的缺憾,使他們很難適應社會。因此,聾啞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應著重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一、培養特校聾啞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意義
對于社會的特殊群體——聾啞兒童,不應該受到社會的歧視,應受到平等的待遇。因為,他們也是社會的群體和分子。
然而,在我國,特殊學校,如聾啞等學生,備受歧視,聾啞兒童在心理上也備感壓力,心理、生理等的特殊原因,導致聾啞兒童與他人有交流不暢、交際障礙等問題,給他們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特校教育,也采用全封閉管理的手段,將這些特殊群體的學生,孤立于“社會”之外,孤立在狹小的范圍里,限制聾啞兒童與他人的接觸與交流,與世界隔絕……這樣,不利于聾啞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對他們以后踏上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讓這個特殊全體的聾啞兒童,以后在社會上能立足,在特校這個特殊的地方,讓聾啞兒童享受平等的教育,交給他們一定的數學知識、數學經驗、數學思維,尊重他們的受教育權,尊重他們的人格。這就需要對這個特殊群體的兒童,進行教育和培養,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適應社會的技能,以及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良好健康的心態,積極向上、積極向善的美德。
二、聾啞兒童應具備的適應社會的能力
人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包括交際能力、處事能力以及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聾啞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更見其重要性。
1.數學教學中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聾啞兒童,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必須走出封閉的內心世界,學會與人溝通,與人交際。交際能力的培養是特校最主要的方面。
在數學教學中,設計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和任務,讓聾啞兒童,通過合作學習,培養與人合作、與人溝通的能力。
如學習《10-2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師組織聾啞兒童開展兩人一組的游戲——翻書游戲,一個示意把書翻到某某頁,另一個兒童把書就翻到指定的頁數,然后,呼喚游戲的角色。在這個簡單的游戲中,兒童的合作意識得到加強,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2.培養聾啞兒童一定的獨立能力
在社會上生存,除了合作能力之外,關鍵的還是獨立能力,因為社會是競爭的社會,沒有人因為他們的生理、心理缺陷而處處得到照顧,因此,聾啞兒童,也需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有能在社會立足,在某一個專業有一定的技能素養。如能有自主經營商店、自主管理企業、自主擇業等的能力,最基本的也有自主照顧自己、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因此,數學教學中,應滲透這方面的教育。
如模擬商店購物的情境,讓兒童將自己的學習用品,標上不同的價格,擺放在桌子上,2-3人當售貨員,其他學生扮演顧客,彼此“問價”“交錢”“找零錢”等活動,這整個過程中,學生表面上是活動,實質上學到的是技能,當然也有數學知識的運用,增強聾啞兒童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
3.培養聾啞兒童一定的學習能力
社會日新月異,知識在不斷更新,未來的社會需要更多會學習、不斷進取的人才,才能適應將來的各個行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否則,也會被淘汰。
特校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課前預習、課后主動復習、課堂主動思考、積極參與等方面強化學習動機,養成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能力。
三、特校數學教學中聾啞兒童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策略
1.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目前社會以及未來社會需要合作的能力,所以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是培養社會適應力的主要措施。
因此,教師應改變灌輸教學,將學生分成4-6一組的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如學習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時,將學生合理分組,讓每一個小組探討其中一個運算定律,分別探討出ab=ba、a(b+c)=ab+ac、(ab)c=(ac)b等,在合作中,聾啞兒童不再感到孤獨和無助,而是發揮主動性,在構建知識的同時,學會合作和溝通。
2.培養聾啞兒童的知識遷移能力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應運用于生活,讓聾啞兒童感到數學學習的有用。因此,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注重課本知識向課外的遷移,注重課內外的銜接和運用。
如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的面積計算后,引領這些兒童,測一測籃球場地的長和寬,算一算面積是多少;量一量教室的黑板,長和寬又是多少,求出黑板的面積;帶領聾啞兒童,走進公園的一角,讓他們設計一個長方形的花圃,要求面積固定是120m2,而最省料子,應該怎樣建這個花圃等實踐性的活動,為聾啞兒童以后踏入社會,裝修、設計等打下基礎。
數學中,實際運用的事例很多,如行程類、工程類等問題,以及廠家的促銷活動、打折活動等,都可以讓聾啞兒童,理論聯系實際,為以后工作,奠定基礎,也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聾啞生是社會中的重要成員,聾啞學校、特校同樣肩負著培養人才的責任,數學教學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的培養,通過知識的實際運用等,讓聾啞生不僅掌握扎實的數學知識,也具備適應社會的能力,使聾啞生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于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 作者單位:金湖縣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