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青平
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大都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很少有老師去關注閱讀問題,甚至更多的小學數學老師認為,閱讀是語文課的任務,不關數學的事。所以,現實情況就是,大多數的老師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來,又通過自己的理解傳達給學生,進而忽視對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似乎研讀數學教材僅僅是老師的事,而對于絕大多數的學生來講卻是被動的接受和理解,覺得自己只要聽懂課就滿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師反復講解、學生被動接受,機械地練習,一本書快講完了,而學生仍沒有掌握多少,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知識學了一大堆而能力卻提高不多,教學效率總是不高。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那么,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該不該閱讀?能不能閱讀?特別是能不能進行課外閱讀?
答案是肯定的。事實證明,小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對數學的的學習特別是以后的學習至關重要。教育心理學認為:數學閱讀是閱讀主體根據已有舊知,在一定閱讀動機的驅使下,依托閱讀習慣,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將文字語言轉譯成數學符號語言,并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專家指出:“數學閱讀能力指順利完成數學閱讀任務的復雜心理特征的總和。包括:①對已學的數學概念、問題、符號、方法和證明在閱讀的新情景中的重現;②對新情景中的數學語句進行分解和組合;③對新學的數學概念、問題、符號、方法和證明的理解和記憶;④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對新學的知識加以整合。”鑒于此,我們把這些想法設計成了一個課題進行了研究。
一、教給學生讀的方法
首先,我講一些科學家小時候怎樣立志成才的故事,通過具體、形象而生動的語言,激發他們“我要學,我想學,我一定要學好”的信心。
其次,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重點讀。數學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定理、基本規律等面的內容,要求學生邊讀邊勾畫,要逐字逐句地閱讀,對其中的重點要深入領會、準確理解,弄清含義,對相似內容和相關知識,要弄清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從而做到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應用。這一點做好了,養成了習慣,學生不管讀什么都可以慢慢地抓住重點。
第三,重點難點反復讀。針對閱讀內容中的重點、難點,要求學生反復閱讀,把握其內涵。通過反復讀,一方面使學生得到數學語言的訓練,另一方面對概念、規律的理解更準確、更完全,不至于顧此失彼、斷章取義。
第四,易混概念對比讀。在小學數學中,有些概念有相似之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就有必要讓他們對這些內容反復對比閱讀,對比記憶,如數位與位數,分數與百分數、帶分數等。通過對比閱讀能夠加深新舊知識的前后聯系,深化理解,準確掌握。
第五,解題條件細致讀。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這種現象:聽講時明明白白,一聽就會,做題時糊里糊涂,多數不會。其主要原因就是讀題不細致,不會讀題,沒把題目讀懂,時間用去了,效果卻不佳,因而要教會學生讀題、審題。
上面的閱讀方法,不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閱讀,都是要注意的。其實,我們在教學中就是要通過課內閱讀,教會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二、選擇讀的內容
小學生數學閱讀讀些什么呢?
(一)課內讀什么(限于篇幅,不展開)
數學教科書是學生與之對話的主要的數學閱讀材料,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所以要著重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生閱讀。
1.讀教材中對相關內容的敘述。
2.讀教材中的例題。
3.讀教材中的總結語。
4.讀教材中的拓展材料。
5.還應該讀課本中的插圖。
在課堂教學中,就是要教會學生怎么讀,學生通過課堂掌握了讀的方法,課外讀就變得簡單了。
(二)課外讀什么
課堂教學固然是主體,但這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把眼光放開,收羅各種數學學習資源,多進行課外閱讀,為今后的發展打基礎。實踐表明,適宜的物質和心理環境,能激發兒童學習的欲望,增強其主動探究的意識,并促進自身發展。因此,老師要留給學生自由閱讀數學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一些有效的數學閱讀材料,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數學閱讀中,抽象與形象自然地融合,數學與生活的自然融合,促進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整合、融通。
總之,創設閱讀環境,提供閱讀材料,開拓學生的數學視野,拓寬閱讀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取得的成效
通過兩年的實驗,我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學生基本養成了積極的數學閱讀習慣
現在,實驗班的學生對閱讀的內在需求和閱讀的目標性有明顯的改變,學習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閱讀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上有了更多的自覺性,關鍵是多數學生都愛讀數學方面的、科學方面的書了,初步形成了積極的自我閱讀、自我提高的內部動力機制。
2.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有了提高
我們選了一篇關于數學知識的文章讓兩個班的學生閱讀,并對其中難度較大的內容進行指導,檢查結果如下表。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要明顯好于對照班。
3.學生數學成績有了提高
在分班時平均分差不多的基礎上,我們對2016年春期期末考試的成績做了一個比較,下表是期末成績的比較。
從上表可以看出,實驗班比對照班數學合格率高9個百分點,平均分高2.7分,說明兩班的成績差異還是較為明顯的,實驗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這說明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確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注:本文是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新媒體時代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實驗研究”(課題號2015-0082)子課題“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課外閱讀策略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