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建
摘 要:每一門學科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高中地理也不例外,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學生的生活灌入地理知識,讓學生在潛意識里認為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并且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或解決生活中的現象等,那么這將會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地理這一門學科。
關鍵詞:高中生;地理教學;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對于課堂教學具有深遠的影響。從實踐來看,脫離生活的教育教學雖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卻不高,地理知識因而也變得索然無味。地理,作為一門與生活相關的學科,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教師應摒棄“去生活化”教學的做法,而應將生活化教學積極引進地理課堂,讓生活喚醒“沉睡”的課堂,讓生活點亮地理課堂,推動地理課堂走向高效。
一、我國目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我國在教育事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種新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但是,仍然有許多高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他們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死記硬背,我們知道,高中地理的內容不僅復雜而且繁多,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只會使學生漸漸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另外,由于受應試制度的影響,許多學校和教師過分注重學生的成績,而不注重尋找一種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他們不注重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從而使地理課堂顯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許多高中生就會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另外,現階段,許多學校對理科生的地理考核體系不完善,在結業水平考試過程中出現了大量作弊的現象,在考試結束后,教師閱卷也存在“放水”現象。這些都使得學生對地理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更不會真正愛上地理。
二、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時代要求和具體策略
1.生活化教學是順應時代的需求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視野開闊、知識與理論結合能力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良好的地理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地理這門科目的實用性也漸漸在大眾的視野里變得顯著和清晰。社會的變化在改變著地理教育的要求和規格。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教材內容和教學方式。教材內容的形式從原先的以文字論述為主發展到如今的圖文并茂。教學方式上則是教師要能突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模式,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將教學內容和生活相結合,并且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地理問題。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有真正的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懂得實踐操練。這也是這個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能只著力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耙粋€巴掌拍不響”,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改變自身固有的學習方式。多參與課外的實踐和活動,走出課堂,走出課本。例如,我在教高一學生地理上冊的《認識各類巖石和地理地貌》時,我會利用學校在對學生集體組織的郊游的時間,布置給學生課外的學生任務。以小組的形式,讓他們在郊區采集比較常見的巖石的標本,然后再在課堂上讓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選取其中一種表述該巖石的特性以及常分布的地點和區域。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在玩與學中探索知識的欲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有效地把生活化的學習方式融入到學生的日?;顒又衼?。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課堂筆記的抄錄和記背,而是在靈活多變的學習環境下,學會自我調整和積極探索,這樣有利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后更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注重創設輕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度,和教師創設的課堂環有著直接的聯系。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種輕松、有代入感的課堂氛圍和環境,讓學生能自由的不受限制的發表自己的言論和意見,激勵他們個性化學習的發展。例如,我一般會在學期期中時開設一個地理的趣味知識點問答競賽,學生們的座位以圍成一個面向講臺的弧形的形式排列。講臺前方是一行評委和主持競賽的同學。教師在競賽過程中的作用只是一個輔助的調節者和引導者。這種競賽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地理知識,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隔離感。為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保持起著重要的作用。
4.回歸生活實踐,促進學生發展
回歸生活實踐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必需。只有給予學生生活實踐的機會,學生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因此,在學習地理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習需要,設計一定的生活實踐,并給予學生展示實踐成果的機會,及時點評,推動學生參與生活實踐,促進學生發展。例如,在學習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運輸布局”一課內容時,教師設計了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調查分析,然后展開辯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城市居民出行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在學習完本課內容后,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調查當地城市居民的出行狀況,并以“小轎車是否要進千家萬戶”為主題,收集居民真實的想法,然后展開一次別開生面的辯論活動。在這個生活實踐活動中,學生要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展開調查,了解城市居民的想法,再將他們的觀點記錄下來。在下一次的地理課堂上,教師把學生分為正反兩方,其中正方支持小轎車進千家萬戶,反方則持反對意見,學生圍繞此主題進行辯論。通過設計這樣的生活實踐活動,學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鍛煉與提升。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分析辯論主題,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
高中地理知識點與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的,教師抓住這一點,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失為實現預期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教學內容基于生活的教學方法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逐漸普及的,那么從本文所分析的地理與生活的關系就可以總結出: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更易于學生的接受和理解,因此,對于這樣的實踐探究有待于進一步的發揚和普及,以便于更好的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敬有.關于高中地理教學的現實應用問題的認識和實踐[J].新課程(教師),2010(04).
[2]游慧明,龍銀河.地理課堂教學方式的探究———研究性學習與地理課堂教學的整合[A];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