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蕓
培養小學生英語解題能力,并不是單純地講解題目、多解題目就能做到的,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功夫在詩外”,教師必須通過整體性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磨礪,不斷積淀,才能真正培養小學生英語解題能力。下面試就這一問題作一些探尋。
一、以“愛”育“愛”,激發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過:“對待學生,歸根結底是一個‘愛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英語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的情緒、態度、學習動力等。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博士古諾特曾深有感悟地說:“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個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
教師是強大的,給人以希望和改變,小學的英語學習,無論是基礎的單詞、詞組、句型、課文的背誦,還是語言的綜合運用都需要學生持之以恒地進行。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愛”的刺激無疑是激發學生潛力,促進持續學習最好的原動力。
語言學習本身亦是單調枯燥的,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有求知欲。因此,在“愛”的原動力下,兼有科學且充滿樂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教學中,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從而取得持久且高效的學習效果。
以凸顯教育的“立德樹人”功能為核心,此為教師考核的一大目標指向,正是在這樣的目標指向下,以“愛”為育,興趣激發,持久學習的原動力,才更好地融入了英語教學中。
二、訓練到位,培養習慣
通過適當、適量的科學題型練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解題習慣,是進行解題練習的目的之一:好習慣,成就好能力。良好的英語解題習慣不會自然生成,須有意識培養形成:
1.在解題過程中,教師應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定時,保質、保量完成的習慣;
2.細致入微,審題解題。學生由于馬虎沒看清題目或思考不到位而答錯題,已屢見不鮮。日常解題過程中,須培養仔細審題、檢查到位的習慣;
3.讓學生養成錯題必糾的習慣。學生錯題不可怕,怕的是不尋求為什么錯,也就無法糾正、改進。
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是做好與中學英語教學銜接的重要一環,為進入中學及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整體教學,涵養語感
語感是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的核心。學習英語的成敗最終落實在是否獲得了英語語感,能獲得語感,就能牢固地掌握英語知識,就能熟練靈活地運用英語語言技能,就能綜合性地、整體性地使用英語,駕馭英語語言。
英語題型,從整體來看,分為“聽力部分”和“筆試部分”。
“聽力”更多的是對學生英語語言整體感知能力和語言熟練度的考察。感知能力和熟練度的提升,正是通過持久的語言實踐練習而逐步獲得語感的過程。
“筆試部分”中涉及的各類題型,例如:“完型填空”“閱讀理解”,除了需要掌握扎實的語言知識點外,更多的是對英語語言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即對知識點的綜合整體性考察,這點明了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性。
英語語感的培養,重在日常教學各方面整體性的持續養成上:1.通過合理、科學、到位的朗讀訓練培養;2.在目的性明確的背誦練習下培養;3.相對“我”說,從“他/她”說的角度去學習培養;4.創設語言運用的環境,在有意識交流的過程中培養。
四、巧授技法,積淀能力
“助推教師專業素養發展,提升教師把握學科能力水平”,此為教師素養考核的第二大目標指向。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把握學科能力水平的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的提升,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因此,結合教師自身素養考核的經驗,在小學英語練習中完美地運用解題技巧,對優化解題技巧做出了一定的要求:
1.整體把握,逐一排除。題型練習的鞏固與提升,即來自解題前的教授,也取得于解題后的講解。相關語法、時態等教學與講授的最初,個人認為不應單獨存在,也不應單獨講解。例如,針對六年級的時態題,我們所要涉及的不單是一題的時態:The little girls ______ (watch) TV every day.最初涉及這樣的題型時,我們使用排除法解題,整體查看,這句話表達的是否是:過去時、現在進行時或將來時(這三種時態有較明顯的時間特征,或句意理解后體現出的時間特征)。every day每天,不屬于提到的這三種時態,很肯定的,它屬于一般現在時。一般現在時中,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的,動詞變為第三人稱單數形式,而the little girls,是第三人稱復數,故動詞用原形。
2.知識教授,聯系整體。每一個知識點的出現,它都不會孤立存在,總有與其相似、相近的聯系,找出共有聯系的知識點,將其整合教授,進行解題講解,效果事半功倍。例如:特殊疑問句的教授,因建立在一般疑問句的基礎上,題型的解答,也因借鑒一般疑問句,再輔以特殊疑問詞的教授鞏固。
3.錯題糾正,糾因,不糾果。解題后,錯題一般情況下,以訂正,抄寫或背熟答案結束,事實上,能記住或真正正確掌握的學生不會是全部,特別是一些復雜、疑難題。因此,訂正的量不需多,只要一遍,但要保質:學生須復述老師講解過程中解釋的正確原因。通過這樣的“訂正”方式,學生基本都能掌握。不同題型應用不同的具體技巧,不變的是上述提到的整體解題思路,通過這樣的思路培養解題能力,亦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而總結的經驗,兩者聯系,相輔相成。
【作者單位: 蘇州工業園區蓮花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