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霄++++馬靜
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升以及獨生子女的不斷增多,人們的孝敬意識卻在逐漸淡漠。在家庭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飯時,稍小一些的孩子被父母或爺爺奶奶追著一勺一勺的喂;大孩子則吃過飯后,扭頭就去看電視或出去玩了,對飯桌上的碗筷視而不見;在家里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等等,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只想著自己,從來不替別人著想,養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體會不到父母養育他們的艱辛,也不知孝為何物。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怎么能孝敬父母?他怎么會懂得去尊敬老師、尊敬其他的長者?又怎么能心中有他人,愛祖國、愛人民呢?“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強韌的細線,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孝道教育便是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龍應臺)因此教孩子孝敬父母是最主要的,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作為教育工作者,理應成為改變青少年思想道德現狀的主力軍。為此,我將家長作為我的同盟軍,應用一定的教育方法手段對學生實施了尊親、悅親和養親為內容的人文素質教育,同時在這里不僅僅使學生對父母盡兒女之孝,還提倡尊老愛幼,對祖國盡忠心,對社會有責任心。
一、家長、學生共寫日記成為親子連心橋
未成年子女與父母的關系是人類各種關系中最為密切的關系,但是當溝通不暢時,有時會造成最親近的人卻最陌生,許多親子矛盾就產生了。受學校新教育親子共讀的啟發,我請有志于此的家長與孩子共寫日記,學生力爭每天寫,寫學校生活,寫同伴友情,寫心中煩惱……家長根據時間可以每天寫,也可以三兩天寫一次,關鍵是要發自真情實感,可以是對孩子的關注,可以對孩子想法的共鳴,還可以是自己工作的苦惱,對人生的看法等,雖然我班學生家長學歷很低,大部分都是來石打工的普通人,工作辛苦,但是還是有一些家長堅持下來,通過一學期的堅持,親子關系明顯改善。我班的一名女同學告訴我,她的父母在市場上賣菜,每天早早就要起來去早市批發菜,然后再到市場上賣,中間賺差價,往往忙到很晚,她雖然也知道父母掙的是辛苦錢,但看到有的學生買這買那,仍抱怨父母小氣,舍不得多給零花錢,這次看到從不拿筆的父親歪歪扭扭寫出的一天、寫下的愿望,她感覺自己太不懂事了,父母想多攢些錢,然后在石家莊相對偏遠的市郊為她們姐妹買一棟房子,因為她們姐妹都生在石家莊,長在石家莊,就連老家話她們姐妹倆都說不好,父母不想讓她們姐妹倆再回偏遠的老家了,他想幫助自己的女兒留在石家莊。現在她們一家都在為這個夢想努力。
二、孝道踐行卡把習慣培養落到了實處,成為孝道教育的抓手
讓“孝道”從意識到自覺行動,需經過:認識——強化——內化——外化四個階段。要讓學生養成孝敬長輩的習慣并成為自覺行動,首先是要學生對孝道有充分的認識,認識孝的意義、內容、標準、價值,從意識上認可它,情感上理解它。在此基礎上,還必須進行經常地重復和有意識的練習,因此,必須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外界的不斷強化。在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外界強化,使他們的由意識到被動,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最后由主動變成習慣。因而我根據學生特點設計了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孝道踐行卡,讓他們去參與,在參與中思考,在思考中升華。
我通過向學生和家長發放調查問卷,學生的問卷是:你認為如何做就是對父母盡孝了,你能做到哪些?家長的問卷是:孩子做到哪些你就認為他們是孝順的孩子了?將家長和學生的問卷進行整理,最后確定以下內容作為培養目標:每天出門和家長說再見,回來和家長打招呼;每天帶齊學習用品、完成作業;聽從父母教導,不頂嘴;吃飯時,主動先為長輩盛飯;珍惜父母勞動,不亂花錢;飯后主動擦桌子或洗碗筷;自己的衣物自己洗;有好東西和父母分享;每天能幫父母做簡單的飯;每天和父母溝通、聊天10分鐘。并將這些內容放在三個月里進行培養。
附:4月孝道教育培養表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基本上能夠按照要求來踐行,尤其是在這之前許多學生從來沒有想過父母的生日,但是最后的調查中我班90%以上的學生都明確知道父母的生日,并且主動為父母過生日。
附:對實驗家長的前后問卷調查
三、日行一善手冊使學生對父母的孝敬遷移為對長輩的尊敬、對同學的友愛、對班集體、學校、社會的關愛
作為未來的公民,只是對父母孝敬,還不是合格的公民,為此我設計制作了學生日行一善手冊,學生人手一冊,在全班開展了日行一善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善,知道善是一種文明:見面先問好,開口先微笑。把方便讓給他人,把快樂留給自己;善是一種幫助:伸出熱情的手,幫助需要的人,為忘帶學具的同學送上一支鉛筆、一塊橡皮,雨天時用傘為他人遮一遮風雨……;善是一種責任: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擔起社會應盡的義務,如撿起一片爛紙,掃去一片落葉……讓學生從小開始,關心身邊的事、關愛身邊的人,用愛擁抱每一天,用心感動每個人。用真誠奉獻社會、用行動傳承文明,用善行溫暖人生!學生每天填寫日行一善手冊,連續日行一善兩周,獲得一枚日行一善印章,集齊10枚印章,榮獲班級道德模范。通過日行一善,學生不僅收獲一份感激,還收獲了一份好心情,在持之以恒的日行一善活動中,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凈化,道德得到了升華。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孝悌者,為人之本也。”孝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我希望從我國傳統美德“孝道”入手,讓學生產生道德認識,進而演變為道德情感,最后變成他們的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