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琛 峰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
城市公共停車場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探尋
羅 琛 峰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基于城市公共停車場設計的安全與人本原理,從出入口通道、停車坪、交通流線、停車位布設、雨水口等方面,闡述了城市公共停車場的設計方法,旨在使停車場的設計達到合理、安全、實用的目標。
公共停車場,出入口,停車位,交通流線
在對城市公共停車場設計原理進行闡述前,需要先對城市公共停車場的概念加以明確,即以城市停車規劃為依據確定的除建筑物配套停車場地以外的,具有公共性質的所有停車場的總稱,它的主要作用是為社會車輛提供停車服務,是城市中較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鑒于城市公共停車場的公共屬性,在對其進行設計時,除了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建設的要求之外,還必須充分考慮停車場的特殊用途,可根據如下原理進行設計。
1.1 安全原理
由于公共停車場是為社會車輛提供停車服務的,所以車輛必然會在停車場內頻繁出入,為防止車輛進場和出場時發生交通事故,設計時應將安全性放在首位,安全性原理具體是指停車場內的各種設施、綠化植物的布局不能妨礙車輛的正常通行,更不能影響車輛的停放及進出,從而為車輛提供安全保障。
1.2 人本原理
城市公共停車場的場地通常采用的都是硬質混凝土地面,由于這種材質具有良好的吸熱性能,若是在陽光下長時間暴曬,其溫度會大幅度升高,從而導致其上停放車輛的車室內溫度增加,車內過高的溫度會給駕駛員帶來不適感,鑒于此,在公共停車場設計時,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停車場內多種植一些綠色植物,降低地面及車內溫度。
相關規范標準按照停車位的數量對城市公共停車場的規模進行了分類,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公共停車場的分類
不同類型公共停車場在設計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便于研究,本文以目前城市中較為常見的中型停車場為依托,通過實例,對具體的設計方法進行論述。某市在某區擬建一個中型的公共停車場,建設用地已經選定,該地塊的等高距為0.5 m,東南角交叉口K點的標高為98.56 m,該城市次干道的路面寬為12.0 m。
2.1 出入口通道設計
相關規范規定,中型停車場必須設置2個出入口,并且應位于城市次干道上,與主干道交叉口道路紅線交點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70 m。鑒于該停車場以小型車輛的停放為主,故此出入口的通道寬度設計為6.0 m,通道最小平曲線半徑按7.0 m進行設計,通道直線與曲線地段的最大縱坡分別設計為15%和12%,若是相鄰兩個坡度之間的代數差超過2%,則應當設計豎曲線。為確保車輛在進出停車場時的安全性,在出入口后退2.0 m的通道中心線兩側60°角的范圍以內,不得設置遮擋駕駛員視線的物體。
2.2 停車坪設計
該停車場內的車輛全部按照垂直的形式停放,鑒于停車場內以小型車的停放為主,按照規范要求,垂直通道方向停車帶的寬度可設計為6.0 m,平行通道方向停車帶的寬度可設計為3.0 m,邊緣及轉角處的停車位應當比普通車位的寬度多出30 cm。相關規范要求,對地坪進行設計時,其坡度應當超過排水最小坡度的0.3%,并小于規范規定的最大坡度值,即平行通道方向為1%,垂直通道方向為3%。結合該停車場所處地段的地形變化趨勢,對東西及南北方向的通道坡度進行設計時,均取1%。
2.3 停車場交通流線設計
該停車場的兩個出入口均設置在城市次干道上,入口在東側,出口在西側。入口通道右邊緣與城市道路交叉口道路紅線交點的距離設定為70 m,該條通道將整個停車場劃分為兩個部分,場地內共設計了9組停車位,全部以羅馬數字按照順序進行編號,并在停車坪內布設了一條環形通道,具體如圖1所示。

2.4 停車位布設
可以沿著通道兩側或是單側對停車位進行布設,由于該停車場是以小型車輛的停放為主,故此,車位的寬度可以按照3.0 m進行設計,邊緣位置處的車位寬度則可按照3.3 m進行設計,整個停車場設計車位137個,并在出入口處分別設置了停車管理用房,在停車坪上設置了寬度為2.0 m的分隔帶。
2.5 雨水口設計
該停車場在各組停車位之間均設計了隔離帶,由此將停車場劃分成8個區域,為使雨水口的布設位置更加合理,可以停車坪縱橫坡對積水點進行判斷,并在積水點上布設雨水口,具體布設情況如下:第Ⅰ組與出口通道積水點在分隔帶的下方,第Ⅱ組與第Ⅲ組、第Ⅳ組與第Ⅴ組的積水點分別位于右下方和右上方,第Ⅵ組與第Ⅶ組的積水點位于左上方,第Ⅷ組與第Ⅸ組的積水點位于分隔帶的下方。該停車場東西方向的停車坪通道長度44.0 m和61.6 m,通道的縱坡小于3%,按照有關規范的規定要求,應當在各組停車位的中間位置處增設一個雨水口。同時為便于停車場內雨水的順利排出,還應在出入口通道的左側布設一個雨水口。
2.6 綠化景觀設計
在停車場內栽種一些綠色植物除了能夠對小氣候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之外,還能為城市環境質量的提升貢獻一份力量。除此之外,停放在綠蔭下的車輛,其內部溫度可比直接停放在陽光照射下低15 ℃~20 ℃左右。如果停車場選擇栽植喬木,應當以當地的樹種作為首選,并保證所選的樹種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樹冠要盡可能大,分支點要高,根系發達。在植物的配置形式上,可采用喬木、灌木、草地相結合的方式,從而形成一個具有層次感的植物景觀,為停車場增添活力,需要注意的是,栽種的植物不得影響到駕駛員的視線,以免引起交通事故。
2.7 輔助標志設置
具有輔助性的標志和標識是公共停車場設計中比較容易被忽視的細節,通過各種輔助標志和標識的設立,能夠對停車場的使用者起到指引的作用,從而使其順利找到停車場的入口、停車位,因此,應對輔助性標識的設計予以重視。一方面要確保設置的標志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具體而言就是標識要設置在醒目的地方,并選擇特殊的顏色,便于人們發現。另一方面,要保證標識布設的合理性,發揮出其導視信息的作用。
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公共停車場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內容,對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既要保證停車場的安全性,還要體現出其功能性,并且應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換言之,設計停車場必須重視經濟效益。為實現上述目標,設計人員除要了解并掌握公共停車場的設計原理之外,還要熟悉具體的設計方法,并能夠結合規范將之用于實際工程當中,從而使設計出來的停車場達到合理性、安全性、可用性的目標。
[1] 張躍騰.大型停車場標識導向系統設計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4.
[2] 張培勇.對現行停車場設計規范的分析與探討[J].城市住宅,2015(3):61-62.
[3] 王星航,周 峰.設計改善生活——城市景觀改造提升中的停車場設計[J].綠色環保建材,2016(11):134-136.
On design principle for public parking lots in cities and design methods
Luo Chenfeng
(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Based on the safety and human-oriented principle for the design of the urban public parking lots,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design methods for the urban public parking lots from the passages of entrance and exit, parking lot, traffic streamline, parking layout, and gutter inlet, so as to achieve the reasonable, safe and practical aims of the design for the parking lot.
public parking lot, entrance and exit, parking position, traffic streamline
1009-6825(2017)09-0012-02
2017-01-16
羅琛峰(1995- ),女,在讀本科生
TU24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