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夏守軍 吳姍姍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1)
?
巢湖中廟鎮歷史風貌構成研究
張婷婷 夏守軍 吳姍姍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從總體空間格局、街巷空間、公共節點空間、歷史建筑、民居建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六方面,對中廟鎮現狀風貌要素進行了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評析了其價值特色,得出其保護的價值與主要內容。
中廟鎮,歷史風貌,空間格局,文化遺產
中廟鎮位于巢湖北岸,依山傍水,臨湖而立。東面毗鄰黃麓鎮,西面與肥西縣隔巢湖相望,北面與肥東縣相連,南面接壤廬江縣。
“風貌”是指具有歷史文化特征的城鎮景觀和自然、人文環境的整體面貌[1]。歷史村鎮的風貌是通過其物質空間環境和非物質文化顯現出來的,在漫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并傳承下來,具有時空上的連續性。
中廟鎮的歷史風貌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兩大類。自然因素包括古鎮內有形的河流岸線、山體植被等,無形的氣候、季節特征。人文因素包括街道、廣場、建筑等物質空間,以及風俗民情、宗教信仰、生產、生活方式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1.1 總體空間格局
中廟鎮整體空間布局形式與巢湖密不可分,主要道路走向或沿巢湖岸線展開,或垂直于巢湖岸線,形成古鎮有機的整體骨架。中廟鎮道路格局以濱湖大道為骨架,中廟路和炯中路作為次級道路聯系片區交通,許多巷道空間通向湖邊,便于形成良好的景觀格局。以濱湖大道為界,鎮區南部被巢湖水環抱,主要建設用地都集中在此,大道以北一些村莊建設用地散布其間。古鎮水系資源豐富,境內河塘棋布,北部有一些山體分布其內。
1.2 街巷空間
中廟鎮的街巷空間是典型的魚骨狀結構,呈現出“線+節點”的特征,其中線是指主街、次街和支巷等道路空間,節點則是它們交接形成的公共空間。
現狀鎮內有兩條呈“L”形的商業主街,都是以中廟為起點,一條向北以“十八踏”為末端節點,一條向東延伸至古船塘,以昭忠祠為次級節點。鎮內的其他巷道空間都是由這兩條濱湖主街延伸出去,這些巷道空間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向湖邊的次級商業街,另一種是聯系內部各居住組團的巷道。
1.3 公共節點空間
中廟鎮的節點空間類型多樣,功能混雜,有商業空間、居住空間、交通空間、宗教和紀念性的禮儀空間。節點空間按照功能類型可分為道路交通節點和公共建筑空間節點。
道路交通節點主要滿足交通道路的聯接、轉折以及過渡功能,是一種含蓄、非正式和隱性的空間節點。現狀中廟鎮的入口空間節點、碼頭節點、橋節點等共同構成古鎮道路交通節點。
公共建筑空間節點通常依附于單個建筑或建筑組群,通過建筑物圍合或領域占有而形成場所性空間節點。這類空間一般尺度宜人,與周邊建筑、構筑物構成一個整體環境,形成感知強烈的場所空間。中廟鎮此類空間節點主要有兩個,一是由中廟及商業街圍合的廣場空間,另一個是昭忠祠前的入口廣場。
1.4 歷史建筑
現狀中廟鎮有中廟、昭忠祠、李忠祠、白衣庵和文峰塔等主要歷史建筑,其中中廟為省級文保單位,巢湖的地標性建筑,處于統帥地位,坐北朝南,廟宇樓閣重檐飛出。昭忠祠位于中廟東側,建筑群采用三殿二廂布局形式,是巢湖現存最大的古建筑,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忠祠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昭忠祠東側,坐北朝南,小瓦屋面,現僅存建筑面積400 m2。白衣庵位于巢湖北岸,中廟鎮東部,現存的古庵建筑兩進,第一進天王殿,第二進大雄寶殿,供奉著三世佛。文峰塔佇立于姥山之巔的筆架山上,塔身以條石壘成,高51 m,7層8角,共135級,呈八角形,飛檐翹角,塔內有磚雕佛像802尊,石碑匾25塊,該塔是觀賞巢湖風光最佳的地方,1998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5 民居建筑
現狀中廟鎮內已無古代民居存留,僅能從分布在巢湖岸邊的新式徽州民居依稀看到古民居的身影,這些民居分為商居混雜型和居住型兩種形式。商居混雜型民居主要位于巢湖岸邊的商業街上,從“十八踏”開始,向南至中廟,由中廟向東延伸至古船塘。居住型民居多分布在昭忠祠至白衣庵一帶。這些民居有徽州民居的印跡,色彩非常淡雅,灰黑色的片瓦,青灰色的磚和石塊、保持本色的木結構和木裝修,構成這類民居的灰色主調。
這類民居有以下幾個特點:
1)建筑布局緊湊規整。以廳堂—院落—臥室中線對稱布局使得平面布局方整,既節省了材料,也便于空間的營造和分隔,實用性強、靈活性好。
2)建筑色彩以黑、白、灰為主色調。灰黑色磚瓦,伴以白色涂料抹面墻體和土黃色木構架裝飾,底界面多為黑灰色水泥或石材構成簡約質樸的色彩環境。
3)建筑材質以磚石、木材為主,建筑主體采用磚石結構,門、窗、墻等的裝飾構件多為木質材料,整體裝飾樸素、簡約但不失典雅(見圖1)。
1.6 非物質文化遺產
巢湖作為安徽著名的歌鄉之一,巢湖民歌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巢湖燈舞是流行于本地的又一傳統文化習俗,“男打魚、女織網”是巢湖岸邊傳統的漁家風情。體育娛樂則有武術、雜技、劃龍船、玩燈等多項活動。
中廟鎮位于安徽巢湖西部,是江淮之間的“魚米之鄉”。湖中水產“巢湖三珍”——銀魚、白米蝦、螃蟹馳名中外。巢湖民間工藝品制作歷史久遠,傳統工藝美術有剪紙、扎彩、素絨畫、微雕、根雕、竹雕、刺繡、石刻、玻璃畫和吹糖菩薩等。除此之外,中廟鎮還有著流傳至今的陷巢州、碧霞元君、魯班與中廟等民間傳說。

中廟鎮是一座千年古鎮,擁有得天獨厚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旅游資源豐富,佛事源遠流長的千年古寺中廟和巢湖之中的八百里浩瀚的生態島——姥山島,素有“水中九華”和“東方日內瓦”之稱,擁有山、水、島、港、廟、祠、庵多種旅游資源,是巢湖風光的縮影,湖光山色的精華,更是皖中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和巢湖漁家文化的薈萃之地。
2.1 價值特色評價
依據建設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價指標體系》對中廟鎮的歷史文化價值特色進行定量評價,通過分析可以確定中廟鎮的類型為建筑遺產兼傳統文化型(見圖2),現狀鎮域內歷史建筑和物質文化遺產數量多,保存價值高。建筑遺產型——現狀中廟鎮內舊區保存相對完整,濱湖有成片的還保存著傳統風貌的歷史街區,有中廟、昭忠祠等文物保護建筑,也有白衣庵等仍需保護的歷史建筑。傳統文化型——巢湖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巢湖三珍馳名海內外,燈舞、武術、劃龍船等娛樂活動豐富多樣,扎彩、剪紙、素絨畫等工藝品影響深遠。
根據分析可得:中廟鎮核心價值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濱湖風貌、建筑遺跡、民俗風情。濱湖風貌包括濱湖商業主街以及其衍生出的通向湖面的支巷空間格局,建筑遺跡包括中廟、昭忠祠、李忠祠及白衣庵等優秀建筑場所空間,民俗風情包括傳統民間文化和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綜上所述,可以將中廟鎮的核心價值特色總結為:集優秀建筑遺產和豐富民俗文化于一體的濱湖傳統古鎮聚落。

2.2 保護內容確定
通過對現狀中廟鎮自然與人文遺存進行調研評估,并在征求當地居民意見的基礎上更好地體現和傳承中廟鎮的歷史文化特色,確定古鎮的保護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中廟鎮的主要保護內容
中廟鎮是巢湖“環湖十鎮”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素有“湖天第一勝境”的美稱,其獨特的旅游資源是打造環湖區域景點的重要一環。本文基于對中廟鎮歷史風貌構成及保護內容進行研究,旨在新形勢下對其傳統風貌的保護與再利用提供有益借鑒。
[1] GB 50357—2005,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S].
[2] 趙 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3] 仇保興.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和利用[J].城鄉建設,2004(15):21-23.
[4] 王景慧.城市規劃與文化遺產保護[J].城市規劃,2006(27):86-87.
[5] 劉 瑾.城市風貌規劃框架研究——以寶雞市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
[6] 蔡曉豐.城市風貌解析與控制[D].上海:同濟大學,2005.
[7] 阮儀三,邵 甬,林 林.江南水鄉城鎮的特色、價值及保護[J].城市規劃匯刊,2002(1):1-4.
Research on historical style construction of Zhongmiao town in Chaohu
Zhang Tingting Xia Shoujun Wu Shanshan
(EconomicsandTechnologySchool,AnhuiAgricultureUniversity,Hefei230011,China)
From the overall spatial pattern, street space, public space nodes, historic buildings,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ix aspects, this paper mad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status style elements of Zhongmiao town, based on the analyzed its value characteristics, gained its protection value and main contents.
Zhongmiao town, historical style, spatial pattern, cultural heritage
1009-6825(2017)09-0014-02
2017-01-18
張婷婷(1990- ),女,助教; 夏守軍(1980- ),男,講師; 吳姍姍(1987- ),女,講師
K928.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