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垚 晏宗權 王 建
(1.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2.綿陽師范學院資源環境工程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1.College of Tourism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
基于寬窄巷子的歷史文化街區邊緣空間研究
趙 垚1晏宗權1王 建2
(1.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2.綿陽師范學院資源環境工程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結合成都市寬窄巷子邊緣空間的生態環境、土地利用狀況、建筑風貌、業態等要素,把邊緣空間分成商業型、居住型、交通型與生態型,并針對不同類型進行量化分析和現狀感知,提取出了消極空間,據此給出相關改善活化建議,為城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以及城市更新提供參考。
歷史街區,邊緣空間,寬窄巷子,生態景觀
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城市記憶和文化脈搏,一直位于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要位。無論是從社會學、建筑學的角度還是考古學的角度,歷史文化街區都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物質載體。國家新近出臺了關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劃線工作和國家“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相關要求的背景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不斷加強,而歷史文化街區邊緣空間對于歷史文化街區起著門戶和防護的作用。本文以寬窄巷子為例對其邊緣空間進行如下探討。
1.1 邊緣空間的界定
國內外關于邊界問題的探討由來已久。凱文·林奇曾談到邊界是兩個相鄰地域空間的結合點,兩側互為背景。邊界不僅在功能上能夠連續分割城市區域,而且在視覺上能夠起到統領作用,同時林奇也肯定了邊界的縫合線作用,認為邊界并不是單一的阻隔區域,它可以保留一定層級的聯系性,例如視線聯系,交通聯系等[1],而日本的相關學者則從“視域”的角度論述邊界問題[2]。邊緣問題便不應該是一條線,而是一條帶,一個空間概念的立體帶,是一個集人文、建筑、景觀、生態等為一體的復雜整體。
史蒂文·蒂耶斯德爾談到空間要素物質特性、街巷的元素獨特性和街巷所承擔的功能與社會經濟的相關性三種方式來對歷史文化街區范圍進行劃定[3]。我國關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通常采用核心保護區、建筑控制地帶、景觀風貌協調區來界定。可見我國的范圍界定更加的側重史蒂文·蒂耶斯德爾所說的物質邊界。
綜合對于歷史街區的實地調研和相關研究確定了本文將歷史文化街區的中心向外擴散的一個或多個在物質空間、生態景觀、文化元素等方面具有相互影響的空間作為研究的范圍。
1.2 邊緣空間的構成要素
關于城市邊緣區(邊界)的空間構成要素分類存在實體構成分類、人的行為分類、城市功能分類等等。其中實體構成分類主要從邊緣區域的物質要素構成上進行分類研究,主要涉及建筑風貌、建筑圖底形態、色彩、空間廣告裝飾等;行為分類指在空間中所進行的各種戶外活動有其獨立的行為心里和社會要素主導。城市功能要素分類研究主要分成交通型、生活型、商業型、文藝展覽型、其他類型,對邊緣區域的主要功能狀態進行分類研究。總的來說空間首先作為一個客觀的物質實體,是對城市功能的承載和人文活動引發點,也被稱為社會活力源頭。
2.1 研究區域概況
寬窄巷子歷史文化保護區位于成都市少城片區,南北以泡桐樹街、金河路為界;東西以長順上街、下同仁路為界。為滿清八旗官兵駐地遺留部分,以北方胡同建筑類型呈兵營式布局的充滿滿城傳統文化特色的舊居住區。其與成都市文殊院、錦里并稱為成都最富有特色的三大歷史文化保護區。寬窄巷子是成都市少城片區的一個部分,整個片區對于清代魚骨狀道路系統保留完整,街巷的空間肌理尚存。但是由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為損壞和建筑自然老化,使得真正能夠保留下來的具有原真性的建筑較少,這也就造成了建筑文化價值的遺失和城市記憶的“骨折”[4]。
2.2 現狀調研分析
從現有的規劃管理角度分析,其邊緣區域的空間本質要素,實體要素、行為要素和功能要素相輔相成。功能要素是行為要素的社會需求,是先導,實體要素是功能要素的物質承擔者。結合寬窄巷子的實際情況,本文按照居住型、交通型、生態型、商業型四個方面分別就寬窄巷子邊緣空間進行探討(見表1)。

表1 邊緣空間類型及要素統計
2.2.1 交通型
交通型空間在現在社會來講應該是物質流空間和信息流空間的總和。信息流空間主要體現在以肢體行為、文字影像、語音等方式進行信息流通,網絡空間是其主要載體。歷史街區邊緣交通型空間更大程度上是物質流空間的載體,其中包含人體流動行為和機械流動行為。例如車行空間、步行空間、貨物運輸空間等。交通型空間作為邊緣空間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承擔城市大量的物質流的同時,承擔了大量的外來交通。
2.2.2 商業型
商業型空間在現代城市空間中占據了極大的地位,商業型空間在寬窄巷子邊緣空間中占比較小,主要承擔城市商業活動,積聚第三產業。承擔附近居民的需求,外來游客較少,主要以餐飲服務為主。
2.2.3 生態型
生態空間在歷史街區的邊緣空間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承擔歷史街區的生態防護功能和歷史街區的景觀過渡和延續功能,使歷史街區在生態景觀上具有過渡性和協調性。生態型空間主要是西側的西郊河及沿線綠化空間。
2.2.4 居住型
歷史街區邊緣空間承擔了大量的居住功能,但歷史街區的邊緣空間并不全是居住型空間。居住型空間是位于歷史街區邊緣一定范圍內,以住宅為主要構成界面元素的空間,具有自身的空間質量,和較為密切的交往活動的空間,居住型空間是寬窄巷子邊緣空間的又一重要部分,居民生活氛圍濃厚,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在空間上對歷史街區形成圍合狀態,建筑體量在南北方向上較低,西側建筑體量高,空間占有量大。
3.1 邊緣空間淺析
歷史文化街區邊緣空間作為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邊緣空間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對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特殊價值,城市對于歷史街區邊緣空間除了要求承擔一般的城市功能外,還應承擔空間的延續,文化內涵的鏈接。作為城市形象的急劇變化的區域,應使其互為背景的兩側空間能夠相互交融,相互滲透,以達到和諧共榮,多元共生。寬窄巷子的邊緣空間整體狀況尚好,視覺阻擋和視覺“垃圾”少。能給游客和居民帶來良好的視覺感受,寬窄巷子地鐵站的通車,使得次入口的消極空間對歷史街區的影響有所減小。
3.2 消極空間分析
經過對寬窄巷子的邊緣空間的實地調研,發現在寬窄巷子的西側和南側不同規模的四個消極空間分別存在于居住型、交通型和生態型中(見表1)。在空間上四個消極空間呈帶狀對寬窄巷子形成半圍合,是寬窄巷子次入口的重要區域。居住型消極空間為區域南側的舊棚戶區,主要以居住和垃圾回收為主,居住環境差,空間形象低。交通型消極空間主要是集中在寬窄巷子地鐵站旁的停車場、地鐵建設上蓋以及下同仁路和實業街交界區的停車場地。由于規劃建設沒能及時跟上,地面裸露,雜草叢生,在停車場內有大片垃圾回收場地,導致環境質量低下。西安中路一巷沿河至實業街道路沒有打通。樹木過低,導致交通空間壓抑且西郊河存在治理失調,沿岸管理不周的問題,河水水量小,自凈能力低,河水常年渾濁并伴有一定的氣味(見圖1)。
歷史文化街區所獨有的旅游和文化傳承功能,是城市文化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歷史文化街區的邊緣空間是人們進出都必經的空間范圍。不被有效利用和激活的區域空間,使城市空間“骨架”產生骨折,文化“肌肉”發生撕裂。
3.3 邊緣空間改善及活化建議
李和平教授在《城市邊緣區發展的理念、管理制度與規劃方法》中談到城市邊緣區存在土地的低效利用和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5]。在成都寬窄巷子的邊緣空間不僅存在上述問題,還存在建設管理滯后,交通設施建設和交通引導不合理問題。歷史街區邊緣空間的改善活化是城市更新改造深化中必須面對的問題。針對該區域的上述情況和綜合相關理論研究提出如下建議與讀者共勉:
1)理順邊緣空間功能。
城市作為一個功能復合的有機統一體,不同的功能分區在區域上相互影響又相互提供自身功能價值。理順寬窄巷子邊緣空間的居住、交通、生態、商業之間的內在關系,對各自的功能分布進行合理的定位。著重對交通空間進行改善,合理引導地鐵口人流和車流交通,打通西郊河沿河交通和兩個停車場改造工作。
2)強化內核邊緣環境聯系。
在功能區的建設打造上注重與歷史街區的協調,尊重區域歷史記憶,體現地域文化特色。邊緣空間不是歷史街區與外部空間的隔斷,而是歷史街區與外部空間的紐帶,是歷史街區文脈的延伸。在邊緣空間的打造上保留原有的街道體系,在空間的塑造上要充分融入寬窄巷子元素,使人們“近寬窄而知寬窄巷子”。
3)優化生態景觀元素。
在寬窄巷子區域,其綠色景觀要素分散布局。在邊緣區的生態空間主要是西側的西郊河和沿岸綠化帶。應加強河流景觀整治定期進行污染排查和監督管理。對沿河生態綠地進行統一打造清理,使西郊河成為寬窄巷子的一條玉帶。

在當下,大部分的歷史文化街區旅游經濟產業異常繁榮,并且活動于核心保護區的主要是外來游客,因此歷史文化街區更接近一個孤立的文化或是旅游的區域,邊緣空間不僅承擔著歷史街區的延續功能還承擔著外部的城市功能,同時有人們進入歷史文化街區體驗歷史文化精神的必經通道,是人們關于歷史文化街區的最初感知和最終感知,對于人們關于歷史文化街區的印象優劣有其重要地位。加強城市的更新建設和歷史文化街區的創新保護,必須不斷推進其邊緣空間的改善與活化。
[1] 凱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
[2] 顧曉偉.歷史街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J].現代城市研究,1998(5):57-59.
[3] 王世軍,高 飛.論史蒂文·蒂耶斯德爾的城市歷史街區復興[J].中國名城,2010(6):17-21.
[4] 黃 靖,古紅櫻.成都寬窄巷子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建筑保護概念與實施[A].中國近代建筑史國際研討會[C].2006.
[5] 李和平,李金龍.城市邊緣區發展的理念、管理制度與規劃方法[J].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2004,26(3):1-5.
Zhao Yao1Yan Zongquan1Wang Jian2
(1.CollegeofTourismandUrbanandRuralPlanning,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
2.Rescurce&EnvironmentEngineeringCollege,MianyangNormalUnivesity,Mianyang621000,China)
On fringe spac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based on wide and narrow alleys
Combining with the elements of the fringe alleys of the wide and narrow alleys in Chengdu includ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 uses, architectural landscapes,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the paper classifies the fringe space into the commercial, living, traffic and ecological types, undertake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status awareness of these different types, extracts the positive space, and points out the relate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activa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and urban renewal in cities.
historical block, fringe space, wide and narrow alley, ecological landscape
1009-6825(2017)09-0016-03
2017-01-17
趙 垚(1994- ),男,在讀本科生; 晏宗權(1993- ),男,在讀本科生; 王 建(1995- ),男,在讀本科生
K928.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