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良 袁濤 錢向紅 倪學新
[摘 要] 長安鎮是省、市、縣三級政府劃定的花卉主導產業發展區,已匯集了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海寧康藝鮮切花專業合作社等行業龍頭主體,2016年全鎮花卉種植面積6351畝,年產鮮切花3.6億支,花卉產業總產值4億元,從業花農585戶、1355人。
[關鍵詞] 花卉現狀 分析 展望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023-02
1 花卉產業現狀
1.1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品種類豐富
花卉產業作為長安農業的主導優勢產業,發展迅猛。自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自發發展[1],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近5年仍高速發展,2016年種植面積達6351畝,比2012年增長了29.08%。長安鎮現轄20個村中,14個村擁有花卉種植產業,其中天明村、東陳村、褚石村、虹金村和新民村,這五個村的種植面積占全鎮的81.36%,屬于我鎮重點花卉產區。長安花卉以鮮切花栽培為主,產品結構從最初的非洲菊發展至非洲菊、百合花、月季花、天堂鳥、馬蹄蓮、杜鵑等品種。
1.2 產業基礎深厚
1.2.1 科技支撐力不斷提升
多年來長安花卉園區實施了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推廣項目,通過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和自主研發,積累了穴盤種苗技術、設施花卉物聯網智能化栽培關鍵技術、農業智能化預警與環境控制技術等多項行業領先種植技術,提升了綜合競爭實力。
1.2.2 產業化發展實力強勁
長安鎮匯集了浙江省內重要的花卉龍頭企業,其中康藝鮮切花合作社所產“康藝”牌鮮切花是浙江省名牌產品[2],不僅占據杭州鮮切花市場半壁江山,還遠銷上海、南京、武漢等地;虹越花卉更是國內外行業翹楚,作為花卉苗木出口加工基地,帶動了長安花卉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虹越”商標被認定為“浙江省著名商標”,“虹越·園藝家”連鎖品牌被評為“浙江省最具成長力特許品牌”,“浙江省優秀特許品牌”。
1.2.3 設施完備
長安花卉園區內基礎設施完善,主干道路通暢、排灌方便、用電便捷,農業設施廣泛應用;花卉生產采用大棚、噴滴灌種植模式,配備加溫設備、冷庫等設施,在主要生產環節全面實施機械化生產。
1.2.4 市場營銷模式先進
長安花卉具有較好的“互聯網+”產業基礎,龍頭企業虹越花卉擁有線上線下資源整合能力,虹越·園藝家在淘寶、阿里巴巴等B2B、B2C電商網站上擁有強勁的花卉線上銷售渠道并自建花彩商城,線下則擁有多家實體店。
1.2.5 產品供應渠道完善
目前區已與20個國家、70個城市的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已建成戰略合作關系的有英國大衛·奧斯汀、美國南方、荷蘭愛好、日本瀧井等國際知名公司;國內有吉宏園藝、海石造園等公司。豐富的種類及高穩定性的產品在業內樹立了良好口碑。
1.3 區位交通條件優越
長安鎮地處長三角核心區域,離杭州主城區僅30公里,上海120公里。長安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便利的交通條件,低廉的生產成本,完善的配套設施,高效的政府服務,為農產品外銷、農業招商引資、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游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1.4 產品結構多樣化
長安具有適宜的地理、氣候、土壤條件等自然優勢,無論是苗木、盆栽花卉、鮮切花、種子種球等都能在長安找到適合的生長環境。發展多元化的花卉產品結構,應對不同的市場需求,有利于拓寬產品銷路,為長安的花卉產業由鄉土化向國際化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2 存在的問題
2.1 產業鏈延伸不足,銷售方式需進一步完善
長安花卉產業受單純農業項目定位限制,產業發展方向單一,深加工產業、文化產業、創意農業等發展較為滯后,產業格局已成為制約提升產業發展水準的瓶頸?;ɑ墚a業缺乏專業的經紀人,現有人員多是身兼種植戶和經紀人雙重身份,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經營行為不夠規范。
2.2 產品水準待進一步提升,生產規模化程度偏低
盡管以虹越為代表的企業形成了一定研發能力,推廣了新思路,但多數花農技術單一,不注重品種、技術更新,產品科技含量低,造成增收緩慢;抗災能力差又成為花卉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2.3 產業內容單一,單兵突圍難
休閑農業、體驗式農業、文化創意等產業的缺失,以及潮文化、運河文化未能有機融入,使得旅游功能大大減弱。2014年建成的海寧國際花卉城受其影響,商品交易、旅游輻射帶動能力不如預期。
3 長安花卉產業發展展望
3.1 發展目標
長安鎮將圍繞“主導產業強、生態環境美、農耕文化深、農旅融合緊”的建設目標,順應“互聯網+”和“農業+旅游”的發展要求,以花卉產業轉型升級為核心,以花卉小鎮打造為載體,著力開拓花卉培訓、花卉O2O營銷、花卉文化創作、花卉旅游開發等產業新功能,力爭打造成為宜業、宜居、宜游的國際花卉園藝生活集聚地。
3.2 發展舉措
3.2.1 構建花卉全產業鏈,推進花卉O2O營銷
充分發揮“互聯網+”發展契機,創新花卉種植模式,完善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配套,形成集一二三產協同發展的完整產業鏈。
以電商孵化區為線上平臺,以鮮花超市、種植體驗區為線下載體,引進專業團隊,推進鮮花種植企業電商平臺共建共享,推進花卉產品交易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3.2.2 不斷增強研發能力,招引高水準專業公司
開展鮮花引種育種、種植等領域的產學研合作,強化與國際知名鮮花育種企業的跨國合作,積極開展與浙江大學、省農科院等專業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產學研一體化實踐基地。積極引進高水準花卉種植企業,以花卉小鎮為載體,瞄準歐美、日本企業,形成產業集聚,不斷提升產品品質。
3.2.3 探索文化藝術創作,開發花卉綜合旅游
以藝術家部落、文化創意街區為載體,集聚一批文化藝術創作人才,開展繪畫、攝影、寫作等創作活動,集聚文創企業入駐,提升藝術品位。充分發揮自然生態人文優勢和鮮花產業優勢,將花卉產業發展與旅游開發深度結合,開發觀花、賞花、采花、嗅花、食花、花技研習、親子養花等休閑項目,展示江南水鄉的文化底蘊,塑造花卉特色旅游精品景點,打造江南花海深度旅游聚集區。
參考文獻
[1] 刑小玲. 海寧市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2014:18.
[2] 費杰. 海寧市花卉產業現在及對策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2014:18.
作者簡介:吳國良(1961-),男,浙江海寧,大專,農藝師,從事花卉、植保、林果等產業技術推廣與指導,E-mail:wuguoliang196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