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來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較大的改善。身體健康在人們心中越來越重要,社會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不斷增加,一種包含多元化內容的大眾體育新格局已經逐漸形成。如何正確認識大眾體育與高校體育之間的關系及相互協調發展,是當前我們要研究的重要話題。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大眾體育和高校體育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大眾體育;高校體育;關系;特征
一、大眾體育與高校體育之間的關系
要想正確認識大眾體育與高校體育之間的關系,我們就要從大眾體育和高校體育的基本概念著手。這是進行之后所有分析的基礎。從本質上來講,高校體育是屬于學校體育范圍內的,是一種在高等學校中進行的體育。大眾體育則是在社會中進行的體育,主要包括企業、單位、學校等社會群體。因為學校體育本身具有的特點,我們常常將學校體育與大眾體育當成兩種獨立的兩個體系。其實,這種看法是不科學的。從體育鍛煉本質上來講,學校體育也應當屬于大眾體育范圍之內。這與學校體育作為一種學科,具有特殊的領域范圍不矛盾。只是重點關注大眾體育與學校體育層次概念上的區別。從邏輯學的角度來看,大眾體育的基本概念包括了學校體育概念的外延,大眾體育與學校體育之間存在一種邏輯上的種屬關系。因此,學校體育必然會受到大眾體育的某些限制,學校體育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會對大眾體育造成一定的影響。對大眾體育與學校體育概念和關系的了解,能夠幫助理順高校體育與大眾體育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在分析新時期高校體育的發展前景時,就要結合大眾體育的發展趨勢,并分析社會對于體育人才的需求。
二、新時期我國大眾體育的主要類型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我國的大眾體育呈現出多元化迅猛發展的趨勢。通過對當前時代大眾體育進行分析,大致可以總結出如下幾種類型的大眾體育。
(一)健身型
健身型大眾體育活動是按照參與者目的的角度劃分的。參與者參加大眾體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身體健康水平,并不存在其余的功利思想,也不追求較大的運動量,只是將體育活動當作是生活當中的一種習慣。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一切都以提升身體素質為主。
(二)娛樂型
娛樂型的大眾體育與健身型大眾體育不同,參與者的主要目的在于獲得身心愉悅的體驗,緩解生活上的壓力,調節情緒。在現代社會當中,人才市場競爭激烈,各個崗位對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長期處于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狀況當中。這種生活狀況會給人們帶來較大的生活壓力,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這就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較大威脅。人們為了緩解生活壓力、調節情緒,就選擇了娛樂型大眾體育活動;來維持身心健康。
(三)職業型
職業性大眾體育指的是以奪標為主要目的的高水平競技體育活動。在一些競技體育比賽存在的前提下,許多以培養職業競技運動能力的體育活動應運而生。
三、新時期我國高校體育發展的特征
從我國當前的體育教育來看,學校體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學校教育對于學校體育的重視,主要目的就在于提升我國國民身心健康,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體育型人才。高校教育是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場所,如何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體育人才是高校體育教學當前的首要任務。以下就從大眾體育與高校體育協調發展的角度,分析高校體育的重要特征。
(一)培養學生的健康體育運動意識
當前世界各國評價一個國家大眾體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就是體育人口占據全國人口的百分率。高校體育是培養體育人口的重要場所,因此,要想提升國家大眾體育水平,就要充分關注高校體育。目前,我國普通高校與成人高校的在校生一共有600多萬,每年涌向社會的畢業生將近100萬人。高校體育承擔著培養國家體育人口,提升大眾體育水平的重任。在高校體育的不斷培養下,大多數學生都養成了一定的健身意識和運動習慣。不僅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學生的健康水平,還能夠不斷增強國家的大眾體育水平。因此,高校體育就要從培養學生運動健身意識出發,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各大高校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做好策劃工作,對在校學生的體育愛好和習慣進行深入調查,采取更加符合學生習慣的體育教育方式。在體育課堂上,要注重提升學生體育知識水平,不斷激發學生體育運動興趣。
(二)注重高校體育的資源投入
在高校體育當中,高新技術和先進儀器的導入會使得體育教學更加科學化。體育場館的建設會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育運動機會。在高校體育教育的支持下,高校學生,尤其是體育系的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體育鍛煉機會,至少能夠在1~2個體育項目上做出好的成績。這樣一來,學生步入社會之后,就能夠運用高校體育的作用,在大眾體育當中呈現出突出的體育運動才能,從而打開大眾體育的發展前景。
對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關系的理解,是實現高校體育與大眾體育共同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當前的情況下,學校體育的發展應當充分結合大眾體育的特征,不斷豐富學校體育教學的項目,并注重開發那些不方便成為體育課堂內容,但是具有較大健身價值項目的不斷開發。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對于我國體育運動水平也有較大意義。
參考文獻:
[1]體育專業學生理論課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新疆師范大學為例[J].呂健,黃春梅.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09)47-52.
[2]體育專業學生管理工作的實踐分析[J].王寧濤.才智.2015(11)58.
[3]廣東省體育專業學生就業意向及壓力現狀調查[J].李麗,徐文生,夏冬,林立威,張思麗.嘉應學院學報.2013(08)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