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可瑞 艾長勝 朱紹偉 李愛莉
[摘 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強化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工程訓練在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工程技術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在實踐教學及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工程綜合能力及現代工程意識,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關鍵詞]工程訓練;卓越工程師;綜合工程素質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5-0067-02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是國家振興工程教育的重大探索,其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促進工程教育及工程師的國際互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濟南大學泉城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于2013年被山東省批準為首批“卓越計劃”試點專業,并先后在2011級至2014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每屆200名學生中各挑選了35名學生組成一個“卓越班”,進行“卓越計劃”的實施試點。“卓越計劃”作為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和創新能力,因此,其對實踐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3]工程訓練中心作為校內重要的實踐及工程訓練教學基地,不但需要完成基本教學任務,還需要培養和訓練“卓越計劃”相關專業學生的綜合工程素質。
一、我校工程訓練中心概況
(一)建設指導思想
工程訓練中心是以實踐性、開放性、綜合性為特點的工程教學基地。工程訓練是理工科學生實踐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系統的工程訓練,能對現代工業生產方式及工藝生產過程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此外,通過實踐訓練,學生能熟悉并掌握一定的工程技能和實踐知識,且能初步建立起“大工程”意識。同時,在工程訓練過程中,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精神也得以培養。
濟南大學泉城學院工程訓練中心通過對山東省各大高校如山東大學、濟南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煙臺大學等進行實地考察,并由學校統籌及工學院進行承建。工程訓練中心除主要承擔我校工科專業學生的金工實習和電工、電子實習的教學任務外,還承擔了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及部分專業課程實驗、部分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工作。另外,其還為非工類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以增強動手能力和工業認識為目的的短期金工實習的實踐教學工作。工程訓練中心現已成為我校學生在校內進行工程實踐教學的重要基地。
此外,工程訓練中心依托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地緣優勢,并積極與國內外相關企業及院校進行聯合辦學,進一步提高了我校實力。我校現已與國內外多個院校及企業單位合作,聯合辦學,共建基地。如與美國Prairie View A&M大學建立了聯合辦學基地,建立萊沃爾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煙臺孚瑞克森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校外實訓基地,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從而打通了專業實驗與工訓平臺,并實現了對接。
(二)設備配置與培訓內容
工程訓練中心擁有教學面積1700平方米,現有儀器設備100多臺套,除常規機械制造設備外,還擁有如加工中心、數控加工設備、激光切割、數控沖壓設備、種類齊全性能先進的焊割設備等先進制造技術儀器設備(見表1)。其可提供加工中心操作工、焊工、車工、銑工、鉗工、鑄造工、金屬熱處理工、維修電工等的培訓工作。
(三)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實踐教學改革能否順利推行及教學質量的高低。作為工程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擔任工程實踐教學工作的教師首先必須具備過硬的工程實踐能力、豐富的工程實踐經歷和精湛的實踐教育能力。我校工程訓練中心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人數占總人數的80%,中級職稱以上的達100%。此外,中心還積極引進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企業技術骨干,比如,先后從中國一汽集團和山東小鴨集團引進數名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師。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實驗設備推陳出新,工程訓練中心特制定了一系列的進修培養制度,以鼓勵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學習和交流,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考取相關的技能等級證書;并將學生和同行對實訓指導教師的評價,作為工程訓練中心的人員考核和評價標準,納入年度考核參照,構建了一支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及綜合工程素質的人才隊伍。
目前,我校工程訓練中心已實現了專業課程實驗與工程實訓共平臺,理論教師與實訓教師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二、工程訓練在整個“卓越計劃”培養中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的工程綜合能力
“卓越計劃”的內涵建設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等綜合工程能力上。現如今,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偏弱。而“卓越計劃”以工程實際為背景,且以工程技術為主線,夯實了學生在工程實踐、工程設計及工程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彌補了大學實踐教學缺乏經驗的不足。
工程訓練教學進一步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并最終實現由書本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我校工程實訓中心不斷深化工程實踐教學改革,緊密結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注重加強創新實踐基地建設。針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班”的學生,在對原有工程訓練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基礎上,通過施行典型案例教學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習慣。
(二)培養學生的現代工程意識
現代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所必備素質之一便是要建立工程意識。[4][5]我校工程實訓中心始終堅持培養學生的基本工程素質及現代工程意識等,確立了能力優先、意識優先、創新優先的培養目標。樹立服務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個性化發展空間,同時,注重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布置及綜合素質熏陶。
(三)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我校堅持以工程訓練中心為依托,大力開展并參與了一系列的校內外大學生技能競賽及創新實踐活動。并以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山東省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山東省齊魯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競賽活動為驅動力,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此外,依托母體學校濟南大學的辦學資源優勢,成功將“山東省高級數控技能認證培訓考試中心”“山東省高級維修電工技能認證培訓考試中心”“山東省高級制圖員技能認證培訓考試中心”引入我校。學生可以在業余時間繼續參加高級數控操作、高級維修電工和高級制圖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其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通過相關的考試,學生還可以獲得高級操作資格證書,提高創新設計、動手實踐能力,增加就業競爭力。
三、結語
“卓越計劃”將強化工程綜合能力作為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核心內容,通過工程訓練,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實踐與工程訓練的融合,對培養卓越工程師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實施過程中,我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在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山東省大學生機電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山東省齊魯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各類競賽中,我校學生都取得了優異成績。在高級數控職業技能鑒定、高級維修電工職業技能鑒定、高級制圖員職業技能鑒定等考試中,我校學生的通過率達到95%以上。此外,就業率和考研率也明顯提高。因此,工程訓練對于“卓越計劃”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等綜合工程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林健.工程師的分類與工程人才培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1):51-60.
[2] 張富安,劉興鳳.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56-59.
[3]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學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4] 丁洪生, 周郴知, 楊志兵等. 工程訓練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6):1-4.
[5] 謝曉梅,王鳳平,湯曙明等. 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思路與運行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103-105.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