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俊健 張光彥 王鵬
[摘 要]生產實習是高校本科生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并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凇?21”人才培養理念,可以采用“模塊化”生產實習的教學模式,通過實習前理論學習與仿真實習、實習中帶著問題實習、實習間隙的總結與討論、實習后的報告與答辯四個模塊的系統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為創新實習實踐教學方法和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生產實習;模塊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5-0156-02
生產實習是高校本科生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湖北工業大學根據自身工科院校的特點及本校學生的實際,提出了“721”工程人才培養工程戰略。具體內容如下:針對70%左右的學生,以就業為導向,實施以培養實踐動手能力為主體、創新創業精神為兩翼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針對20%左右的學生,培養具有一專多能、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的復合型中堅人才;針對10%左右的學生,扎實推進卓越工程師項目計劃,培養高素質創新型的未來工業經濟發展的領軍人物。
一、國內工科專業生產實習的開展及研究現狀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工程教育大國,國內現有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在校生中工科生所占比例均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國工程技術人才在人口中所占比例卻遠低于發達國家,而且高端人才比較匱乏。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質量與國家發展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
生產實習是工科院校實踐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但由于種種原因,生產實習的效果并不理想。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積極性不高、學生實習流于形式、教學目標及內容不明確、過程監控和考核體系不健全?;谏鲜鰡栴},國內高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臺州學院的熊雙喜認為,應從完善教學指導大綱、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發揮指教老師的主導作用、定期檢查和合理評估等方面加強工作。[1]吉林化工學院的陳麗提出了“理論—實習一體化”的概念,認為加強理論學習對實習非常重要。[2]西安科技大學劉登峰指出了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對保證實習效果的重要性。[3]大連理工大學的田夫探討了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習的準備工作、實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等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4]通過分析相關研究筆者發現,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保證實習效果方面,但如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則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
二、“721”人才培養方式“模塊化”生產實習教學模式的研究
本研究項目針對目前生產實習效果較差的現狀,根據“721”工程的理念,將實習過程分成實習前理論學習與仿真實習、實習中帶著問題實習、實習間隙的總結與討論、實習后的報告與答辯四個模塊,這樣可達到較好的實習效果。首先,實習前的模塊訓練能使學生明確實習的目的,對相關理論知識和實習企業的狀況有較好的掌握,避免了學生在實習中的盲目性。通過實習中模塊的學習,學生能在對生產流程和工藝、設備更加了解的基礎上,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思考解決的辦法,這提高了學生實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習間隙的模塊使得學生每天能及時總結并找到不足,有效保證了實習效果。實習后的報告與答辯模塊是實習的升華和提高,它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本項目以輕化工程專業本科生的生產實習為研究對象,采用創新型模塊化學習的方法,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實習前理論學習和仿真實習模塊研究。首先,將企業生產中所涉及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制定實習知識指南,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然后,將企業的概況、往屆實習的相關圖像、視頻資料通過集中授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仿真實習訓練。對于70%的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主要側重于加強對專業知識和理論的學習以及對企業的基本認識。對于20%的以一專多能和復合型中堅人才為培養目標的學生,則強調除了要掌握基礎知識理論外,還要針對企業情況提出問題,通過自主思考和集體討論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案。對于10%的以高素質創新型卓越工程師為培養目標的學生,則要在上述基礎上,根據企業生產中的問題,提出對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及設備的優化設計,要求學生從更高的視野分析和解決上述問題。該部分的模塊能提高學生對實習所需的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降低學生對生產設備、生產流程及工藝等理解的難度,從而讓學生將有限的時間用到發現、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訓練中。
思考型實習中模塊研究。在上一模塊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通過觀察,找出生產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思考解決的辦法。對于70%的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主要是完成上述任務;對于20%的以一專多能和復合型中堅人才為培養目標的學生則要求他們指出該車間在生產工藝和設備選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而對于10%的以高素質創新型卓越工程師為培養目標的學生,則在上述基礎上要求學生對生產工藝流程和設備進行重新設計和選型,以達到更好的生產要求。思考型實習模塊能提高學生對企業生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學生實習的針對性,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思考,提高自身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創新的能力。
生產實習間隙的總結與討論模塊研究。在每天生產實習結束后,集中學生對當天的實習進行討論并總結。該模塊是對每天實習效果的評估。前文提到的70%的學生主要完成上述任務;20%的學生則在上述基礎上寫出實習總結,對生產中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給出解決方案;10%的學生則在上述基礎上和企業的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向企業人員表述自己的解決方案,并通過企業人員反饋的意見進行修改,最終討論解決方案的可行性。
實習后的答辯和報告模塊研究。實習完成后,學生要進行實習答辯。通過答辯可以檢查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對企業的了解、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答辯通過后,實習的學習成績才有效。對于上述的70%的學生來說,答辯成績要求為及格以上;20%的學生則需為良好以上;而10%的學生則需為優秀等級,達不到上述等級者,均需繼續實習,直至達到相關要求為止。該模塊學習是實習的總結和升華。學生在答辯結束后,需要撰寫實習報告。通過實習后答辯和報告模塊的研究,可以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加強學生對企業生產流程、工藝和設備的掌握,并進一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
三、“模塊化”生產實習教學中需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1.在仿真實習中,實習資料的收集和編寫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實習企業的概況,主要車間的主要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生產布局等資料均需要收集,其工作量較大,而且有一定的難度。2.在思考型實習中模塊研究中,如何在實習前提出生產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非常重要。在實習過程中,對于車間生產的流程、工藝、設備選型和布局,應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現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議。3.在實習間隙的總結和討論模塊中,應根據當天的掌握情況,進一步修訂次日的實習方案。這非常關鍵,該問題能否有效解決,關系到整個實習的效果。4.在實習后的答辯和報告模塊中,通過學生的答辯情況,找到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給出改進的建議,這是實習的總結和升華階段。
本項目首先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研,以輕化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小型測試和問題討論的方式,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進行評估。然后結合實習企業的情況,指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為實習做好知識準備。在“實習中”模塊中,通過和企業人員交流等形式分析出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為學生根據問題開展實習提供支撐。在“實習間隙”模塊研究中,根據學生每天實習的情況,分析、歸納總結出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實習過程模塊設計進行調整。在實習后的“報告和答辯模塊”研究中,通過學生的報告和答辯結果,評估本次實習的研究方案,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對研究方案進行調整,并在下一次實習中驗證、評估和修正研究方案。
四、“模塊化”生產實習教學的效果評估
1.問卷調查。主要是在模塊實習的開始前進行。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對于實習前所需知識的掌握情況,評估學生對實習的準備情況,做到有的放矢。2.訪談交流。主要在實習過程中進行。通過實習過程中與學生的交流,掌握學生對企業的了解情況,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針對性的指導意見。3.答辯考核。在模塊化實習結束后進行。答辯考核分為兩個部分,即陳述部分和提問部分。陳述部分主要是學生介紹企業概況、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提問部分主要是教師根據學生的陳述,提出問題,讓學生作答。通過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對實習效果進行評估。
五、結束語
生產實習是本科生實踐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生產實習教學開展得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的提升。通過兩年來“模塊化”生產實習的開展及實踐,我院學生生產實習的積極性大大提升,分析、解決問題及創新能力均有提高,收效良好。
[ 參 考 文 獻 ]
[1] 熊雙喜.我?;ゎ悓I生產實習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臺州學院學報,2007(29):62-64.
[2] 陳麗,孫宇輝.強化化工類生產實習的實踐和體會[J].天津化工,2004(18):61-62.
[3] 劉登峰.化工類專業生產實習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電力教育,2011(2):124-125.
[4] 田夫,孫濤,謝蓉,王曉放. 工科院校生產實習工作的問題及建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79-182.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