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縣域農產品外貿的發展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改善和調節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從農產品外貿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縣域農產品對外貿易發展現狀,然后給出了縣域農產品對外貿易發展對策,最后給出了結論,其內容對于縣域農產品外貿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農產品;發展對策;縣域
一、引言
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對外的經濟貿易便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縣在國內的經濟體系中處于比價重要的環節和地位。縣域經濟的發展關系到地方的民生,影響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h域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的發展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因此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農產品的貿易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經營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主要涉及就業、家庭收入等,還關系到國家經濟增長、社會和諧穩定等宏觀方面,因此,研究農產品貿易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農業國際化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產物,農業競爭格局已經由單一的市場化競爭轉變為區域協同競爭。加快農產品對外貿易經濟發展,有利于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同時,對于豐富國內農產品市場,增加外匯入,實現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現狀,通過研究找出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而找出解決的措施和對策,才能促進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遵循這一思路本文對縣域這一特定區域的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
二、縣域農產品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1.“小打小鬧”與“單打獨斗”現象普遍存在
在許多縣域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經營中,資金不足、技術不配套等因素導致縣域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的發展小打小鬧,無規模經濟效益,普遍存在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現象,往往是簡單依托“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導致的單打獨斗,沒有形成產業化經營和集約化生產。這一般情況下嚴重制約了縣域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建設進程。
2.在農產品對外貿易中簡單依賴原產料的出口,缺乏加工環節,無法形成產業鏈
一些縣域在農產品對外貿易中簡單依賴原產料的出口,缺乏加工和深加工環節,無法形成更長的產業鏈,導致農產品出口貿易缺乏競爭力,在國際貿易中占據市場份額往往偏少,并且依賴簡單的農產品原產料的出口,賺取的利潤被大大限制,更多的利潤反而被農產品原產料的進口方通過深加工賺取,導致出現了“為他人做嫁衣”的現象。
3.在農產品對外貿易中沒有充分利用電子化平臺
在農產品對外貿易中沒有充分利用電子化平臺的優勢,導致一些縣域在農產品對外貿易的成本高,速度慢,且市場狹窄,沒有有效的市場營銷和推廣。導致長期依賴過固定客戶客戶,市場開發和增長緩慢。嚴重影響了農產品對外貿易的交易額增長。主要原因在于縣域貿易企業對在農產品對外貿易中充分利用電子化平臺的優勢認識不足。長期固化的運營平臺模式導致發展方式的單一化。
4.沒有形強有力的品牌
長期缺乏品牌經營,導致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不足。通過產品品質和服務形成的品牌力量將形成長期的競爭力,將提高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競爭力和利潤率??h域企業對提升企業品牌競爭力的認識有待提高,導致相應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缺乏、對消費者的影響力不足、品牌經營規模小、品牌影響力可持續性差。
三、縣域農產品對外貿易發展對策
1.加快建立農業產業集群
農業產業集群是在相對集中的區域范圍內,根據區域布局、產業經營和專業生產的要求,具有關聯性或互補性的農業企業及其他機構群,以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為對象,通過產業鏈集聚發展形成的有機群體。緊緊圍繞縣域經濟發展和建設目標,大力發展和實施農業產業集聚工程,重點培植壯大若干農業產業集群。以縣域本地經濟為特色,進一步推進縣域經濟聚集產業平臺覆蓋全縣各所農業產業,并逐步向偏遠和窮困地區滲透,助推全縣形成農產產業聚集保障體系,同時為農村產業聚集進行體系產業化、系統化的提升服務。我國縣域農業產業集群可以形成如東北的縣域玉米產業集群、大豆產業集群,沿海的海產品產業集群、一些地方縣域的水果產業集群等。
2.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努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
促進農民增收,有效的開展農產品對外貿易,必需促進農產品深加工業取得長足的發展,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加快全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進程。因為大部分情況下原材料的出口貿易賺取的利潤比不上深加工能夠賺取的利潤。將農產品深加工業作為實現農業產業鏈延長和農業增效的重要舉措,在對外貿易中,農產品深加工一端連著農地,一端伸向國際消費市場,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要措施??h政府要對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進行重點的政策支持,對深加工技術進行創新和改造,拉長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產業鏈。同時應該聯合食品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對農產品深加工進行進一步的研發,創造更多的種類或口味,促進農產品深加工的進一步發展。
3.充分利用電子化貿易平臺開展縣域農產品對外貿易
充分利用電子平臺的對外貿易功能,提高縣域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的能力和水平。鼓勵縣域企業利用電子化平臺開展對外貿易,有利于降低農產品對外貿易的陳本,加快農產品對外貿易的速度,推動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發展,提高縣域產品對外貿易的整體發展水平。重視并充分利用電子平臺開展農產品對外貿易,有利于縣域主動適應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新趨勢,促進縣域農產品外貿的穩定增長。應充分利用第三方電子平臺,將減少縣域自身資金的投入,在農產品外貿注重資源整合和引入,促進縣域農產品外貿的積極開展。同時充分加大對外貿易的電子化平臺的人才的培訓和引進,促進人才和縣域農產品外貿產業生態的形成。大力發展外貿新型商業模式,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
4.大力進行縣域外貿農產品的品牌化建設
以農產品的品牌化發展為重重點,大力扶持特色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品牌化經營,同時促進農產品標準化,加快建設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推進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產業化、規?;l展。同時加強品牌宣傳和推廣,推動品牌持續健康發展和壯大,不斷提高品牌價值,鍛造品牌的持久力和影響力。結合農產品的深加工,不斷推進可持續發展的農產品深加工基礎上的品牌經營和建設。
四、結論
縣域經濟的良性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縣域農產品的外貿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從縣域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現狀可以看出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針對這些不足文章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相關內容對縣域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發展和研究具有很好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蓓.河南省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6,(10):67-72.
[2]仲玉潔,張吉國,胡鳳久.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03):8-10+36.
[3]徐詩蕾,陳曉菊.淺析寧波市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發展及對策[J].現代化農業,2016,(02):48-49.
[4]夏建海.發展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經濟的對策研究[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0,(01):44-48.
[5]楊柳,張艷超.黑龍江農產品對外貿易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外資,2013,(01):66.
作者簡介:李艷(1977- ),女,館員,研究方向:經濟與貿易管理、經濟管理類實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