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柱+王虹藺+姚佳+馬世杰
摘 要:紅色旅游將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產業發展起來相結合,它既能緬懷歷史又能欣賞獨特的紅色資源,這種新型的主題旅游形式越來越火熱。但在發展過程中同時也存在產業集聚化程度低、產業鏈不完善、產業缺乏競爭力等問題,本文立足六安市紅色旅游現狀,結合旅游產業集群的相關理論,分析研究紅色旅游發展區域產業集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進一步針對六安市紅色旅游提出區域產業集群的培育模式以及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為六安市紅色旅游的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紅色旅游;產業集群;培育與發展;建議
紅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集中力量大力發展,建設龍頭項目。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就必須要創新發展,滿足不同游客全面多樣的需求,因此可以通過產業集群來滿足這種需求。
產業集群是指邁克爾·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的:在某一特定的領域中,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且相互聯系的公司和機構集合,并以彼此共通性和互補性相聯結。產業集群對于提高區域競爭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這里把紅色旅游區域產業集群定義為:以區域紅色旅游資源為核心,通過整合空間上相互聯系、具有專業化分工和協作關系的各獨立的旅游參與主體,形成共同開發紅色旅游資源的紅色旅游產業集中區域。紅色旅游區域作為一個競爭整體形象出現在旅游市場中,形成區域內分工協作的聯合模式,產業集群以其規模效益和經濟體之間的互補性使得區域紅色旅游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
一、紅色旅游產業集群發展分析
1.紅色旅游產業集群發展必要性分析
(1)產業間聯合程度低,缺乏競爭優勢。六安市紅色旅游業目前還處于較為分散的狀態,主要收入還是來源于“門票經濟”,各商家和企業分散經營,不同的產業之間缺乏關聯,沒有形成完整的鏈狀結構,旅游要素聚集有限,缺乏競爭優勢。因此,可以把紅色旅游資源作為核心資源,對紅色資源周邊的各種產業和企業進行調配,提高各產業間關聯度,打造具備區域特色的產業鏈,以此增強六安市紅色旅游的競爭優勢。
(2)紅色產品單一,不能滿足多層次性旅游者的需求。六安市紅色旅游主題嚴肅,旅游產品單一,各旅游景區產品缺乏差異性,使得區域內紅色旅游自身發展受限。紅色旅游區域內的產品缺乏關聯性,彼此獨立,各旅游產品沒有相互進行優化組合,缺乏特色,難以吸引游客。開發層次淺、品種單一,導致紅色資源產品的共生優勢吸引力不夠,也難以滿足旅游者多層次的消費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者對紅色旅游的需求不僅僅只是接受革命歷史教育,而是包含學、游、吃、住、購等全方位服務,而要滿足這種多層次的需求單靠某一景點并不能完全實現,因而需要整個區域形成產業鏈,共同建立紅色旅游產業集群,提高綜合競爭力。
(3)增加旅游投資的吸引力,有利于改善紅色旅游區的貧困面貌。紅色旅游區一般經濟水平較低,發展較為落后。而旅游業涉及到多個產業,包括游、吃、住、購等多種要素,能夠發揮經濟帶動作用,因而可以通過發展紅色旅游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投資者一般看中收益高的投資項目,而紅色旅游區具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具備良好的發展條件和前景優勢,能都不斷地吸引投資者進入。隨著資本的投入,相關的企業會不斷增多,集群發展的條件也逐漸完善,市場更集中,能提供完善的配套措施,從而增強紅色旅游產業優勢,增加對旅游者的吸引力,對促進六安市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
2.六安市紅色旅游產業集群發展可行性分析
(1)紅色旅游資源豐富。六安市共有200多處紅色資源,其中金寨縣、霍山縣等烈士陵園5個;皖西、丁埠等紀念館9個;金寨縣、霍邱縣、張家店等紀念塔11個;石婆店、方家河等紀念碑13處;金寨等安葬的烈士墓160余處,國家級和省級保護單位30多處,以“千里躍進、將軍故鄉”為主題形象的“大別山紅色旅游區”就被列入國家重點培育的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之中,豐富的旅游資源為六安市發展紅色旅游產業集群提供了資源和條件。
(2)政府的支持。紅色旅游的帶動和引導離不開政府的主導,公平的行業環境、穩定的市場秩序也都和政府的行為有關。紅色旅游的優勢在整個旅游產業中不斷突出,六安市市旅游委起草,市委和市政府制定的《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紅色旅游工作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等文件,保障了紅色旅游產業持續發展。政策的支持能夠帶來各種投資和資源的投入,對構建六安地區紅色旅游產業集群起到重要作用。
二、六安市紅色旅游培育
1.紅色旅游的構成要素
明確集群內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是培育紅色旅游產業集群的重點。紅色旅游資源是紅色旅游產業集群的核心,是區別于其他的集群、能夠吸引游客的基礎,也是能夠實現產業集群的基礎;社會文化環境和政府政策能夠促進紅色資源進一步發掘、鼓勵投資者增加對集群內企業或商家的投資,同時能夠引導各產業間深入聯系,形成產業鏈;餐飲、賓館、娛樂等不同的產業能夠不斷地擴展紅色資源,提高核心競爭力;游客多層次的需求又作用在紅色資源和不同的產業之上,是核心要素和支持要素的受眾和作用對象。集群內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2.六安市紅色旅游的培育模式
(1)加強信息化建設,針對性發展。在培育紅色旅游產業集群前期,首先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尤其是對旅游者和商家兩個角度考慮。首先需要考慮旅游者,在旅游者作出各種反應時,應當收集這些反應并對這些行為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旅游者的旅游偏好、對核心資源的預期、對周邊服務的需求等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針對性的建設和發展相關產業。其次,需要分析企業或者商家的行為,商家的行為會影響旅游者的反應,進一步影響整個產業集群的建設。因而,在集群培育初期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有效的進行調控。
(2)完善聯盟,緊密協作。在培育集群的初期,需要完善各產業之間的聯盟狀態,各產業內部競爭、產業間分散的狀態使得大多數紅色旅游景區數量多而規模小,難以實現共贏。通過對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集群中的競爭應當是良性競爭,是不影響共同利益而存在的。對著競爭的加強和市場的不斷完善,集群內部應當呈現一種互補的氣氛,各產業之間緊密協作,進一步提高生產力。
(3)發揮周邊效應與可持續發展。隨著產業集群的培育和不斷擴大,借助于紅色旅游的熱潮,會帶動周邊其他地區的發展,進一步挖掘旅游者消費潛力,充分發揮紅色旅游的周邊效應。在這種周邊效應下,會快速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在這種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應該為了盲目的追求經濟利益而改變周邊環境,甚至是破壞周邊環境,而應當穩健進步,做到可持續發展。
三、集群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充分發揮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作用
政府的影響貫穿在集群的培育和發展整個過程,尤其是六安市紅色旅游集群初期建設時,政府出臺的政策與招商投資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息息相關,因此,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公共服務的職能和引導作用。首先,政府應當針對當地紅色資源的特色進行宏觀規劃,并制定當地集群的發展戰略;其次,通過出臺政策的引導,大力引進知名旅游企業,積極引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并為集群發展提供物質基礎;最后,政府應當為當地產業集群做好宣傳,增強影響力。
2.培育集群試點和龍頭企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六安市紅色旅游產業集群并不能一蹴而就,前期需要培育具有代表性的集群試點,比如在安徽金寨進行試點工作,一方面金寨紅色旅游資源充足,被譽為“將軍的故鄉,紅軍的搖籃”;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金寨縣革命紀念塔前敬獻花籃,金寨縣紅色旅游資源的影響力隨之增大,可以作為集群試點。而旅游產業要帶動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支柱企業,因此也要大力發展企業,重點培育實力雄厚、具備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以此帶動周邊小型企業的共同發展,進一步提升當地經濟。
3.重視產業集群人才培養
人力資源是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力資源建設應當貫穿六安市紅色旅游發展的始終。首先,應當和高校或機構形成合作關系,建立良好的用人和獎勵機制,積極吸收優秀的人才,以滿足集群發展過程中的需求;其次,通過定期培訓等方式不斷地加強集群內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培養營銷、策劃、管理等專業人才和導游、講解人員等服務人才,建立多樣化的人才培養體系,逐漸發展當地人力資源,為紅色旅游產業集群更好更快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白潔,楊靚,李俊.紅色旅游區域產業集群化發展策略探討[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6).
[2]宗曉健.產業集群競爭優勢形成的機理分析--從經濟學與社會學的視角[J].商場現代化,2012(27).
[3]鄧志強,楊曉霞,王文.跨區域構建紅色旅游產業集群研究--以川黔渝為例[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05).
[4]劉春霞.中原經濟區產業集群品牌建設探析[J].經濟視野,2014(10).
作者簡介:王萬柱(1996- ),男,漢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