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朝貴
摘 要: 中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與學校教育環境的優化有較大關系,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建設的迅猛發展,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多元環境變化的挑戰。新形勢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應提倡開發中學學科互動資源,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教育環境。同時,凈化傳媒環境,管理好校園內外傳媒環境的建設工作,合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科學分析學生需求,構建學校與家長合力引導彼此互動的生態環境,推動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增強。
關鍵詞: 環境互動 中學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意義上的變化,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會面臨環境變遷引發的時代難題,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代社會環境下的發展自然也難以例外。有學者認為,我們通常意義上所指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指對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產生影響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1]96。但是對如何發揮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積極因素,對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產生積極的影響,認識并不完全統一,這是當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個實踐難題。面對不斷變化的多樣化的環境要素,怎樣科學地進行篩選取舍,是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其時效性的重大課題。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改善與良性互動就有了針對性,需要德育工作者努力培養一種自覺意識和主動意識,尤其是面對中學生這樣一個不確定的思想工作對象,更需要思政工作者善于利用環境、挑選環境甚至創造環境,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教育環境。這一環境的創造應當是融合學科互動環境、學校平臺互動環境、校園內外的傳媒互動環境及生態意義上的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環境互動的多元統一,只有這樣,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高才能更真實。
一、強化中學生施教學科互動,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中學教育從學校教育組織的角度探討,實際上是一個彼此聯系的有機整體,中學生的思想教育是其中一個有著特別意義的組成部分,這主要因為它不僅傳授相關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等科學知識,還承載著中學生思想品質的鍛造培養職責。從中學生培養的角度看,學生在學校除了接受思想教育以外,還有其他各類基礎學科的知識教育,也就是說,學生接受的是全面的教育,既然這樣各科知識教育之間的相互影響就不可避免。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多學科研究有其客觀必然性[2]24,如何很好地理解把握這個關系,充分利用各科知識教育的優勢,創造積極的有利于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在中學教育這個階段,學生接受多種知識教育這樣一個客觀環境已經是一種常態,對中學生而言,在中學這個階段不可能只接受語文或數學等某一個學科的專門教育,實際上恰恰相反,學生常常面對多門不同課程的學習,因而客觀上看,思想教育必然擁有這樣一個多學科知識教育的文化環境,這是一件好事,至少思想教育可以合理發揮多門學科知識教育的優勢。換一個角度審視這一問題,我們同樣可以發現思想教育的效果增強可以促進其他各門課程知識教育的發展,思想問題解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大大提升,學習自然也會事半功倍。所以,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學校教育的各門課程教育天然就處在一個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的統一環境中,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離開這個環境特立獨行。因此,加強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語數外等學科的互動,優勢互補就顯得非常有意義,這項工作做好了,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意義重大。
具體而言,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課程知識教育的環境互動,可以從兩個方面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改善。其一,其他學科知識教育的開展能夠不斷拓寬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視野。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課程知識教育的互動和相互交流時,根據需要選擇性地吸收其他課程的相關知識,并以此充實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同時帶動教學方法改革,豐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只是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切忌簡單套用,而應當做到有機結合,不能拿來就用,而是充分利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對其他課程的相關知識條件進行有益的篩選,合理利用,使之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服務。如果單純地把其他課程的文化知識照搬過來,生拉硬扯,反而會削弱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這樣可能會弄巧成拙。因此,在完善改進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知識教育環境的時候,務必要保持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獨立的教育特色和任務,在利用其他科目知識教育環境的同時,要防止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則、任務和目的的橫向漂移,做到這點才能真正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其二,各門學科知識教育環境的互動,在一定意義上能夠為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改革的多種視角,從方法論方面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完善提供服務。中學階段每一門科目的知識教育都有自己獨有的研究方法和學習視角,其中有的科目的學習方法可以用來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確實可以利用學生熟知的其他課程的學習方法充實思想教育,這樣可能更容易引起共鳴并為學生接受,使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的時候有一種親切感,對學生產生觸動,進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目的。比如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實驗教學方法,也可以嘗試模擬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關案例教學中,通過這樣的貫通,學生的學習感受會更真切。有很多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方法對學生來說,學生非常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針對性地在相應教學環節加以合理利用,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教育環境的互動,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要關注在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改良教學方法的同時,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因為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學科、其他課程的知識教育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原則區分的,在與其他學科知識教育環境的良性互動中,不能急功近利、虛浮焦躁。
二、加強中學內外媒體環境的彼此互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從中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學生所處的環境在相當程度上會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當今社會的傳媒環境變化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如今高速發展的媒體傳播技術,不斷地改變我們的社會生活,并且正在以多樣化的方式逐步地影響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對在校學生的思想觀念的形成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傳媒信息的大量傳播,涵蓋各類思想、思潮、消費觀念乃至生活方式等,應該說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臨信息環境這樣一個大變化,如果不與時俱進,加以改革,那么,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要素的不利影響,可能會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效果。因此,學校有必要積極應對,促進中學教育傳媒信息環境的優化,為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提供好的環境。
過去學校教育環境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一般都是在傳統的正面教育的環境下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為環境相對純潔,所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外在環境的變化一般對學校思想教育影響不大,所處生活環境的信息傳播受條件限制,不像今天這樣各種信息漫天飛舞,正是由于如此,才導致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惰性觀念,反映在實際工作中,就是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對技術變化產生的傳媒環境的各種消極不利影響估計不充分。在這樣的情況下,優化中學校園內外的信息環境,是當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同過去傳統的傳播環境相比,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變化表現為多元化甚至碎片化的發展態勢,多元的文化信息沖淡了傳統的主流政治意識形態,這樣對思想極具變化的中學生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從這個角度看,盡快消除來自信息多元化環境的不利影響,已經成為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從中學校園內部環境的優化來看,需要積極引導網上信息篩選甄別和正面輔導,以多樣化的形式開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題教育輔導平臺,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積極組織多種適合學生的健康的校園文化娛樂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其中,營造健康文明的思想文化氛圍。另外,也可以嘗試在校園里構建一個融合多學科、各部門相互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形式,協同創新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優化形式,聯合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學生活動組織、學校宣傳教育部門、中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等,合作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一個多管齊下的大思政的教育環境。即可以開展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競賽和黨團知識競賽,對中學生開設一些適合他們的基礎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知識講座或者是一些社會難點熱點問題的輔導,幫助中學生初步認識我們通常會碰到的一些社會問題,幫助學生厘清大是大非的問題,認清大的方向。
從中學生校外的傳播環境的優化角度看,對中學校園周邊網絡環境的整治和清理非常重要,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日常教學時段的管理,清理各種不健康的信息傳播環境,為中學生創造相對于社會來說的比較純凈的、健康的校園周邊文化環境。這不僅要加強學校內部管理,還要與地方政府各相關部門一起努力,共同對校園周邊環境加以清理整治,鞏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陣地建設。在當前社會的網絡時代,中學生很容易在不經意之間就被互聯網干擾影響,所以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這樣一個狀況,通過網絡建設適時講透黨的大政方針、大的形勢,多多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各種交流,甚至可以加入學生的微博群、微信群,適時了解中學生的思想狀況,為他們答疑解惑,解答他們碰到的社會熱點問題、難點問題,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育形成互補,使虛擬網絡平臺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相融合,實現優質思想教育資源共享,在教育環境創造中彌補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不足,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加強中學生家庭生活環境與和諧校園生活的生態互動,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通常意義上看,中學生的生活環境以家庭與學校為主,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有機互動,營造和諧生活環境,可以對中學生思想教育產生更大的效應。以前的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僅僅限于校園,學生一旦離開了學校就不在教育的范圍,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在今天看來顯然不適時宜。所以作為思想政治工作來說,我們有責任在學校與家庭乃至社會之間為學生的思想養成與健康成長架起一座橋梁。因為學生成長的環境是一個連續的不間斷過程,而且相互影響,如果孤立其中的任何一個部分,我們可能很難把握學生的真實情感和想法,也很難真正理解學生。由此觀之,圍繞中學生學習生活這兩個主要環境,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針對性。
中學生思想認識觀念的形成與家庭環境的影響關系極大,它最初是在特有的家庭環境中養成的,家庭環境如何對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有比學校更為直接的關系,尤其是父母等關鍵家庭成員對社會的看法、對生活的理解,常常會給學生留下早期最直接的影響,并影響他們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影響他們的生活態度與生活觀念。所以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更應當關心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多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狀況。
而從學生的角度看,對他們影響較大的環境除了家庭之外就是學校了,學生自進入學校以后就有相當多的時間與學校分不開。作為學生接受教育、學習知識、接近文明的學習環境,學校也有差別,不同類型、不同歷史的學校在師資構成、人文環境、歷史沿革、教育理念等方面都有較大差別。針對學校環境多樣性和差異性,有必要在家庭與學校之間加強多種方式的聯系,加強環境互動,發揮二者之間的共同作用就顯得非常必要。首先,從家庭角度而言,要努力營造一個適合學生成長的家庭氛圍,努力在家庭生活中營造一種和諧溫馨的氛圍,家庭成員之間彼此和睦,相互信任,熱愛學習,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既放松又愉悅,學習效率提高,思想上正面的影響就會大一些。其次,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生系統的學習與教育離不開學校,尤其是中學生的思想教育受學校的影響更為直接,因此,優良的學校環境的營造更加重要。學校的校風校貌、學習氛圍、和諧向上的學習環境等,乃至小到學生所在的班集體這個微觀學習環境等,都應當建設好、發展好。而且學生學習過程的課堂教學、專題教育等方面,應當切合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線,結合大量的歷史資料、開展案例教學等,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教育。再次,在學校里可以根據學生需要開設第二課堂,組織中學生比較喜歡的各類文體活動,適當舉辦一些針對中學生的歷史文化專題講座,盡可能多地對學生思想教育加以引導,這樣才能全面地推進學生思想境界的提升。
在學校環境優化與學生家庭環境建設二者結合起來的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作用就會體現出來。學生思想教育需要家庭與學校兩個環境的生態建構與有機互動,在互動中家長能夠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而學生在家庭中一旦出現問題或矛盾,需要學校老師積極參與調解幫助,家長與老師之間互動交流,彼此溝通,學生接受的教育資源效應就會增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效果也會增強。在家庭與學校環境的生態互動過程中,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學校班級與家長之間的互助交流,建立學校與家長良性溝通的網絡信息互通平臺,通過多種形式,發揮學校與家庭兩個環境的積極因素,以良性互動的校家聯動,為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充分發揮,積累豐富的互動載體和互動資源。
四、結語
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改善客觀上確實可以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也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隨著社會變革的日益更新,中學生教育環境變化會持續呈現,因而思想教育應當不斷優化環境以謀求教育的實際功效,這應當成為當下應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的實踐話題。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史宏波.簡析多學科研究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創新發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