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萍萍
摘要:本論文對歌劇詠嘆調演唱之后自我的心得體會。參照自己學習演唱作品的過程,所得到的心得,以及個人演唱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平時在學習和研究中對詠嘆調非常喜愛,也曾花了很多功夫,因此心得也比較多。
關鍵詞:詠嘆調;心得
早就對歌劇詠嘆調非常喜愛,尤其大學的聲樂老師在對中國作品的學習方法和興趣培養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為了把詠嘆調唱好,我經常查閱和欣賞不同女高音演唱,以及觀看類似的演出,置身于音樂的海洋之中,是非常愉快和幸福的事。音樂給我人生帶來的是無限的快樂和陶醉,使我深深地喜歡上歌劇音樂,這不只是要演唱歌劇詠嘆調才鉆研它,而是歌劇里令人陶醉的音樂以它無法估量的美,深深地吸引著我,一直沒有間斷過對它的鉆研。在這次設計中,我主要研究的內容是闡述自己在演奏過程中的心得。
一、學習歌劇詠嘆調心得
在學習中外國作品的過程中,總結出自己學習中國作品的“四步走”即“讀、聽、唱、演”四個步驟。
1、“讀” 主要包括讀資料和讀歌詞兩個方面。因為詠嘆調是整部歌劇的一個組成,因此應該盡可能詳細地閱讀相關資料,從各個角度對作品有一個盡量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對歌劇情景要做深入的了解,觀看不同版本的歌劇,用心去聆聽和感受歌劇的魅力。
2、“聽”即是“視聽”,這是一個包括看的全面欣賞和研究的過程。要反復傾聽不同演員演唱的不同版本,“??!我的虎子哥”曲中,曲調樸實沒有華麗的點綴,但直接影響到金子這一人物性格的塑造,對此,不同歌唱家有不同的處理,另外“聽”也不應僅僅聽唱腔旋律,還應對伴奏,特別是樂隊伴奏有很深的了解,因此對音樂的風格有一定的把握。
3、“唱”指在臺下的學唱,不容易忽視馬虎的環節就是視譜了。主要指針對樂譜的練唱。有不少人唱歌劇選曲并不看譜,基本是選擇聽,這就存在很大問題。例如,聽覺如果不夠靈敏的話,往往抓不住音樂上的許多細節,比如一個附點十六分音符,或是一個三連音,或是一些不同的裝飾音,或是一個特定的氣口等等,而一首歌的風格特點、精妙之處,往往就在于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上;另一種情況是,所聽的或者借鑒的版本本身就有問題,好的學來了,不好的也跟著來了。所以,一定要仔細認真地視譜。
4、“演”在音樂會上,表演的恰到好處往往令人印象深刻;在歌劇表演中,演與唱應應是舉足輕重的,一位優秀的歌劇演員應該也是一位優秀的歌唱家和表演家,因為歌劇詠嘆調與藝術歌曲等歌曲體裁的最大不同便是其強烈的戲劇性內容,因此在詠嘆調的演唱中一定要有很自然地帶著表演成份,應常常具有夸張的表演性質,這樣才能充分表現詠嘆調的戲劇沖突和情感抒發。在“演”這個過程中,怎樣演好,唱、演應恰當結合,這又是涉及到音樂表演美學方面的內容了。這方面也應多花心思、作研究。最后作為一名聲樂學習者,對于表演應給予相當的重視,在舞臺上應勇于實踐自己的表演,努力追求唱、演完美結合。
二、怎樣克服歌唱表演的緊張心理
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包括各類演出,在舞臺上自己已經漸漸地由幼稚走向成熟,克服了上臺緊張心理,我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上臺會緊張,為克服了上臺緊張心理,對這方面總結如下:
1、首先保證充足的睡眠,平時注意的嗓音保健以及體能鍛煉。聲樂講求的是“七分嗓、三分唱”,想要有一副好嗓子,這也是是歌唱表演的基本前提。同時,歌唱時氣息的控制是需要很大的體力支持的,所以保證好的睡眠堅持體能鍛煉才可以增強體力,給歌唱以堅強的后盾。
2、精心挑選表演曲目。歌手應對自己的水平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要從音色、音域、音量、風格等多方面考慮,不要選擇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曲目,這樣歌唱才會得心應手比較有把握。
3、對曲目要安排足夠的練習時間。熟悉樂譜,準確無誤地掌握音準、節奏、速度、強弱等;認真背歌詞,可以達到脫口而出;反復合伴奏,以達到歌唱與伴奏的默契;練習要有側重點,特別針對曲目中難以完成的個別字、音、腔、樂句等要著重練習。
不懂多向老師請教。
4、多做公開練習。表演之前,請一些經驗豐富的同行觀看自己的模擬表演,多聽意見,并及時更正。
5、在登臺表演之前,歌手應幻想自己就站在舞臺上,深吸一口氣,接著靜靜地將曲目小聲地過一遍,使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表演中來,提前進入歌唱狀態。
6、應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達到不因小原因影響自己的正常發揮水平。
7、要多演、多唱、多實踐。聲樂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藝術。只有經常參加演出,能夠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從而減少因時間、場地、演出順序的變動而帶來的不便對心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中外歌劇舞劇音樂劇鑒賞[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86-88).
[2] 于善英.歌劇詠嘆調與藝術歌曲的不同特征及其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技,2005(27).
[3] 黃婷.論歌劇<原野>中女性角色的演唱[D].2008.
[4] 居其宏.論我國歌劇重唱創作[J].上海師范大學,1985(03):111-115.
[5] 李葉.淺析歌劇<原野>中音樂形象的表現手法[J].音樂論壇.
[6] (意)米蕾拉·弗萊尼.論聲樂和歌劇表演藝術[J].人民音樂,2003(11).
[7] 王鵬.歌劇<原野>中“金子”角色的形象塑造[D].華東師范大學.
[8] 王淳.淺談中國歌劇發展的民族化與多元化<原野>為例[J].世界音樂: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