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生榮
(甘肅省民勤縣第六中學)
【教學設計及教情分析】
一、教學設計思想
二、教學設計內容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給學生閱讀通知,宣布競賽規程及學習要求。
學生活動:推選主持人;了解競賽規程和學習要求。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優秀學習小組選拔競賽的通知,激發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
施教要點:努力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二)第一環節:搶答(回顧基礎知識)
教師活動:協助主持人組織學生搶答,適時點撥疑難,公布搶答題目的答案。
學生活動:分組搶答,核對搶答題目的答案。
設計意圖:這是課堂中小組內的第一次合作,目的在于回顧敘述型推斷題的解題所需知識點,教學中采用搶答的方式,一是因為知識點相對簡單而又零散,二是因為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施教要點:起點要低,要求簡單,形式開放;人人可做,人人多做;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實現思維的積累和深化。
(三)第二環節:合作探究(敘述型推斷題的解題方法)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學案的練習,并適時點撥疑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強調敘述型推斷題的解題方法。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并交流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本節第一個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樂于探究和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以及概括、總結的能力,使學生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培養學生由探究得出結論的能力和習慣。
施教要點:對解題方法的探究要大膽放開手腳,完全由學生探索、總結。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調動個性化和開放性思維。
(四)第三環節:自作主張(同一例題不同變型形式的練習)
教師活動:
1.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學案的練習,并適時點撥疑難。
2.協助主持人完成題目中難點的講解和突破。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并交流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本節第二個教學重點:敘述型推斷題的解題方法的運用和舉一反三、舉三歸一的復習策略的選擇。目的在于:
1.認識科學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2.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施教要點:依據“多做—深思—高出”的原則,采用比較靈活的交流形式,人人參與。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中,教師要引導點撥,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達到深思高出的教學效果。
(五)第四環節:建言獻策(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談談對本節所學內容的認識,鼓勵學生積極發言。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并在全班積極交流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強調學生對解題方法的學習和運用,及歸納和表達能力的培養。
施教要點:鼓勵學生多說、多想,讓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六)第五環節:課外拾零(課后作業)
教師活動:講清作業要求,布置課后作業。
學生活動: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自選課后作業。
設計意圖:按照“互補互助、協調發展”的原則,靈活選擇和布置自己的作業,解決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消化不了”的問題,以達到人人要做、人人會做、人人提高的目的,鞏固所學知識和方法。
施教要點:
1.讓學生在課外利用合作的方式來互學、互教,充分考慮學生自己的學習基礎、能力等因素布置自己的作業。
2.認真檢查督促學生作業,并在小組內、班級內做出評價。
【教學設計優點分析】
1.突出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整節課教師主要是仔細傾聽研究小組的講解思路,觀察提問學生的動機情況,及時點評。例如,教學中,學生出現錯誤時,引導學生發現錯誤,適時強調,并及時改正。
2.突出學習:整個教學過程處處突出學生的學習、質疑和探究。這樣不僅要學習完成敘述型推斷題,歸納出一般的解題思路,還要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4~6人,無論是上課時的學習、課堂練習以及課后作業,每位學生都必須在小組內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教學中,設計了“優秀學習小組選拔競賽”的情境,更是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4.突出探究:事先準備學案導學,學生依據學案,解題方法和解題步驟都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獲得知識,形成能力,培養了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樂于探究和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5.突出分層:以課標為基準,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案一體設計,利用同一例題的不同變型題目,考查相同的知識。同時按照“互補互助、協調發展”的原則,還特別注重了學習的層次性,幾乎在各個教學環節都設計了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習內容,切實解決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消化不了”的問題,從而獲得不同的體驗,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郭思樂,鞠文玲.生本課堂讓教育綻放情智的魅力[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08.
注:本文系2015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初中化學復習課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課題論文,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54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