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婷
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給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講什么、如何講成為新媒體傳播背景下必須要思考的現實問題。本文從新媒體和形勢與政策課的特點出發,提出了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的幾點措施。
關鍵字:新媒體;形勢與政策課
一、新媒體的概念和特點
新媒體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指在一定的時間段內能代表這個時間段的新媒體形態。就當前而言,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通過新的傳播途徑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
與傳統平面媒體相比,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形式、途徑和方式等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著網絡的普及,信息的豐富性及獲取信息的便捷性,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由傳統的封閉走向開放,由單一走向多元,這將會促進人類的創造性。新媒體的普及使得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量信息使大學生可以比以往獲取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二、新媒體對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影響
目前,很多高校形勢與政策課主要是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通過圖片和視頻等輔助課堂教學。另外學生也會通過網上精品課程或者遠程教學平臺等在課余時間學習。新媒體的傳播和應用給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帶來了日益深遠的影響。
1、加大了教學過程的難度。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技術迅速而廣泛地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智能手機和網絡使得大學生可以快速地獲取相關知識和各種信息,也給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增加了難度。另外,網絡信息的泛濫與無序,虛假信息的充斥和傳播對教師辨別真偽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保證了教學內容的時效。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特別要求時效性,在國際國內形勢瞬息萬變,黨和國家政策不斷調整的背景下,新媒體所具有的信息覆蓋面廣、更新速度快和時代感和時尚性強的特點,給師生隨時隨地關注社會熱點,及時了解最新最全面的政策和信息內容帶來了方便,保證了教學內容的時效性。
3、拓寬了教學交流的平臺。大量的網絡精品課程和教學視頻的錄制和傳播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媒體傳播方式的廣泛參與性和即時共享性,都極大地擴展和延伸了教學的空間范圍。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網絡學習精品課程和名師網課。可以全天候、全方位、無障礙地與老師同學進行網上溝通交流、討論學習。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新媒體使得對學生的時政教育實現了隨時隨地每時每刻地進行和滲透。
三、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改革措施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順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勇于迎接挑戰,拓寬教學平臺,優化教學重點,強化專題設計,提升教學效果才是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必由之路。
1、構建教學新平臺。響應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號召,高校應積極構建和維護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平臺,開設專題網站。從學校到院系到教師和學生個體都要予以重視。學校學院要做好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工作,教師要做好網站的管理維護和內容更新工作。為了使網站內容更貼近和吸引學生可以吸收部分學生參與到網站欄目設置和內容選擇的過程中來。為了最大化地提高網站利用率可以適當地從考試改革、學分設置以及成績評定等方面做出一些改革,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學習交流和互動。另外,鼓勵從事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教師積極通過個人網站、博客、微信等平臺,搭建與學生的虛擬交流空間。及時傳播關于重大熱點時政問題的評論,與學生平等地進行溝通和交流,適時對學生的一些不良思想和偏差言論進行正確引導。
2、優化教學重點。新媒體時代學生每天接觸到海量的信息,教師對信息占有的優勢已經失去,教師面臨的教學挑戰和壓力無形中在增大。這就要求形勢與政策課教師不僅要以時政熱點為切入點,通過解讀學生關心的國內外熱點問題來開展教學,更要注重優化教學重點,強化對時政熱點的深度解讀,厘清來龍去脈,剖析前因后果。特別是幫助學生學會從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視角去深入了解和理解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背后的戰略考慮,增強學生對黨和國家政策的理解和認同。
3、強化專題設計。基于形勢與政策課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和固定的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通常會根據政策引導采用模塊式或專題化的形式進行教學設計。雖然基本能保證緊跟時政熱點和主旋律,卻也常常存在千篇一律,全校學生共用一個專題設計的情況。事實上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會有所差別。為了更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興趣,更好地進行時政教育和思想引導,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知識背景進行專題設計。還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投票等便捷方式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準確把握學生的關注點和思想動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合亮,王輝.新媒體與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10.
[2] 范小強.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