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云賢
(重慶市巴南區木洞中學)
學校的教育活動有百分之九十的時間是以課堂教學形式進行的,研究課堂教學模式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智能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是新形勢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種重要手段。這種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疑為主軸、動為主線,通過設問導疑、點撥尋思、探究質疑、協力解疑、實踐創新,從而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提高素質的目的。
一、智能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教育學家李敏在《優化課堂教學從書——教學模式》中分析了三種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對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說,即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實踐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敖Y構框架”凸顯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的內部關系的功能;“活動程序”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我非常贊同這一理論。它建立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認識上,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探究,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
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對教學模式的探究,離不開研究教學過程的結構、教學理論的發展、教學活動的程序。只有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環節,探究創新智能的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的主題、目標、條件、程序和評價,才能在實際教學中取得實效、修成正果。我以初中化學用語復習課教學為例,對智能創課堂教學作一探討。
二、化學用語復習課教學模式
(一)理論依據
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淺及深、由此及彼”這一規律。
教學思想:
1.“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
2.遵偱人的認識規律,根據所教班級學生學習習慣和知識水平等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安排。
教學主題:
化學用語復習。
(二)功能目標
以疑為主軸,動為主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釋疑解難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觀察、思維、想象以及化學實驗操作等智能的發展)。
(三)實施條件
1.學生已經獲得了原子和分子、離子的相關知識,自己動手做出你知道的非金屬和金屬原子卡片、陽離子和陰離子卡片。
2.學生隨機抽取卡片,制造機會寫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離子符號、化合價等,便于學生自學。
3.課堂教學中,綜合其他學科,要求學生計算抽取出氧化物的概率。
(四)教學程序設計
1.運用教學中師生的角色分配理念。即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的理論,在教學中,(1)教師先講解系統物質的組成和構成關系,講解元素符號、化學式的意義。(2)由學生上講桌前來抽出卡片并判斷元素名稱,可表示哪些意義,元素的種類及最外層電子的特點,化合價多少,離子符號怎么寫。(3)抽出第二張卡片,同理說出以上內容。(4)判斷抽出的元素或離子能否組成物質。(5)判斷形成的物質是酸、堿、鹽、氧化物中的哪一種。如,抽出Fe,是鐵,可表示1個鐵原子,鐵元素,鐵單質。化合價有+2價和+3價,與酸溶液和鹽溶液反應時顯+2價。是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小于4個,易失去最外層電子形成鐵離子或亞鐵離子,其符號是:鐵離子Fe3+,亞鐵離子Fe2+。再抽取第二張卡片,若抽出Cu,同樣要說出上述內容,但它與鐵不能形成物質。若抽出的是Cl,它與鐵也不能直接形成物質,通過化學反應能生成物質。但若抽出的Fe3+、Cl-兩種離子,則能形成離子化合物。
2.在教學中,抽出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活動。在教學中,必須貫徹因人施教、分層施教的教學方針,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以疑為軸、全面互動”才能達成教學目的。比如,在互動活動時,先叫成績稍差一點的學生參與,只回答元素名稱、元素符號的意義、元素的種類與最外層電子數等內容。讓他在同學面前樹立起信心,有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然后再抽中等層次的學生,回答化合價的多少、離子符號的寫法。最后抽優秀學生回答元素之間是否能形成化合物,進行物質種類的判斷,還可以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根據看到的元素符號說出聯想到的其他相關知識等,從而完成化學學科的教學任務。
3.叫出數學課代表,數一數卡片的張數,計算出能形成氯化物的概率、金屬氧化物的概率。這樣既注重了化學課的教學,也注重了各學科間融洽貫通,遵守了教學規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智能。
(五)教學評估
化學用語隨堂小測驗。采取抽測的方式檢驗評估課堂效果。
智能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需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探究到老”的精神,在教師相互探究中提高,在師生互動中沉淀,在探索教材中總結,將教師、學生、教材有機結合,才能在智能創新課堂教學中有新的發展。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