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
(湖北省秭歸縣實驗中學)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有這樣的闡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特別是在課堂閱讀教學活動中,如果得不到相應的思維激發,探究、合作的激情就不能被充分發揮,就談不上思維、探究、合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主要闡述了在課堂上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的閱讀教學。
關鍵詞:閱讀教學;高效性;語文
一、準確把握教材,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首先作為一般讀者來閱讀教材,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確定本課語文訓練的內容。《老王》講述的是一個普通車夫的故事。楊絳用平淡如水的語言給我們介紹了老王的身世、她與老王交往的幾個生活片斷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不僅高度贊揚了老王善良的品質,還體現了作者對老王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關愛。這些情感都寄寓在一些看似平淡的細節中,語言質樸卻飽含深情,令人回味無窮。在深入鉆研文本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能快速閱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品味關鍵語句,體會細節描寫對于刻畫人物的作用,領會作者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普通人物,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用善良體察善良、平等對待并關愛弱勢群體。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重視學生感受,尊重學生個性化體驗
首先,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比如,在教學《老王》這一課時,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圈點勾畫做、捕捉信息、自讀點撥的方法,這樣就給學生充分的獨立自學的時間,能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我要求學生帶著對人物的真切關心的情感自主閱讀課文,讓學生走進老王的心靈,讓他們在小組合作中交流自己在閱讀中捕捉到的描寫老王言行舉止的相關信息,在班上交流,隨后老師點撥歸納人物形象,從而完成對人物老王和“我”的分析。其次,老師還交給學生一把深入理解課文的“鑰匙”——朗讀。學生拿著這把“鑰匙”在朗讀中品味,在讀中品,在品中思,在思中悟。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三讀,一速讀感知文章,二跳讀感受老王品質,三精讀品味作者情感。我在“精段細讀 品味語言”這個環節中,對文中的重點片段和語句引導學生進行了精讀品味,并從三個方面引導學生如何品讀。(1)從描寫的角度。文段運用了哪些描寫(語言、動作、神態)其中對神態做了重點品讀。(2)從詞語的精練生動和修辭上去品讀。比如:這個片段中說老王“鑲嵌”在門框里,“鑲嵌”一詞用得好,寫出了老王消瘦與不靈活;“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中“攥”字也用得好,寫出了老王拿錢時激動的心情。“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一句話寫得好,它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再次強化老王臨終前的形象,表現他生活上的苦境,表現他人性上的善良。(3)對關鍵句進行品讀。并思考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老王在病重的情況下仍然拿雞蛋來給我,報答我對他的關照,令我非常感動,這份情誼是無法用雞蛋數目來衡量的。于是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積極地找到了細節,找到了關鍵詞,在闡述理由時都能把人物的情感與句中的詞聯系起來,由事情到細節、到句子、到詞語,逐步提升情感領悟。學生在語言品味中有了深深的觸動,有了與作者心靈的交流,有了對弱者的那份深深的同情。在讀中既提高了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又培養了賞讀語言文字的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
既然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獨立思考、自主參與的時間和空間。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等待足夠的時間供學生讀書、思考,不要馬上重復問題,或急著指定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耐心地聽學生說完,不隨便插言,但可以用眼神、提示語進行指導和鼓勵;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也要等待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回味、反思,等學生沒有發言了才能評價學生的回答或提出下一個問題。重視學生思考的過程,給予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在習得新知、獲得方法的同時,提高思考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悉心鉆研、精心設計閱讀教學,才能使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符合時代的需要。所以有效的課堂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養,在有限的課堂內獲得最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春曉.在文本中徜徉,在細讀中品味:淺談如何提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高效性[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8):132-134.
[2]陳敏萍.淺談如何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性[J].學園·教育科研,2012(11):105-1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