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明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教育局)
摘 要:現如今,我國教育整體上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邁進的過渡階段,新課程理念有效闡述并提出構建素質教育的理念及要求。傳統教育模式下對音樂教育的忽視形成空白,亟待有新的教育形式替代以形成有效彌補。對于廣大音樂教研員來講,其決定著未來音樂教學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既要深刻認識到自身工作的不足,又要結合現階段客觀實際及教學環境之變化來進行有效的角色轉型與職能轉變。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及教學觀察,對音樂教研員的角色轉變與職能轉變展開了細致有效地論述。
關鍵詞:音樂;教研員;角色;職能;轉型
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各級音樂教研員面向基層中小學音樂教師,積極組織開展師資培訓、教學研討和實踐指導等工作,努力推動音樂教學改革,促進中小學生提高音樂素質和藝術素養,取得了顯著成效。幾年來的實踐探索歷程,我們深刻地體會到,音樂教研員要有效推進音樂課程改革,必須堅持面對現實、立足服務、著眼推進的工作方向。與此同時,我國基礎音樂教育面臨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歷史機遇,其中推動音樂教育整體水平提高的重要群體是教研室音樂教研員。政府應加強研究與指導,協調音樂教育社會組織,進一步促進音樂教研員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的公共服務社會化?,F如今,我國教育整體上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邁進的過渡階段,新課程理念有效闡述并提出構建素質教育的理念及要求。傳統教育模式下對音樂教育的忽視形成空白,亟待有新的教育形式替代以形成有效彌補。
一、音樂教研員面臨的挑戰與角色轉型
結合我國音樂教研工作的開展來看,總體上來講,我認為主要從原來的“組織及指導”的職能管理者轉變為“研究及指導”為主要性質的服務者。具體來講,我國改革開放之前,由于我國較高的國家化程度,教研室所設計的職能范圍較廣,幾乎包攬所有組織、指導與管理的任務。其中,音樂教研員大多定位于教育行政領導角色,同時基于中央政府所規定的音樂教育計劃與大綱以及所配發的教科書來對教育進行發號施令。相對應來講,教師、學生以及音樂課程責備看成是實現教育政策的具體工具。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在改革開放巨大浪潮的推動之下,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邁進,新課程理念深入發展。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治理逐漸加強,同時教育的公共服務意識不斷增加,音樂教研員作為貫徹落實新課標的直接執行者和教學改革的推動者,其職能與角色受到各方的重視。
二、音樂教研員角色轉型
傳統音樂教研員角色定位僅僅為聽一聽或者是評一評音樂課程,嚴重影響其教研能力的提升,也影響其教研判斷能力,這與教育公共服務理念相背離。
新時期,對于音樂教研員的角色定位,其不僅僅是音樂課程的詮釋者,還應該是身體力行的音樂課程實踐者以及能夠滿足音樂教學需求的服務者。音樂教研員的工作應該深深根植于音樂課程教學實踐,深入基層教學中,圍繞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及各項細節。
三、音樂教研員職能定位的轉變
當前,在素質教育、終身教育以及全民教育等新型教育觀念及模式的浪潮之下,音樂教研員的職能定位有待轉變。具體來講,新時期音樂教研員的職能定位不僅僅只是音樂教師這一單一職能,應兼具音樂教育專家、社會音樂工作者等多重職能。與此同時,音樂教研員也應該基于地區發展的現實情況及條件,積極、主動地探索和發掘地區特色課程,樹立多元化音樂理念的基礎之上,具備參與決策、引領專業和監測質量的專家型知識結構。
四、音樂教研員角色轉型與職能轉變的實現途徑
總體來講,音樂教研員應樹立現代公共服務理念,并將之作為工作的核心理念,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和研究指導思想,同時應注重自身理論水平及教研能力的不斷提升,進而不斷增強開發課程的能力。
具體來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音樂教研員的準入制得以規范化和標準化,主要有考核、競聘以及單位推薦等方式,這既體現了民主、公正和平等的選才原則,也從極大程度上保證了音樂教研員的實際工作能力與專業素養。當然,隨著音樂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大,為適應新時期社會變革的需求,需要打破教研室單位體制,積極探索與構建音樂專業社會組織,通過自主自治的方式參與到音樂教育公共服務中,從而既可以提升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規模及水平,同時也能夠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綜上所述,在音樂教學中,教研活動是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其中,教研員不僅僅是新課改的“研究者”和“促進者”,更應該是新課改的“實踐者”和“帶頭人”。對此,需有效實現音樂教研員的角色轉型與職能轉變。
參考文獻:
[1]呂小芳.面對現實立足服務著眼推進:各級音樂教研員推進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J].福建教學研究,2010(9):33-34.
[2]孫燕飛.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研工作[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0(12):48-4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