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虎
(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第三小學)
摘 要:漢字是承載五千年文化的載體,蘊含著中國文化的精髓。寫字教學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寫字的重要性已經漸漸被人忽視。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書寫規范、端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的任務。培養學生書寫端正規范的字,可以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漢字書寫規范;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措施
一、漢字書寫規范的意義
(一)寫字是語文的起始,是學習的需要
漢字是我們開始上學就要接觸的文字,也是我們通過書本認識世界的工具。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了對于寫字的要求,即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夠按照筆畫正確書寫漢字,注意字間架構。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在語文教學中,寫字是基礎,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并培養學生正確地書寫漢字。
(二)良好的書寫習慣,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上課時,教師會強調學生書寫和坐姿的規范。挺腰坐直,胸口離桌子一拳的距離,本子放正,然后開始寫字。但是更多的時候學生堅持不下來,教師也就任其發展了,久而久之,學生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都不太正確。字寫得潦草,大小不一,字間架構不合理,錯字、別字出現的也不少。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會指出來,但是對于學生的糾正做得還是不到位。書寫姿勢的不正確,長此以往會出現近視、高低肩、脊椎彎曲等現象,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正確的書寫姿勢能夠減少不良身體現象的出現,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規范書寫,能夠陶冶情操
練字的過程是培養情操的一個過程。很多書法大家都是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情操,陶冶性情。長期認真地寫字練字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養成良好的書寫姿勢,逐漸使其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學會欣賞漢字的魅力。漢字結構方方正正,形式優美,學生在寫字的時候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在長時間的練習、打磨中,可以調整學生的注意力,磨煉學生的性子,改變學生毛躁的性格。同時,寫字的過程也可以讓學生感知、琢磨漢字的結構美,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觀察美的能力。
二、小學漢字書寫規范的教學措施
(一)身正為范,學高為師,展現教師自身的示范作用
在漢字書寫教學中,無論講多少理論課程,重要的還是最后的實踐過程。教師的一手好字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容易引起學生的模仿力。教師作為學生接觸漢字和書寫漢字的啟蒙老師,要努力起到示范和榜樣的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教授中體味書寫的快樂,學習正確的書寫筆畫。在強調教師的示范作用時,教師自身首先要加強自己漢字書寫規范的意識,在書寫時盡量做到工整書寫,不簡筆書寫。其次,在教學方面要規范自己的發音,糾正自己的書寫毛病。教師的書寫規范了,學生自然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二)創造情境,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小學生還處于一個愛玩的年紀,如果能夠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比較容易接受。在學習識字的時候,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講王羲之勤學練字的時候,將王羲之的“臨池學書”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并且憑借他們已有的知識將故事中的簡單詞語寫出來,以此來加深學生的識字記憶能力。古人勤學練字的事例也激發了學生的寫字興趣。其次,在上漢字書寫課的時候,要明確本節課的目標,讓學生了解此次的學習任務,理解漢字書寫規范的重要意義。在實際練習當中,要給學生留足時間,保證寫字的質量。并且在課后作業中穿插書寫練字的習題,但要重在質量,而非數量。
(三)養成正確的寫字握筆姿勢
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將字寫得工整規范的前提。寫字前,指導學生放好作業本,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身子要正,兩肩要齊平,胸部挺起,頭部端正微向前傾,雙腳自然放地,雙臂自然撐開,右手握筆,左手按紙,然后開始書寫。握筆姿勢的正確與否,對寫生的寫字端正與否有著很大的影響。低年級小學生的手指力度不夠,掌握筆的力度也不能夠勻稱地發揮,因此,寫字經常會歪歪扭扭。但是只要姿勢正確,長期鍛煉下去就可以寫好字。握筆姿勢要求手離筆尖一寸遠,然后教師可以觀察并糾正學生的握筆姿勢。讓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四)教學生講普通話,認準字的發音
在實際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學生的普通話教學,采用教師引讀、學生分角色朗讀的方式來貫穿漢字的發音。對于一些易讀錯的字,要給予糾正,對于文章中的長句子,要教會學生學習停頓。其次,可以給學生多聽一些詩歌朗誦,以及新聞播音中的播音稿,讓學生自己練習。掌握漢字的發音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書寫漢字。
小學生書寫規范漢字是一個長期鍛煉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無論何時都要將漢字書寫放在工作中,重視漢字的書寫,寫好規范漢字,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參考文獻:
戴曄麗.小學生錯別字的成因及其解決策略[J].教育科研論壇,2011(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