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蘭
(蘭州市城關區教師進修學校)
摘 要:在當前的教育體制狀態下,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小學和初中,在現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仍作為相對獨立的狀態存在于教育體系中。由此使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難以將小學和初中銜接起來,這不僅從從整體上嚴重影響了義務教育的系統性和可持續性,還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小升初階段需要把握中小學知識的銜接,以此為學生的后繼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升初;中小學知識;銜接數學
在當前實施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初中和小學分屬于兩個不同的學段,這兩個學段在知識構成、能力發展以及素養培養方面有著極大的“跨度”,這就使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發現,在小學階段有不少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一到初中其數學學習就不盡如人意。由于多方面的差異,造成中小學數學知識斷層,學生難以建構起有價值的、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其數學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發展。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從教學實踐活動中尋找一條連接中小學知識的“橋梁”,在跨越上實現知識的無縫鏈接,以此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初中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教育活動開展中實現中小學知識的有效銜接呢?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搞好學生的心理銜接
從小學步入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環境、教師的教學對象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學生會在心理方面對教師的教學產生一種既信任又害怕的矛盾心理,不能確定在學習活動中應該如何面對教師,如何接受教師的教學。針對學生的矛盾心理,教師首先要建立起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以此實現“親其師,信其道”,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為了實現這一點:
(1)我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以風趣幽默的課堂用語來對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以開放的心態主動參與教學活動。(2)數學不僅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科目,更是一門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但是,在初中之前,學生的思維方式一直以形象思維為主,難以對數學知識有深刻的理解。針對這一情況,我會將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中,這不僅可以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3)為了能夠使學生在理念上對數學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我還會將與之相關的數學史或者數學思想方法介紹給學生,從方法上為學生指明方向,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除此之外,通過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分析可以發現,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會利用課內與課外的機會為學生創設游戲情境,諸如二十四點游戲等,讓學生在玩中享受數學的樂趣,從而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偏見,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主性。
二、加強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做好學習銜接
由于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的限制,小學生難以自主地將所獲得的知識進行整合,這就使得學生的知識系統呈現孤立狀態,對數學知識也難以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幫助學生對已獲得的知識進行優化、整合,引導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
眾所周知,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數學知識內容有所增加,因為在小升初階段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有所發展,所以,教師要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積極地引導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效的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小結活動,以此在系統方面有效掌握如何理解數學知識、如何進行數學閱讀、如何運用數學知識等有關的方法,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指明方向。
2.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
在學生剛剛步入初中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降低數學難度,將綜合性的數學問題按照學生的數學認知分解成幾個學生能夠自主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對這些分解的問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合作,以此為學生做出良好的數學解題示范,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
三、分析中小學數學課程的變化
在小學步入初中階段,學生會面臨數學知識的變化,因此,教師需要對知識變化做好分析,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直觀的理解。比如,幾何知識盡管已經延伸到小學階段,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小學生對圖形的直觀認識是無法適應初中幾何學習要求的。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學階段就培養學生的幾何意識,引導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來拓展幾何知識。例如,我在講角的概念時,會利用舉例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從而抽象概括出角的概念,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還可以為學生在初中階段對角的知識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升初階段,教師需要將系統性的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從心理、方法、知識構建方面構建起小學過渡到中學的橋梁,以此為學生的初中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文.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盛書輝.如何搞好中小學數學知識的銜接[J].學苑教育,201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