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牧蓉
(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濱河小學)
摘 要:中小學英語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導致小學生升入初中不能適應初中英語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階段不但要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方面為學生打下基礎,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再加上適當的心理疏導,從而避免從小學到中學產生畏難情緒或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英語;小升初;過渡
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教學已經成為教育的熱點,而英語教育從娃娃抓起已成為共識,小學英語教學已至關重要,如何讓孩子的小學英語學習順利地過渡到中學,圓滿完成小升初的過渡,已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難點,本文將從兩個方面探討這一問題。
一、中小學英語教學和學習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
(一)課程目標的差異
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目標明確指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打下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而中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掌握最基礎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以及培養交際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外語學習習慣,掌握學習外語的基本方法;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打下扎實的基礎。”從課程目標可以看出,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初步使用英語的能力和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中學階段則要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可見,目標是循序漸進、邏輯延伸的。
(二)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差異
目標不一,教法和學法自然不同,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注重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引導入門教學為主,主要通過游戲、歌唱、表演等形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所以,小學英語教師總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更新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手、腦、口、耳等各種器官,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輕松愉快。
而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是以考試分數作為量化的最終指標,帶有強烈的應試色彩,孩子要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和殘酷的分數競爭。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只靠興趣學習,要有更強的參與性。不但在課堂上要努力學習,課外也要積極主動地去學,還要學以致用、學用結合。所以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學生必須養成預習、復習、上課做筆記、課后閱讀等自主學習的習慣。所以,初中英語的學習比小學英語的學習要難得多。無論在內容上還是要求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大和提升,這就導致兩個學段的英語教學容易出現銜接問題。
二、教師幫助小學生順利過渡到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
小學階段學到的知識會淡化,而學習技能和好的學習習慣是受益終身的。這就要求教師除了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最基礎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打下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讓學生到了中學能很快適應中學的英語學習。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英語教學進入高年級的學習后,當務之急就是培養學生預習和復習的習慣。我們要學會做一名“懶惰的”老師,讓孩子主動學習、主動求知,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學習技能的培養
學習英語要有多聽多說的習慣,我們知道英語是交流的工具,是獲取信息的渠道。那么想學好英語就要養成多聽、多說、多用的習慣。聽是知識輸入的過程,而說是知識輸出的過程,聽懂是基礎,然后再訓練說的技能,先聽后說,在說的同時提升聽的能力,這樣才能做到聽和說的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對話教學還是閱讀教學,都要貫穿有效的聽說訓練,讓學生會聽、愛聽,聽得懂、說得出,自然能將學會的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學生有了良好的聽說基礎,隨著年級的升高,自然能從聽說過渡到讀寫。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從有效的閱讀中獲取信息,通過說和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傳遞信息。此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也很重要,它是學習英語必備的一項技能,這就要求小學教師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
(三)心理方面的指導
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在小學生升入中學前,告訴他們中學學習與小學學習的差異,讓孩子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并逐漸養成一些中學生必備的學習方法,加上適當的心理疏導,讓他們有足夠的信心來迎接初中的英語學習。
教育,我們一直在路上,只要堅持就能取得成功,相信通過師生的不懈努力一定能讓孩子們順利完成小升初的過渡。
參考文獻:
[1]張葛蘭.小學四年級英語水平超過初中一年級[J].北京教育,1994(12).
[2]萬紅林.激發和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方式[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