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立紅
(吉林省東豐縣那丹伯鎮中心小學)
作為人民教師的我們,是園丁、是方向,我們的任務遠遠不止教育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育他們學習優良的傳統美德,把他們培養成為人格健全、立場堅定的人才!經過幾年的實際工作,針對如何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我總結了兩個最重要的想法。
一、創新中推進
創新,是指在舊的、尚未完善的體制和方法中大膽開創、不局限于傳統。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凝聚而成的寶貴果實,然而,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也沒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我們工作沒有起到應有效果的很大原因就是這些傳統美德過于籠統、過于繁瑣,相較于當今這個發展迅速、追求卓越的時代,這些傳統美德的傳統教育早已過時,創新的趨勢不可避免。
那么如何創新呢?創新的方式一定要可行有效,盲目的、不考慮實際的創新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關于創新,我也曾想過讓教育工作跟上時代發展的速度,但顯而易見,這種過分追求速度的方式勢必會失敗,甚至有可能造成更可怕的后果,所以還需找到更加切實有效的辦法!
最有效、最實際的做法則是家長和老師們的“身教”而非“言傳”。家長和老師要真實地、實際地用自己的行為去約束未成年人的行為,此想法的思想核心即為“宜緩不宜急”。以持續的、穩定的方式進行教育,不會被過快的速度所累,同時又有效地避免了時間過快導致教育不暢的弊端!
此外,還要注重其他方式的教育,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傳媒的教育模式。
我的具體想法主要有兩個:
1.我們可以播放我們自己國家的和傳統美德教育密切相關的優秀電影,讓學生感到民族自豪感。但是請注意,我所說的優秀電影也要與時俱進,老舊的電影只會讓未成年人感到無聊、厭煩,最后的結果只能是起反效果!
2.我們還要注重電視、新聞的傳播力量,家長和老師們應當注重挑選良好的信息,防止未成年人接觸到不良信息的誘惑和沖擊!
還有很多創新的想法,包括舉辦各種主題日,包括“愛媽媽日”“愛爸爸日”“朋友互助日”。還有多舉辦聚會、娛樂活動等增進大家的感情,讓他們互相熟悉、互相幫助!
二、迷茫中堅定
如果把創新比作傳統教育工作的動力,那么在學生迷茫中堅定他們的意識就是傳統教育工作的方向了。
作為教師,我們的任務首先便是辯證地接受兩種文化,有效地選擇出其中真實有效的部分,毫不猶豫地剔除掉不良部分,然后再將其傳授給孩子們。
其中,對他們傳統美德的教育主要注重五個要點:
1.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只有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才能使他們明白傳統美德的優越性,孩子們很單純,只要他們覺得對的、正確的就會主動相信,這是缺點,也是優點,我們正可以利用此來有效、快速地傳播給他們好的、優秀的傳統美德,從而將傳統美德深深埋入他們的心里!
對此,我們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將國家最新的、優良的信息傳播給他們,還有就是前文所說的播放影片等。
2.和家長合作,幫助孩子們剔除不良信息的干擾
正如前文所言,孩子們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而且一旦干擾,難以剔除,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合作為孩子們剔除這些不良信息,為孩子們擁有健全的人格創造良好的環境!
3.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內在體驗
只要他們真正地、切身地深入其中,才能使他們真正相信和接受傳統美德!通過讀、抄、做、寫、評的反復實踐過程,達到“知中行、行中悟、悟中從”的教育效果。其中包括誦讀有關中外經典、詩詞歌賦、格言名句、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故事,并將對自己有教育意義的部分抄錄下來以加深印象,進而按照明白的道理去做、去實踐,并將實踐之后的體驗或悟出的道理寫成日記或周記,最后通過自身、同學、家長、鄰居、老師的相互評價,使其收獲得以升華和鞏固。
4.充分開發和利用傳統節日的教育資源
以傳統“年”與“節日”為載體,統一設計教育活動。春節(中國年)與清明、端午、七夕、中秋、九九等節日,是歷史文化積淀,是通過多種形式展現世人的向往與追求,宣揚真、善、美,打擊假、惡、丑的群眾性、社會性極強的活動,是青少年所喜聞樂見、積極參與的教育途徑,為對未成年人集中進行歷史、文化、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良好的文化環境。
5.引導未成年人學會“修身”與“自律”
《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修身”為本的思想仍然可以提倡。可以將中國傳統的“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慎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知行統一”“三人同行,必有吾師焉”“見賢思齊之,見不賢則內省也”“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積小善,成大德”等道德自我完善的箴言,經過現代轉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授給學生,變成他們的人生座右銘,不斷提高他們修身和自律水平。
所有的這些都需要領導們的大力支持、家長們的通力合作,讓我們通力合作,為孩子們的明天努力不懈地奮斗下去。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