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婉婷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上海 200438)
《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6)》[1]指出,預計到2055年,我國老齡化達到峰值,老齡人口達4億人。伴隨著老齡化日益加劇,老年人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如何實現健康老齡,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擁有健康的身體,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壓力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以及《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3]的全面推行,“體醫結合”健康促進模式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它將運動與醫學有機結合起來,防未病、治已病,共同推進國民健康水平。老年人運動處方就是“體醫結合”模式廣泛開展的一種方式,由康復師和體療師根據老年人健康和身體機能狀況、運動項目的特點開具的有針對性的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頻率的帶診斷性的處方[4],科學的運動處方是指導老年人進行健身鍛煉,促進健康的重要途徑。
當前我國老年人運動處方的研究和應用也逐步深入和完善,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只關注運動方案的制定,忽略機能評估以及運動效果的觀察;運動處方缺乏針對性;專業運動醫師、健身指導人員的培養機制不健全等。因此,為了深入了解當前我國老年人運動處方的研究現狀,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收錄文獻資料為研究對象,利用CitespaceIII可視化分析工具繪制科學圖譜,基于“體醫結合”的視角,探究1980-2017年以來我國老年人運動處方的研究熱點、發展趨勢,以期為未來的研究者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以中國知網(CNKI)為來源數據庫進行檢索,檢索的主題詞為“運動處方”并含“老年人”,檢索時間為1980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20日,共檢索到415篇文獻;將檢索的范圍限定在“期刊”、“國際會議”、“國內會議”、“博士”、“碩士”5個數據,并去除報紙、綜述、政策類等不相關的文獻,最終共得到有效文獻376篇。
CiteSpacIII是美國德雷賽爾大學陳超美博士開發的適于多元、分時、動態復雜的網絡分析的國際領先可視化應用軟件[5],可以將大量的數據繪制成圖形或圖像,借助圖譜的直觀性,研究者可以透視整個研究領域的重要文獻,理順研究目標和知識網絡,把握研究前沿最新的發展趨勢,客觀展現研究領域的發展和歷史演進過程[6]。
本文通過CitespaceIII軟件繪制直觀的科學知識圖譜,對高產作者、研究熱點以及發展趨勢使用authors、keywords、time line等功能進行處理分析,并采用Excel對文獻的時間分布等相關數據進行數理統計。
2.1.1 時間分布

圖1 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文獻數量時間分布圖
由圖1可以看出,被中國知網收錄的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的相關文獻從1980年開始出現,直到2000年,每年發表老年人運動處方的研究文獻均以個位計數。自2001年起,文獻數量有了較大的上升。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始出現老齡化的社會現象,老年人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2007年以后,老年人運動處方的文獻數量逐漸增多,且增長的速度較快,一方面由于奧運會的舉辦,全民健身熱潮使得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體育活動在健康促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老年慢性病人逐漸增長,對康復、保健、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研究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2.1.2 作者分布
在CitespaceIII中節點類型選擇“Author”(作者),時間設置為1980-2017年,時間區間間隔選擇2年,在閾值選項中選擇“Top N per slice”,閾值設定為60,運行軟件繪制出現階段我國老年人運動處方的研究熱點知識圖譜(圖2)。圖2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作者的發文量,用不同形式的圓圈標識。圓圈越大,作者的發文量越高,字體越大。節點之間的連線能夠反映出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

圖2 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高產作者共現圖譜
由表1可知,發文量最高的為李志敢,為8篇,其研究主要圍繞力量訓練對男性老年人身體形態以及身體成分的影響展開,對老年女性力量練習的研究較少。王正珍的發文量排在第2位,為5篇,主要進行老年人不同強度運動的研究,重點探研究老年人在最大脂代謝強度下(FATmax)運動時心血管指標的變化。其次是馬志君,發文量為4篇,他與張培珍的研究內容一致,為老年人血脂異常的運動處方研究。邱世亮更側重于老年人登山運動處方的研究,并分別探討了登山運動對老年人平衡能力、心肺功能的影響。高產作者主要來自于各體育院校和師范類院校。由圖2可知,國內作者分布呈分散型,線條鏈接網不多,說明作者之間的合作少,未來應當多加強作者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本課程所有知識點以案例為驅動,在實訓過程中對基礎知識逐個擊破。線上課程資源涵蓋常見技術方向和前沿技術介紹,使學生充分開拓行業視野,進行市場定位,零基礎授課,無須相關技術儲備,適合已經步入大一、大二具有一定自學能力的學員。線上課程共涵蓋了Web前端及Java軟件開發10個案例,所有案例都逐一進行拆解,保證學習者根據課件即可完成整個項目。課程穿插企業中的開發規范,課程中的重難點詳解,更有答疑和教務服務,為學生營造一個最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習者快速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學習者完整實現課程中的案例,能夠深入掌握Java核心編程及開發規范,為后續學習Java技術生態鏈打下必要的基礎。

表1 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高產作者一覽表(前5位)
關鍵詞是對文章主題的高度概括和提煉,是文章的核心與精髓,文章中的關鍵詞出現頻率高,可以用來確定一個研究領域的熱點[7]。CitespaceIII正是基于詞頻分析法的原理統計關鍵詞出現的頻次,以可視化的形式將關鍵詞的頻次高低清晰的展現出來。
在CitespaceIII中節點類型選擇“Key Word”(關鍵詞),時間設置為1980-2017年,時間區間間隔選擇2年,在閾值選項中選擇“Top N per slice”,閾值設定為60,運行軟件繪制出現階段我國老年人運動處方的研究熱點知識圖譜(圖3)。圖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關鍵詞,用不同形式的圓圈標識。圓圈越大,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多。

圖3 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
由圖3可以看出,總體上來說,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文獻內容豐富,但研究的主題比較零散,因此結合高頻關鍵詞的可視化結果并對高頻關鍵詞節點Citation History(引用歷史)中的高被引文獻進行深入分析將其分為3個主題,他們組成了當前我國老年人運動處方的研究熱點。
2.2.1 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評估
“醫學觀察”、“國民體質監測”、“健身效果”等高頻關鍵詞的出現說明了當前老年人身體機能評估在運動處方制定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在制定運動處方前需要對老年人身體機能狀況進行充分的評估,以制定精準的運動策略;另一方面在老年人健身鍛煉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醫務監督,減少體育鍛煉中的傷害,預防在鍛煉過程中突發性疾病發作的風險[8];最后要對老年人運動效果進行觀察,回訪和評估,以利于專業人員對運動處方進行必要的調整[9]。余晶波[10]提出了老年綜合評估的概念,是對老年人醫學、心理和功能等多項目、多維度進行鑒定的診斷過程,對象通常為慢性疾病、老年問題或老年綜合征,健康老年人可以通過綜合評估發現潛在的問題,進行有征對性的疾病篩查,據此提出維持或改善功能狀態的處理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或維持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在老年人身體機能評估的方法方面,屈萍[11]等人認為老年人運動處方制定前,應當通過調查表等方式全面的了解老年人的運動愛好、飲食情況以及生活方式等;還需對老年人病史以及體格進行檢查,以確認有無心臟的危險因素、禁止運動的生理限制;此外,運動負荷實驗能夠幫助醫師為患者制定標準方案,最小化運動風險。陳倩倩[12]等人研究從運動健骨的角度提出身體機能的評估主要包括了健康狀況、病史、運動功能障礙、生活習慣以及身體各項指標的測試。吳海英、史俊梅[13]等的認為老年人身體機能評估還需進行體能測試,測試的內容要與成年人有所區別,主要評估上、下肢耐力及平衡。在對老年人運動效果進行回訪、評估的過程中,除了采用機能評估的手段,還需要進行心理效應的評估,促進運動處方達到“健心功效”[14]。綜上所述,在老年人身體機能評估的過程中,運動負荷實驗、體能測試、運動功能障礙測試、心理效應的評估配合生理、生化指標的醫學監測尤為重要。
2.2.2 老年人運動處方的制定
運動負荷包含了運動量與運動強度。老年人的健身鍛煉,必須掌握適宜的運動負荷,科學的進行健身鍛煉,才能達到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的效果。美國運動醫學學會提倡老年人進行有氧運動時,至少每周5天,完成3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者每周3天,2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強度相對值相當于自我感覺5-6級運動強度(中等強度)或者7-8級運動強度,每次有氧運動的時間不能少于10分鐘。此外,其還提倡老年人應當每周進行至少2次的,每次8-10組練習,每組練習10-15重復次數的力量練習[21]。李文川[22]從老年人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QOL)的角度出發建議老年人適宜運動量為每周鍛煉150-240分鐘,每周3次以上并且每次60-90min。在運動強度方面,通常以主觀強度感覺、心率、最大攝氧量(VO2max)、梅脫數(METS)為評估指標,屈萍[11]等人推薦健康老年人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一般為2.5-5.5梅脫或者50%的攝氧儲備(VO2reserve)和心率儲備(HR reserve),老年人需根據自身的技能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避免運動風險的發生。
2.2.3 老年人常見慢性病的運動處方
骨質疏松、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系統等關鍵詞的出現說明了當前慢性病已成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關鍵問題。同時,慢性病患者盲目選擇運動方式導致的關節損害、肌肉拉傷、低血糖等運動性傷害情況也時有發生,指導科學健身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23]。
2.2.3.1 骨質疏松的運動處方:老年性骨質疏松是指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單位體積骨量低于正常,骨小梁間隙增大、骨基質減少、骨強度降低,骨質疏松已經成為世界十大慢性病之一[24]。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運動對骨質疏松有著一定的防治作用,鄒軍[25]等人對防治老年骨質疏松的運動方案達成共識,認為在老年人骨質疏松治療階段,可以采用有氧運動(步行、快走、廣場舞、踏板操、太極拳)和低強度結合彈力帶的抗阻練習,有氧運動的頻率和強度依據項目主要控制在30-50分鐘、50-75%最大心率,每周4-6天。除了傳統的訓練方式外,全身振動訓練也能夠有效的改善老年骨質疏松,巴洪冰[25]等人采用20-35Hz、振幅3mm的全身振動訓練對(每周3次,每次20分鐘)對老年女性進行24周的干預,結果發現骨密度顯著增大,因此作者建議全身振動訓練可以作為預防老年人骨質疏松的非藥物療法。此外,毽球等我國民間傳統項目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骨密度、改善骨代謝指標[26]。綜上所述,骨質疏松患者的運動處方主要包括了有氧運動,抗阻運動,運動形式多樣,每周3-6天,時間主要控制在30-50分鐘。
2.2.3.2 糖尿病的運動處方:運動對防治糖尿病主要是通過加強脂肪和糖的代謝,增加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數量,還能增加肌肉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的數量,改善胰島素抵抗[27]。劉雅玲[28]等人認為老年糖尿病患者適合進行持續、有規律的有氧運動,避免爬山、走斜坡的不利于關節損傷的運動項目;每周應進行3-4天,20-30分鐘,靶心率150次/分鐘的運動。對糖尿病前期老年人,湯新安[29]等人認為北歐健步走能夠有效減少全身脂肪堆積,改善中心性脂肪堆積情況,提高運動時的能量代謝。針對老年人臥床糖尿病患者,不能實現一般性的有氧練習、抗阻練習,劉美蘭[30]等人認為這類患者可以進行Buerger運動,并建議運動時間在30分鐘以內,以患者無不適感為度。更有研究證實12周的水中有氧運動(每周3天,30分鐘/次)能夠顯著的降低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和胰島素(P<0.05)[31]。在為老年糖尿病患者制定運動處方前,要對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壓、心電等進行全面的檢查,根據老年人的情況制定適當的運動強度和方法[32]。由上可知,糖尿病患者主要可以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每周3-4天,運動的強度心率110-130次/分鐘。
2.2.3.3 高血壓的運動處方:高血壓是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的綜合癥,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體育活動在治療高血壓方面的效果非常顯著,它通過大腦皮層與內臟、肌肉之間的聯系、逐步改變體內血管運動中樞的功能狀態,從而達到消除病理性興奮、促使體內血管中樞緊張度下降的目的[33]。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而言,主要以太極拳、八段錦為代表的有氧運動和以等長阻力練習為代表抗組運動為主要的運動方式。研究證明太極拳運動可以多途徑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氣體信號分子一氧化氮(NO)、硫化氫(H2S)水平,促進高血壓患者的健康[34]。靳振洋[35]等人將國際推廣套路24式太極拳作為運動內容,每天鍛煉持續2小時,共堅持6個月后發現,老年人血壓、血脂指標鍛煉后有明顯的改善(P<0.05),因此采用太極拳運動能夠對高血壓患者身體產生積極的作用。抗阻運動中,等長抗阻練習具有較好的降壓效果,一般采用4組持續2分鐘的握力或腿部練習,強度為最大隨意收縮的30%-50%,每組間歇1-4分鐘,每周3-5次,4-10周[36]。
為了進一步揭示老年人運動處方各年度研究熱點的動態變化情況,運行CitespaceIII,網絡節點設置為關鍵詞(Keyword),顯示類型設為“time zone”,得到1980年至2017年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熱點變化時區可視化圖譜(圖4)。

圖4 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高頻關鍵詞時區可視化圖譜
由圖4可以看出我國老年人運動處方的研究逐漸由早期的身體素質、運動創傷、有氧運動、體力活動等過渡至生活質量、骨骼肌減少癥、抗阻運動、老年人社會服務體系以及體育保健等方面;研究的對象更加的關注中老年女性。由此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的主題越來越多樣化,研究的內容更加全面、深入。
老年人運動處方是當前“體醫結合”健康促進模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有效的解決老年科學運動、防病健身等大問題。近幾年我國老年人運動處方得的研究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研究的發文量不斷上升;高產作者在該領域的研究內容各有側重,主題豐富,他們的成果構成了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領域重要的知識基礎,但作者之間缺乏的合作交流;我國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評估、老年人運動項目、運動頻率、運動強度以及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松運動處方的探索研究,研究的內容包括能測試、運動負荷實驗、漸進性抗阻運動、血流限制訓練、水中運動療法等;未來研究的發展趨勢更加關注老年人抗阻運動、骨骼肌減少癥的運動處方以及老年人社會服務體系的構建等方面,研究的內容將更加全面、深入。
[1]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6)[DB/OL].http://www.cssn.cn/zk/zk_zkbg/201611/t20161130_3296727.shtml.
[2]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D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l.
[3]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6]37號)[Z].
[4] 步斌,侯樂榮,周學蘭,等.運動處方研究進展[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12).1359-1366.
[5] Chen C.Cites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 AM Soc Ing Sci Tec,2006,57(3):359-377.
[6]張春合,劉興.基于知識圖譜的國外高校競技體育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1):70-83.
[7] 欒春娟,趙呈剛.基于SCI的基因操作技術國際前沿分析[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9,30(1):11-13.
[8] 王林. 醫務監督在運動處方中的應用[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6,24(1):124-125.
[9] 步斌,侯樂榮,周學蘭,等.運動處方研究進展[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0,10(12):1359-1366.
[10] 宋岳濤. 老年醫學的核心技術——老年綜合評估[J].中國現代醫生, 2012, 50(23):9-11.
[11] 屈萍,曲勝國.老年人實用運動處方的現狀與發展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9,25(1):56-58.
[12] 陳倩倩,單子然.老年人健骨運動處方的制定及注意事項[J].科技信息,2010(34):702-705.
[13] 吳海英,史俊梅.中老年人運動處方的特點及制定方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23(10):98-99.
[14] 薛桂月,李榮源,何艷玲,等.量化運動處方對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問題及生存質量的效果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2):106-108.
[15] 徐芝芳.中老年人運動處方研究進展[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28(3):124-126.
[16] 李勝明,李昊.水中有氧健身操對防止人體衰老的影響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0,26(1):94-95.
[17] 胡強.淺談健身氣功易筋經對老年人的健身價值[J].讀書文摘,2016(14):199.
[18] 周洪偉,謝琪,劉保延,等.八段錦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進展[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6, 18(4):671-676.
[19] 劉蓓蓓,丁勤能.漸進性抗阻訓練在臨床康復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 2016, 42(8):940-942.
[20] 徐飛,王健.加壓力量訓練:釋義及應用[J].體育科學,2013, 33(12):71-80.
[21] Anonymous. 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 in Older Adults: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SM/AHA)[J]. Geriatric Nursing, 2007, 28(6):339-340.
[22] 李文川.老年人運動量與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量劑效應——流行病學視角[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4,40(4):66-72.
[23] 李金霞.小處方解決大問題[N].中國體育報,2017-03-09(004).
[24] 馬藝璇,郭琪,侯安安,等.運動防治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5, 21(11):1385-1388.
[25] 鄒軍,章嵐,任弘,等.運動防治骨質疏松專家共識[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5, 21(11):1291-1302.
[26] 巴洪冰,程亮.全身振動訓練對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6, 22(3):340-342.
[27] 華冰.毽球運動對絕經后婦女跟骨密度和動態平衡能力的影響[J].浙江體育科學, 2016, 38(1):95-100.
[28] 肖卉,王建華,張譽文,等.運動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壓的影響[J].天津醫藥, 2010, 38(10):843-845.
[29] 劉雅鈴,錢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法及指導[J].臨床合理用藥,2014,7(9):165.
[30] 湯新安,趙璨,溫鑫菲,等.24周北歐健步走對糖尿病前期中老年人身體成分的影響[A];第十三屆亞洲運動醫學大會論文集[C];2014.
[31] 劉美蘭,劉麗瓊. Buerger運動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下肢血流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 2014, 29(17):27-28.
[32] 陶花.短期水中有氧運動對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生理適應參數及血糖穩態的影響[J].宜春學院學報, 2013,35(3):140-142.
[33] 蘆紅艷.老年人糖尿病的運動療法[J].中國民康醫學,2011, 23(15):1898-1899.
[34] 安繼武,唐光旭,毛建民.體育運動對老年人高血壓的影響[J].體育科技, 2016,37(2):46-46.
[35] 解會娟,白彩琴.太極拳干預老年人原發性高血壓的氣體信號分子機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4,48(2):51-54.
[36] 靳振洋.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高血壓和血脂水平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 2012, 39(17):4468-4471.
[37] 張翔,常敏,郭蓉,等.等長抗阻練習的降壓效果及機制述評[J].體育科技, 2016, 37(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