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 王大鵬
(沈陽藥科大學社科與文體學院體育部,遼寧 沈陽 117004)
近些年,對大學生心理方面的研究被眾多研究者們所重視,相關研究成果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其中對動機領域中的自我效能的研究則一直都是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在學校體育領域內進行的自我效能實驗研究并不是很多,多數是經驗層面和宏觀理論方面的探討,研究方法上較為單一,需要更多的實驗研究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進行更加深入、系統的探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沈陽藥科大學82期(2015級)2個瑜伽班級為問卷調查和實驗研究的對象,共計102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法。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1.2.2 訪談法。通過電話、郵箱等工具對體育心理學和學校體育學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訪談,了解對相關內容的意見,完善內容、嚴謹方法。
1.2.3 問卷法
依據研究內容,制定的體育運動自我效能感問卷,并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102份。
1.2.4 實驗研究法
在瑜伽教學班中隨機抽取兩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個為實驗班(52人),另一個則為對照班(50人),采用8周的實驗周期。實驗過程中,由一名瑜伽教師負責教學,采用雙盲實驗研究的方法,實驗班采用特殊教學因素干預,對照班采用以往正常教學方式方法,實驗教學內容選擇為哈他瑜伽。
實驗班采用的特殊教學因素干預包括自我效能感的四大影響因素,即成敗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和社會勸導以及生理和情緒狀態。由四大影響因素分別組成的相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2.5 統計法。全部數據處理利用SPSS23.0統計軟件完成.
2.1 實驗班學生自我效能感各影響因素的對比變化情況
通過8周的實驗教學手段干預,實驗班學生在實驗前后各影響因素上的指標均有所變化,詳見表1。
表1 實驗班學生各指標變化情況
2.1.1 “成敗經驗”影響因素變化情況
據表1數據可見,實驗班學生由成敗經驗帶來的因素干預刺激效果非常顯著,由實驗前的19.57分,提升到實驗后測得的20.78分(p<0.01)。說明學生在體驗成功和失敗的過程中對自身的自信心的影響是相當明顯的。
2.1.2 “替代經驗”影響因素變化情況
替代經驗是通過觀察他人進行練習時的表現,進而對自身能否完成任務的判斷情況。由測得的數據可知,實驗得分由之前的16.71分提升到了18.42分,在均值上提高了1.71個單位(p<0.01)。說明老師和優秀學生的標準動作,或者個別學生的錯誤動作在一定程度上同樣也影響著學生自身自我效能感的變化。
2.1.3 “言語與社會勸導” 影響因素變化情況
言語與社會勸導簡單說是包括說服性建議和勸告等語言信息手段的刺激干預。均值變化從16.33分提高到18.15分(p<0.05),表示差異情況也達到了顯著性水平。說明教師的鼓勵性言語激勵和消極的語言暗示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是相當巨大的,甚至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提示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運用語言的藝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4 “生理及情緒狀態” 影響因素變化情況
生理及情緒狀態簡單說是學生學習時的一種狀態。“班杜拉指出,人們常把緊張情境中的生理喚醒作為不良信號加以解讀,這會降低對努力成功的判斷水平。過度焦慮的人會低估自己的能力;疲勞和煩惱會使人感到難以勝任任務的需要。”①測得的數據結果也證實了學生由生理和情緒狀態的變化所引起的自信心的提升(p<0.05)。說明這一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指標。
2.2 實驗后實驗班、對照班學生整體自我效能感的對比分析
由表2對比數據清晰可見,實驗班在各項因素、指標以及整體自我效能感的前后差異情況均較為明顯,數據結果都已達到統計學顯著性意義,而對照班在沒有特殊手段刺激的情況下自我效能感的各項指標和總體水平均變化不大,不構成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表2 實驗后實驗班、對照班學生整體自我效能感的對比分析
在實驗手段的干預設計上,研究過程主要施加的刺激變量包括學生對成功的愉悅體驗和失敗的挫折感受,教師的標準示范和優秀學生的動作展示,鼓勵性的言語勸導,以及調整好學生最佳的身體和情緒狀態,綜合各項指標、因素的作用,再加上一段時間的持續情境教學,使學生的整體自我效能感得以提升,相比以前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這一心理及認知上的變化,不僅會增加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同時也會遷移至其他領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廣泛、持久的積極效應。
3.1 在瑜伽課教學中特別適合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和提高,成敗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和社會勸導、生理及情緒狀態各因素對學生自信心的提高均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
3.2 各效能指標是綜合對效能信念發揮作用的,學生在對效能指標整合時,運用的規則是因人而異的。
3.3 建議在瑜伽教學,乃至其他體育專業的教學中,開闊思路、積極探索,綜合運用各種因素,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學質量。
[1] 張力為,任為多主編.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120.
[2] 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繆小春,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2:114.
[3] 黃希庭總主編.運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2:40.
[4] 高慧.瑜伽對大學生情緒調節的干預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