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金杰
補齊三大短板、完善天津市創新創業網絡的建議
◎文/王金杰
新一輪的創新創業正在由技術、產品、業態的“點式突破”向協同、整合、平臺、系統的“網絡構建”轉化,并呈現出批量式、跨界式、快速迭代等新特征。產學研協整、共性技術開發、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科技服務體系的完善已成為“創新創業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完善天津市創新創業網絡提出建議:1.補創新源不足的短板,重構創新創業網絡關鍵節點。2.補新技術基礎和科技服務不強的短板,夯實“創新創業網絡”。3.補創新鏈短且散的短板,圍繞高新產業鏈擴展創新網絡,以創新網絡支撐產業體系。
創新創業網絡;創新源;科技服務
在“互聯網+”和供給側改革中,創新創業呈現出技術性強、規模大、人才水平高的新趨勢。從創新主體看,已由大企業創新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轉化;從創新網絡看,呈現出平臺化、批量式、跨界式、迭代創新等特點;從創新形式看,已由個體公司創業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轉化。產學研協整、共性技術開發、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科技服務體系的完善已成為“創新創業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天津市的創新創業網絡需要補齊三大短板。
創新創業網絡是提升天津市創新實力的有效組織形態,創新源在網絡的起步、成長和成熟階段起決定性作用,關鍵節點則是圍繞創新源而產生的,是具備擴散功能的關鍵性組織或機構。創新源通常是由提供公共技術、創新人才或信息基礎設施的主體來承擔,包括企業、大學、科研院所等,而關鍵節點則多由創新孵化器、公共實驗室、數據資源中心、高端服務等來承擔。
創新源不足,關鍵節點占位少是天津市的一大短板。一方面,作為創新源重要支點的要素和中心太少,如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僅有8家,不足北京的八分之一,在全國排名前20的大數據交易中心竟一家沒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天津僅2家,是北京的九分之一;國家級技術轉移交易中心11家,不足北京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支撐未來重大需求的一些高水平研發機構較少,創新性科研成果和技術成果轉化率都較低,也是造成天津在技術創新源和關鍵節點上落后于一些網絡式創新城市的原因之一(見下表)。
應借鑒典型城市創新源和關鍵節點布局的經驗,內培和外引雙向發力,加快培育和招引“創新源”、“關鍵節點”,促進天津創新創業網絡的形成。第一,以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優勢和發展潛力大的產業為主要導向,深入挖掘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等技術潛力,引入可開發的、具備成長性的公司入駐天津,構建天津創新網絡的“創新源”,為創新創業尋找新動力。第二,成立專項數據中心、數據交易平臺,并開放部分數據端口和服務,構建天津創新創業網絡的關鍵節點。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服務提升制造、商貿的服務效率。第三,加強與北京大院大所的合作,充分利用先進制造業優勢搭建高水平研發轉化平臺,精準“園對園、點對點”的承接通道,構建“研在北京、制在天津”的格局,引入或嫁接創新創業網絡中有發展前景的科技、商貿和文化項目。

“網絡式”創新創業城市典型
創新創業網絡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科技服務為支撐。就科技服務體系看,科技信息、科技金融、技術交易、教育培訓等科技服務仍很不完備。以科技金融為例,北京中關村匯集的眾籌平臺、P2P、互聯網支付、大數據金融、互聯網金融、股權并購機構等有幾千家,其中股權機構以及第三方支付服務獲得支付牌照數占全國21%,而天津市科技金融所打造的科技項目及所提供的科技金融產品遠不能滿足科技企業發展的需求,與北京的差距很大。應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和現代科技服務兩方面著力,借助其數據流、信息流、技術流構建工業4.0、智能制造、平臺經濟的技術基礎,并為創新創業、為主體之間、節點之間的聯系提供高效的服務。
第一,應加大工業4.0、智能制造、互聯網、物聯網、公共云及網絡平臺等信息技術和公共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自貿區的創新優勢,開拓“大數據、電子商務、產業聯盟”等公共創新平臺,催生和孵化跨境電商、大數據應用開發、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結合天津市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優勢產業,構建各類智能制造、集成創新、工業4.0平臺,推動企業在數據運用、制造流程、組織模式等方面創新創業。
第二,應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構建科技服務業數據平臺,推動科技信息、科技設施、科技貿易、科技金融和企業孵化器等五大子系統發展,培育政產學研中心、技術聯盟、企業孵化器、技術咨詢和技術成果評估企業等科技服務自組織,增加公共科技服務供給,提供自組織科技服務及教育培訓等,營造創新創業網絡氛圍。
高技術產業創新鏈短且散是天津市的又一短板。天津工業總體規模很大,但缺少能引領全國某一行業的先進產業,缺少對先進制造起龍頭帶動作用的領軍企業。這是造成天津產業 “大而不強”、“多而不高不尖”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天津市優勢產業的集群化程度不高,還沒有形成 “核心企業—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群落”的完整體系,從而制約了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整合發展。從高技術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在前的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三個產業看,遠沒有形成帶動產業創新的有機鏈條。在全市146家科技孵化器中,以企業為主的孵化器僅占10余個,與京滬深等城市的差距較大,這是造成企業科技孵化與服務能力弱、產業鏈整體創新力不強、附加值低的重要原因。
應重新梳理產業鏈與創新網絡的融合維度,圍繞高新產業鏈擴展創新網絡,以創新網絡支撐產業體系。
一要梳理現有產業鏈條,以突破性技術創新為先導,激發產業鏈條內部的創新活力,鼓勵企業通過合作、合資、兼并重組等方式整合本地、外地高技術公司、實驗室等方式,構建基于產業鏈條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創新網絡。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以大帶小,以小促大”,形成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相互支撐的格局。
二要鼓勵各類企業構建內部創新創業網絡,以組織內部的補償機制保障創新創業的 “不確定性”和創新風險,鼓勵技術創新、過程創新、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產業節點的二次創新創業。
三要圍繞高新產業鏈搭建與孵化器、公共實驗室和高校聯盟等之間的協同關系,整合京津冀高校及社會的創新創業人才,激活創新創業異地關鍵節點,拓展核心業態、關聯業態和衍生業態,加快天津開放型創新創業網絡的形成。
責任編輯:虞冬青
F127
A
1006-1255-(2017)04-0024-03
王金杰(1985—),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互聯網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郵編:3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