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動消費到促進就業,從社交溝通到傳導理念,風起云涌的數字經濟中,人們愈發感受到——
“微信,是數字經濟激起漣漪中的亮麗一環”,4月18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發布的《2016微信經濟社會影響力研究》(以下簡稱《報告》)這樣盛贊微信的魅力。報告顯示,2016年,微信拉動全社會消費4475億元。其中直接帶動信息消費1743億元,超50%用戶每月的微信流量使用占到其全部流量的30%以上。
微信生態的構建和延伸讓人們開始正視:它不僅具有“連接一切”的強大的社交功能,更好似數字經濟大潮中的一朵巨浪,裹挾著身處其中的你我奔涌向前,浩浩蕩蕩——
“線上”掃碼催熱“線下”交易
穆宇是省城某私企的一名白領,她的基本生活需求都是通過微信滿足的。小穆告訴記者,現在掃碼轉賬支付太便捷了,菜市場買菜、超市購物、影院看電影、騎共享單車出行……你能想到的絕大多數體驗都可以一“掃”搞定。“上個禮拜去醫院看病,發現連醫生開出的處方藥和化驗單都可以通過微信支付繳費,為患者省去了排長隊的時間,確確實實應該點個贊。我現在出門經常不帶錢包,既不用擔心丟失,又節省交易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出門只帶手機”是當下很多人的真實寫照,支付方式的更迭讓“掃碼”取代了原有的現金交易。更可貴的是,這種改變激活了傳統的線下消費,讓快捷支付的雨露可以浸潤到每一個交易終端。數據顯示,去年微信共帶動傳統消費2732億元。尤其在微信小程序上線后,微信將應用程序悉數收入囊中,娛樂、教育、交通、購物……覆蓋面廣、操作簡單,省去了繁瑣的下載步驟,用戶也真正開啟了簡約化智慧生活,提升了消費品質。
據統計,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躍用戶數達8.89億;公眾平臺匯聚超1000萬公眾賬號、20萬第三方開發者。目前含微信支付在內的騰訊移動支付月活躍用戶超6億,線下接入門店超100萬家。而據調查,30.4%的用戶表示使用微信支付后改變了支付習慣。在人們驚嘆于微信龐大的用戶體量時,微信在潛移默化地滲透并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山西傳媒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教研室主任鄢睿認為,微信支付改變了用戶消費習慣與模式,拓展了傳統消費需求,對普通用戶和商家都有積極的影響。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在衣食住行娛這五方面的消費過程中,排隊結賬很容易消解我們對事物的期待,降低服務的體驗,沖淡消費的欲望。微信恰恰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加便捷的選擇。它把原來的串行排隊支付模式變成了并行,也就是說購買時無需刷卡,只需掃描二維碼即可,節省了買賣雙方找零的時間。從商家的角度來看,他們都希望通過一次購買就能留住客戶、促進銷售或是縮減成本。在過去,客戶付款就意味著買賣結束,但是微信支付讓付款變成了交易的開始,商家有機會把客戶變成用戶,從而實現從線上到線下服務的融合,促進業務的高效增長。
“贊賞”功能讓自媒體人生財有道
在微信對消費的拉動過程中,“贊賞”功能無疑舉足輕重。打賞一二,豐儉隨意,既是對作者觀點和辛勞的認可,又刺激平臺源源不斷地生產優質內容。對于很多擅長寫作的自媒體人而言,一篇好文的“贊賞”往往數額可觀。
據調查,10.7%的微信公眾平臺用戶有過“贊賞”行為,其中,37%的用戶月均“贊賞”金額在1元-10元之間,11.2%的用戶平均每月支出超50元。我省本土自媒體微信公眾號“老家山西”的編輯李琪峰表示,“我在遇到很好的原創內容時就會‘贊賞,五塊、十塊不等,在經濟承受的范圍內適當地鼓勵優質內容也是作為一名讀者應盡的義務。”
李琪峰認為,微信贊賞功能是當今內容付費潮流中一個很重要的形式,一方面帶動了消費數量的增長,另一方面促進了消費結構的改變,將一部分人引入了一個全新的消費領域。對于自媒體人而言,開通贊賞功能可以調整自己的收入結構。除依賴廣告收入外,自媒體人還能夠單純依靠原創內容獲得不菲的收入。這在客觀上也可以催生優質網絡文化內容的創作,從整體上提高自媒體的業務水平。
本土自媒體大V“伊非”告訴記者,他是最早開通贊賞功能的自媒體人之一。他認為,原創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商品,在傳播文化的同時,“贊賞”讓文化有了真正的價值體現。“這項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自媒體人的創作熱情,調動了他們創作網絡精品內容的積極性,網絡寫手有了真正的創作平臺,大批優質內容不斷充實著互聯網平臺,有利于知識產權保護和新媒體的良性發展。”
不過,4月19日,微信發布消息:因為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關閉iOS版微信公眾平臺的贊賞功能。次日凌晨,微信再發通知,稱個人二維碼轉賬功能也已經被停止。這意味著iOS平臺中微信公眾號文章的所有“贊賞”渠道都已經關閉。
熟人社交健康風尚層層傳導
“以后下班就不騎車了,走路回家!”一向不愛運動的省城某銀行職員楊婕近日迷上了走路這種有氧運動,談及原因,她笑笑說:“就是想體驗下占領好友微信運動封面是啥感覺。”由于微信多以親友間的熟人社交為主,使得人們的生活極易受朋友圈影響,并不自覺地效仿和復制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據調查,61.4%的用戶每次打開微信時會瀏覽朋友圈,關注好友動態,超6成用戶最關注的朋友圈內容是“好友的個人生活展示”。69.2%的用戶表示微信“增加了與親友之間的互動,親友間聯系更緊密”。
根據《報告》提供的數據,微信運動的用戶中,近兩成增加了運動量并表示更關注健康、35%增加了朋友互動。在微信讀書用戶中,41.3%增加了閱讀時間、40%增加了閱讀量、32%增加了分享互動。鄢睿告訴記者,她自己也是這兩款應用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我覺得它們對我的生活起到很正面的作用,讓我更加關注閱讀和健康。尤其是微信運動,每到晚上十點排名一出,點贊熱潮來襲,我收獲的不僅是被贊的愉悅,更是對一天運動的肯定。”
鄢睿舉例,微信讀書和微信運動都是基于熟人關系鏈和朋友圈的社交型應用。微信讀書的口號是“讓閱讀不再孤獨”,它在給用戶提供極致閱讀體驗的同時,也可以查看好友的讀書動態、一起發現優質書籍、碰撞出思想火花等。在嚴肅的閱讀體驗中,不僅收獲知識,更收獲了和好友比拼帶來的成就感。微信運動則讓人們展現自己的步行數量,通過點贊互動,分享新的生活態度,使越來越多久坐不起的上班族也加入到排行榜的爭奪當中。
鄢睿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微信拓展了個體的社交邊界,增進了用戶間的交流聯系。朋友圈功能高效展示生活動態,方便好友增進了解、集聚話題。通過微信,社交得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跨越人們現實社交中的種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