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雁飛
數學,是一門結構特別嚴謹、延續性特別強的學科。一步跟不上,則步步跟不上,學生極易厭學。成績不錯的學生也難免會受難題的影響,焦躁不安,導致不能正常發揮應有的水平。那么,初中數學學習中、考場上,應該怎么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呢?一句話,“寵辱不驚”!也就是說,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情況,都能興趣不減,沉穩對付,按照預定的計劃和步驟去學習和考試,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當然真能做到這一點,也非常不易,但是,只要我們有意識的去鍛煉,就一定會有收獲!
一、濃厚的學習興趣
首先,喜愛就是做一件事的理由和把這件事情堅持下去的最強動力。濃厚的興趣是高效率學習數學的前提,也是在最后的考試中取勝的必要條件。在教學時教師要引領到學生自己探索思考,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的魅力,挖掘出數學的趣味性來。如:女生的高跟鞋與黃金分割,火星撞地球與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悲傷地雙曲線這首歌與反比例函數圖像的性質等等),問題情境的設置一旦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充滿趣味,學生的思維就會不經意打開。
二、良好的情緒調控
大多數同學會覺得繁重的數學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遇到一道難解的證明題,或者期末考試考砸了,更是郁悶至極;也許,此時的我們,都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壓抑感——這是由繁重的學習任務,緊張的競爭氛圍,沉重的學習壓力造成的。遇到這種情形,可以找一個自己信任的人,把自己的不快傾訴出來,尋求他人的理解,這樣,就能很快收回煩惱的心,專心學習,也才能保證學習的效率。此外,由于學習太緊張,再加上學習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不順心的事情,我建議,我們每天都要找一個時間,最好是在傍晚的時候,走出教室、走出家門,在安靜的地方走一走,放松一下,放電影似的回顧一下一天的學習和生活,表面上看起來這樣做耽誤了一些時間,但其實是有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心境,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百折不撓的毅力
學習是要吃苦的,是要能忍得住板凳上、臺燈前的寂寞。學習就是學習,學習不是娛樂,沒有哪一種學習方法能讓你像看美國大片似的學到博士。這是自然規律。特別是數學的一些定律,公式,每個數學知識點都要吃透,不能有盲點。這就要有桌前吃苦的精神,持之以恒的自控力。
四、一本錯題集
我給同學們一個公式:少錯=多對。如果做錯了題目,不管發現什么錯誤,不管是多么簡單的錯誤,都收錄進來;我相信,一旦你真的做起來,你就會吃驚的發現,你的錯誤并不是更正一次就可以改掉的,相反,有很多錯誤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犯了,甚至于更多次!看著自己的錯體集,哎呀,太觸目驚心了。這真是一個自我反省的好地方,更是一個提高成績的好方法。復習越往后,在知識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就越小,而能糾正自己的錯誤,實在是一個不小的增長空間。收集自己的錯誤,分門別類,然后沒事的時候就翻一翻,看一看,自警一番,肯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五、一本參考書
我們在學習、復習中時間很有限,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更有限,在這些有限的時間,把課本的知識結構知識要點爛熟于心,能夠在很少的時間里把數學這科知識全部回顧一遍。能做到這點,要比看一些參考書要重要的多。總之,一句話,抓住最根本,最主要的。數學無非就是圍繞那些書本的知識點變來變去,不要盲目的看參考書,特別是不要看很多參考書。
六、遇到疑難該怎么辦
首先是要盡可能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如果不能解決,也要弄明白自己不會的原因是什么,問題出在那里。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決不奢望不遇到難題,但是,也決不允許自己不明白難題難在哪里。自己不能解決的時候,就可以采取討論以及向老師請教等方式,最終解決那些難題。當通過大家的努力,共同解決出一道函數,一道方程,一道證明題時,你會豁然開朗,離成功又進了一步。
七、怎么跳出題海
我想大家一定非常關心這個題目,因為物理難懂、化學難記、數學有做不完的題。但題目是數學的心臟,不做題是萬萬不行的。而擺在我們面前的題目太多了,好像永遠也做不完。試試下面的方法,第一,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分析一下每到題目都是怎么考察的,考察了什么知識點,這個知識點的考察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第二,繼續做題時,完全不必要每道題目都詳細的解出來了,只要看過之后,可以歸入我們上面分析過的題型,知道解題思路就可以跳過去了!這樣,對每個知識點,都能把握其考試方式,這才是真正的提高。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做一道題只是做了一道題,“就題論題”,不能跳出題外看本質,遇到新的題目,稍有一些不同就沒有辦法了,還談什么提高呢?又怎能擺脫讓你煩惱的題海呢?
八、擺脫心理上的恐懼
提醒自己:“害怕什么呢,不管有多難,大家都和我一樣。”這樣自我心理暗示一段時間之后,心里就坦然平靜多了。其實學習和考試中最重要的不是要學或考的怎么怎么樣,而是能把自己的水平發揮出來,這也是超水平發揮的前提。還要有正確的考試策略,做到“寵辱不驚”,遇到難題時不緊張。對自己要有十足的自信。自信的學習,自信的走入考場,就能自信的取得成功!
當然,關于數學學習,還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及方法,遠不止上述幾條,作為老師,我們還需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不斷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