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嶸+靳飛+呂可文+李凱
摘要: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工業建設規模不斷擴展。然而生態環境卻在持續惡化,在工業、交通業、建筑業等行業發展的同時,污染愈加嚴重,不僅損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破壞了生態平衡。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低碳城市的規劃方案逐漸被我國很多城市所采用,相關部門加大了對城市環保工作的重視力度。本文就低碳排放理念下的城市空間規劃策略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scale of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expanding. Howeve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ntinuing to deteriorate, and more serious pollution not only harm people's health, but also undermine the ecological balance. In order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low-carbon city planning program gradually adopted by many cities in China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increase the emphasis o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under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emission in detail.
關鍵詞:低碳排放理念;城市空間規劃;策略
Key words: low carbon emission concept;urban spatial planning;strategy
中圖分類號:TU984.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5-0166-03
0 引言
現代城市的規劃和采用的技術與城市碳排放有著高度的相關性。城市作為人口、物流、交通和工業的集中地,成為現代能源消耗的主要集中地。碳排放主要來源于工業、交通、建筑。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規模和城市容量在不斷擴大,工業化的步伐也不斷加快,使得我國面臨著嚴峻的城市能源安全問題;因此,如何協調城市發展與環境,構建低碳排放下的城市規劃成為當前思考的重要問題。
1 低碳城市概述
現階段,全球氣候條件不斷改變,人們生存的環境受到了相對嚴重的破壞。這種破壞的原因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有較大的關系。所以,環境保護工作者應該在工作中更加重視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低碳經濟,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盡可能少的利用資源,以便帶來更少的污染。為了合理開展低碳經濟,應該加大力度貫徹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更好的創造經濟價值和效益。另外,做好低碳經濟能夠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使生活質量得到不斷改善。在低碳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低碳生活應運而生。相對合理的低碳經濟促進了低碳城市的發展,現階段,從事低碳城市研究的人員數量還相對較少,所以,我們在進行低碳城市研究的時候,應該從人們常規的生活方式以及經濟模式思考問題,促進低碳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促進經濟發展,做好城市建設。
據統計,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能源總量的75%,溫室氣體排放量占世界的80%。從使用的角度看,碳排放的源領域可以分為產業、居民生活和交通三個部分。資料表明建筑物排放的CO2約占總量的39%,交通工具排放的 CO2約占總量的33%,工業排放的CO2約占總量的28%。英國80%的化學燃料是由建筑與交通消耗的。城市是最大的CO2排放者。
2 低碳城市空間規劃策略
在低碳城市的空間規劃中,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依據城市特點和發展狀況構建城市結構,盡量不向外發展,要集中建設,同時學習新方法和新思路,使城市建設更加緊密,空間更加緊湊。其次,合理、科學的對城市人口規模以及用地狀況進行預測,避免土地的浪費,同時加大建筑的建設密度。在土地的使用方面,要做好控制工作,避免由于城市密度的降低而導致的用地面積擴展。
2.1 生態單元的構建
在城市周邊建設面積較大的綠地,使其與城市中間相聯通,使生態景觀更加完善,為城市市民提供了多樣的公園、綠化帶、森林以及活動廣場。公共場所中的綠化可以綜合利用農田、沙灘、濕地和水域等。這種綠化方式與環繞形式的綠地相比較,更加直接、簡單,對于綠化效果更有保障,并且有利于區域性、單元化結構的構建,同時,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濃度。
2.2 密集型城市的構建
在低碳城市的建設中,需要關注城市的密度。很多規模較大的城市密度相對較低,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私家小型轎車。如果能夠合理控制城市密度,則可以使城市更加緊湊的發展,無形中減少了汽車的使用次數,節約能耗,降低碳排量。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城市就是朝著集約型城市的方向發展,在減少出行次數的同時,實現了低碳發展。密集型城市的構建,主要有三個原則,第一:將空間劃分層次,由于不同城市所處的層面不同,特點不一,所以倡導的發展方式也有所區別。很多城市在發展中都積極貫徹以公交出行為主的交通方式,形成綠色公交體系,節約了能耗,降低了碳排量。城市整體要積極依靠公交來發揮交通樞紐的作用,不允許城市的建設過分集中。第二,土地的利用要混合進行,使短途出行次數增加,通過對土地的混合使用,實現更多的功能。將人們生活地點與工作地點合理混合,使土地的利用桁架合理。第三,城市的空間建設要更加緊湊,加大發展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力度,避免以大城市為中心而導致的能耗增加,為了使這個問題得以很好的解決,需要合理利用土地,減少出行次數,加大公交的使用頻率,節能減排。
2.3 綠楔系統的構建
城市建設中,通常在城市周邊建設綠帶和綠環,這種建設手段不但能夠限制城市的無節制擴張,而且能夠限制綠化帶的增長,使周邊環境愈加獨立,使其與城市中心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僅限制了交通的發展,而且會使更多的市民選擇開車的出行方式。城市設計中引入綠楔系統的設計方式,對綠化的形狀與方法進行了限制,不僅能夠促進城市發展的有型化,而且便于公共交通的組織與協調,保證公共交通的規范化和優先權。
2.4 構建綠色交通系統
城市交通運輸會釋放大量的碳元素,做好城市交通的規劃工作,是實現低碳排放的關鍵環節之一。政府可以加大研究和推廣小排量汽車以及新型環保汽車的力度,通過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促進大能耗汽車改為低能耗汽車,在改進工作中合理運用智能化技術、計算機技術、機械知識。通過合理應用低能耗技術,盡早實現綠色出行以及高效出行。為了更好地控制汽車排量,需要設計一個相對全面、合理的監控手段,可以借助于智能監測設備和傳感設備實現對汽車排量的實時監測。比如: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是一種常用的監測汽車尾氣的手段,數據的監測、預警以及管控都是通過傳感設備來完成的。如果采用現代化的手段對汽車尾氣進行了全面的監控,則可以使環境監察部門和管理部門及時、準確的了解汽車尾氣排放狀況,并針對現狀及時制定適合的解決辦法和措施,有助于維護一個相對穩定的低碳環境。人們也可以借助GPRS系統與計算機、網絡技術,通過手機終端進行合理定位,通過信息系統顯示公交車站、出租車位置以及自己所處位置,測量不同點位之間的距離以及到達所需時間,為人們的綠色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實現了節能減排,低碳生活。
2.5 構建智能建筑減排體系
城市化速度的不斷加快,促進了建筑行業的持續發展,在這一行業中,相當一部分建筑都是能耗相對較高的,導致城市中的低碳生活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所以,在建筑行業應用新技術勢在必行。不僅能夠提高建筑的質量,縮短工期,而且能夠極大的改善環境,降低碳排量。另外,采用新型環保材料也能夠極大的改善建筑的能耗狀況。為了加強對光學和聲學的應用,可以采用性價比較高的環保節能材料,比如:在建筑照明系統中,采用依據聲學原理制造的燈具,以聲控的形式實現對電源的控制,節約了電能。在城市的供暖工作中,可以應用智能化電網,協調供熱系統,通過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的合理使用,實現智能化的城市供熱管理。
3 空間規劃中的工業減排技術
城市的不斷進步,有賴于工業的快速發展。但是,在工業發展中,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很多項目的綜合能耗指標相對較高,為低碳城市的建設設置了較大的障礙,阻礙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生,需要工業管理人員不斷的優化生產工藝,合理整合和配置資源,實現工藝的最優化,提高工藝制造水平,設計出較合理的設備改造方法,真正實現低碳工業,節能減排。
3.1 資源合理開發和配置
為了節約城市用電,可以合理使用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以實現城市的用電優化。對于煤電類型的發電工作,加大對容量較大發電技術的研究力度,積極開發核能,盡量使用廢舊資源,對其進行二次或者再次加工,實現再次利用,將使用效率不斷提高,綜合處理以及使用人畜排泄物、城市污染物。
3.2 引進新工藝
在工業生產中,積極引進新技術,倡導和發展大于300KA的預焙槽電解鋁技術,使鋁和鋁合金能夠直接生產,綜合利用。大力發展不同金屬冶煉的檢測技術,在進行技術優化的同時,縮短工藝流程,提高加工成本,將工藝逐漸優化和改進,提高企業的能源利用效率。
3.3 大力推廣節能技術
節能技術的種類較多,可以不斷研發和推廣等離子技術、紅外技術、感應加熱技術、微波技術等,在污染較大的工業生產中,比如:化工企業中應用膜分離技術以及適當的污水處理手段;在熱傳導方面,采用納米技術、超聲技術、催化劑技術、清潔技術等。在生產中多采用新理念,新思想,將模糊控制技術和電子技術應用到工業生產中來,實現低碳減排。
3.4 推廣生產技術的余熱、余壓、余能利用
合理利用能源,能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工業生產中的碳排量,比如:在規模較大的電解鋁生產中,采用先進的電、磁以及流體動力學模擬方法,進行系統的設計。提高電磁平衡的能力。應用鋁電解技術,通過雙平衡,實現自動化控制。保證濃度變化范圍在1.5-3%之間,嚴格限制電解溫度值,以實現節能和智能化生產。
4 重慶生態空間規劃策略
重慶都市區從城市空間、功能組織等方面推進空間規劃,提高可持續性。目前,被廣泛認可的可持續的城市形態特征有:綠色化、緊湊、高密度、土地混合使用、協同生成的交通支持等,通過這些形態特征的規劃追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發展對土地等不可再生資源的需求,減少了發展的生態環境不良效應,增強了社會互動能力與和諧程度,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從而獲得一定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重慶具體可以通過空間發展的引導、功能組織推進、綠色交通系統、開敞空間控制等實現空間拓展的生態化。
城市形態通過其所決定的城市活動特征,影響到城市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壓力以及能源的使用與污染的排放,與可持續發展之間建立起明確的關系。事實與經驗都證明,在城市空間規劃設計中,綠色化、可持續的交通,緊湊,高密度,土地混合使用等是可持續城市發展追求的特征,通過規劃路徑、空間引導、適度緊湊的規劃路徑等可以實現低碳環保理念的實現。
綜上所述,近些年,低碳城市的理念在城市規劃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空間規劃的設計中,應用最多,能夠合理、有效地改進城市建設,幫助人們改善工作和生活的環境,營造綠色、優雅、健康的環境。在實際規劃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給規劃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阻力,工作人員應該針對實際狀況,積極采取解決辦法,使低碳排放理念下的城市空間規劃工作更加合理。
參考文獻:
[1]姜洋,何永,毛其智等.基于空間規劃視角的城市溫室氣體清單研究[J].城市規劃,2013(4):50-56,67.
[2]秦波,邵然.低碳城市與空間結構優化:理念、實證和實踐[J].國際城市規劃,2011(3):72-77.
[3]肖華斌,盛碩,劉嘉.低碳生態城市空間規劃途徑研究綜述與展望[J].城市發展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