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班群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協調師生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師生不斷的進行情感交流,特別是教師要以情激情,一句熱情親切的話語,一個充滿鼓勵的眼神,表情達意的肢體語言,都傳導著教師真摯的情感,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愉悅振奮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習內驅力,從而積極思維,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關鍵詞】灌以師愛;情感共鳴;激發熱情;事半功倍
教師、學生、教材是構成教學過程的三要素,教學在這三者之間相互作用而展開。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是師生不斷地進行情感交流,特別是老師要以情激情,以自己對學生的熱愛、尊重、要求和期待去激發學生愛師的情感,才能收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情感遷移和升華的效果,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師生情感共鳴就是要使學生學習的單純動機上升為學生的情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由職業需要上升為教師的職責需要。那么,如何協調師生之間的感情呢?
一、灌以師愛,構建師生情感的“心靈之橋”
師愛是教師情感生活的核心,是學生智力開發的能源。教師愛學生的情感一旦投射到學生心靈上,就能使學生產生良好 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學習愿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優等生施以師愛是順其自然的事,但是對于中下等生施以師愛卻有一定難度。從心理學上看,每個人都渴望被愛,尤其是學習相對落后的中下等生特別希望老師的愛,哪怕只是一個微笑。
舉個真實的例子:期初,我批改寒假作業時,發現一差生的作業質量較高,于是我就在班內表揚了一番,說他學習態度端正,這學期肯定能把數學學好。沒想到,他從此上課專心了,發言次數明顯增加,作業又快又好,學習成績也提高了。是他突然變聰明了嗎?不!我想原因是我讓他感受到了我是喜歡他的,給了他期待效應所致。
中等生一向被 我們忽視,在學習中,他們一般有兩個趨向:向差生趨近或向優生發展。老師們當然希望他們盡可能地向后者發展。我想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拉近他們與優生的距離,說:“你最近表現真出色,快趕上某某(優生)了。”這就給他們一個信號,其實你跟優生之間并沒有多大距離,完全有能力邁進優生行列;盡可能提供機會讓他們表現自己,比如讓他們當小老師,鼓勵他們參與班內校內的活動。長此以往,他們就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習效率,實現了向優生轉變的目標。
二、做有心人,不斷給師生情感加溫
(1)教師扮演“雙面人”。有時當老師,有時當學生。當學生有困難時,隨時引導他們;當學生能解決問題時,就充當他們的學生,傾聽其發言,我們感到困難時,困惑時,甚至可以請教他們。在民主的氛圍中讓師生情感升溫。
(2)開展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得到發展。我們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課外豐富的數學活動來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例如,在上《秒的認識》一課時,我設計了“拍手”、“數數”“一分鐘口算”、“我當小醫生”等多個活動,學習效果奇佳,師生共同發展,情感驟然加溫。
(3)創設機會,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渲泄。作為一個自主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能得到認同,如果給他一個機會,無疑會給他帶來滿足感。
當他們熱情高漲時,提供表現的機會。例如:我在上《直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問:“你們在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一連叫了不下8個同學,下面還是有不少的小手舉著。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這時如果草草收兵,必然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于是我便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桌。效果好的出奇呀!當他們熱情低沉時,適時適地地引用表揚激勵措施;當他們的熱情不被認可時,給他們一個“臺階”下。
在這樣和諧、民主的課堂環境中,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情感加溫了。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身心感到無比的愉悅。教師也從中獲得教學成功的經驗。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學的根本目標。實踐證明,協調師生情感是達成目標的重要途徑,有時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