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濤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比較法對武術套路競賽規則前后變化進行研究與分析。結果顯示:新規則降低了人為因素對比賽分值的影響,使得武術競賽更具量化、人性化;在動作質量、演練水平、總裁權責認定方面更為科學、合理、公正;隨著武術套路競賽新規則的實施,“高、新、難、美”成為競技武術訓練與技術水平發展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武術套路;新規則;影響
武術是歷屆全國運動會競賽項目,說明了國家宏觀層面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高度重視,證明了該項目有著廣泛的基礎和強大的生命力。縱觀我國的競技武術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武術套路競賽規則的導向作用,引導著競技武術套路朝“高、難、美、新”方向發展,且與“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宗旨相吻合。武術競賽體制也在與時俱進地不斷完善與發展,并與國際相關的體育競賽規則接軌,推動武術運動的普及和發展。
1武術套路競賽規則的對比與分析
2003年制定的武術套路競賽新規則在動作質量、演練水平、總裁判長裁判權責的變化方面較之1996年的武術套路路競賽規則進行了重新規定。
1.1動作質量評定。動作質量評定上分值的變更。1996年規則的動作質量分值為6.8分,而2003年的新規則中動作質量分值降至5分。這說明武術套路運動在不斷發展,運動員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運動員的動作質量和整體水平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還在不斷提高。
1.2演練水平評定。演練水平的分值無變化,均為3分。這說明演練水平在整個套路編排和演練中占據的重要地位。一套完美的武術套路展示,如果說動作規格是基礎,那么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則是整個套路完美體現的關鍵,也是裁判員評定不同技術風格和水平的重要依據。難度分由0.2分提高到了2分,充分說明難度在新規則中的重要地位。
2武術套路競賽規則的發展趨勢
2.1裁判評分上更加優化。在1996年版以前的規則中,裁判的主觀性較大,采取的是整體評分的方法,由于每個運動員的表演時間有限,裁判員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迅速的打出分數,但在評分過程中裁判員只能采用憑借記憶對運動員的成績進行估分的打法。由此,裁判員最后的打分具有較多的主觀因素。1996年版的規則中首次出現了切塊評分的方法,動作質量和規格為68%,演練水平30%和難度動作2%。運動員最后的分數為兩項有效分均數之和(另加上創新難度的得分)。使得裁判員的分工明確,從而減少了裁判員的主觀性,使評分更加客觀。在2003年版的規則中采用了分塊評分的方法,即A組動作質量和規格評分、B組演練水平評分、C組難度動作的評分,在此規則中分工更為合理,增加了評分的客觀性、準確性。在2003年規則的基礎上,經過修訂于2012年出版了《武術套路競賽規則與裁判法》,在此規則中降低了對于創新難度加分分值,演練水平中各檔的分值區間稍有增大,有利于裁判員的執裁。
2.2規則更加規范化、國際化。隨著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武術作為競技體育項目之一,競技武術規則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參考藝術體操、花樣滑冰等奧運項目規則,對演練水平和難度動作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等級評分,與此同時也對裁判員有了明確的分工,這些都加強了運動員最后成績的準確性、客觀性。從規則的變化上我們不難看出武術新規則正向著國際化、規范化的有利方向發展。
3武術新規則的實施對套路訓練的影響
3.1新規則對運動員技術訓練內容的影響。通過對部分運動員調查分析發現,運動員對新規則能夠很快地適應并能根據自己的弱勢,選擇合理的訓練方法,整個訓練課的主要針對內容是難度技術的訓練。由于難度分值的增加,現在整個訓練課的主要針對內容是難度技術的訓練,該項比重占整個課時的1/2還要多,這與1996年規則實施過程中訓練內容相比有了明顯的變化,更具有針對性。其次是專項素質的練習,而技術訓練只占到整個課時的1/10。
3.2新規則中難度動作的變革分析。新的武術競賽規則的出臺,套路中難度動作的啟用具有選擇性和多樣性。這充分說明了新規則對武術套路技術“難”的要求,也是對舊規則的一種打破。新規則對難度的規定,促使運動員將難度動作通過巧妙的銜接,組成新穎的、有創意的、更有難度的動作組合,實現競技武術深刻內涵與優美外型的結合,體現競技武術套路的生命。難度動作的完成質量與動作質量的完成情況息息相關,難度的成敗直接影響動作質量的評分。
4結論與建議
4.1武術競賽規則的修改應體現競技武術本質和特點。競技武術既具競技體育的一般本質屬性,同時又具有武術的特殊本質特征,武術的特殊性決定了武術區別于其它競技體育項目。其核心是它們所運用的表現形式和方法不同。
4.2武術競賽規則的修改應體現武術技術動作價值取向。競技套路不僅要向人們展示技擊的方法,還要挖掘人體的潛能,已經超越了傳統武術以技擊為主導的價值取向。目前,武術動作已呈現多元化發展模式,技擊不是競技武術套路運動唯一的本質,傳統思維慣性的影響也在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消逝,競技性也成為武術的本質屬性之一。
4.3在對套路技術進行訓練時,注重基本功、基本技術和難度動作的結合訓練,新規則的“杠桿”作用使訓練側重點放在了難度動作的成功率和完成質量上。
參考文獻:
[1]關鐵云,張秋,關碩.從規則的變化看競技武術套路技術發展的走向[J].沈陽體育學院,2004(6):80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