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聯娜
【摘 要】本文就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意義,并提出了相應的實施方法,期望為廣大小學數學教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
《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發展性領域這―分目標中明確指出:“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而合作學習法無意識貫徹這項要求的最佳途徑。鑒于此,本文以農村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分析了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創新中的意義,并就如何實施合作學習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創新中的意義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中高年級課堂教學的創新中有著很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遇到問題時不再悶頭苦思冥想,也不過分依賴老師來解決問題,而是更傾向于通過同學間的合作思考來解答問題,這不但對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促進農村小學生中那些內向、自卑的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與他人合作也十分有效。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合作探究教學中,各種規律內在聯系、復雜關系的理解,并不是教師直接授予,而是需要學生和小組其他成員逐步分析研究,尋找其中的內在聯系,合作探究模式真正讓學生思維動起來,提高了思維的深度與寬廣度,長此以往,邏輯思維能力必將得到較大提高。
(3)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探究模式教學核心理念體現學生為主體,這一模式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程度大大提升,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在這模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提高,如解題運用發散性思維,做題嚴謹檢驗等等,良好學習習慣在實施合作探究模式教學中得以深化和鞏固。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組合作
在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變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層異步”的方式重新組合。就是將同一班內的學生按學習基礎與能力動態分成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習小組,一般4至6人為一組。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
2.明確小組學習的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小組合作推導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合作建議:①想與三角形有關的那些圖形。②用多種方法驗證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③思考公式推導過程對我們的啟發。
3.教師做好合作引導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在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講清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每一個步驟該怎樣做,目的是什么?還應該通過適當的示范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采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診斷、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的合作性學習。合作學習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給學生一些嘗試合作的時間。另外,適當的完成一些小課題也是積累合作經驗、培養合作意識的有效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合作,在合作中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4.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我們的評價應注重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應圍繞著學生如何提問,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解決問題等進行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如:五年級梯形的面積的教學過程中,在新課開始,讓學生猜一猜怎樣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學生有的說:“轉化成三角形。”有的說:“轉化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各有見解。這時又追問:“你們是怎樣想到的?”學生回答:“我們想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推導的過程中,就是先把他們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所以我們想到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也許也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肯定:“真棒,你們會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大膽的假設,這是學會數學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鼓勵和導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結語
總之,實施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有著明顯的優勢,對于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合作意識的形成,和促進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良好發展大有裨益,因而強化該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中高年級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