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敏
【摘 要】我們常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一個人小學時期接受到教育對其一生的發展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很多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思維方式,大多都是從小學時期逐漸形成,而中學以后的漫長時期則是對這些幾乎已經成型的模式進行一些細微的調整。所以,作為小學老師,尤其是重中之重的主科數學老師,一定要盡可能得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從各方面去影響自己的學生,使他們的一生都能有所裨益。
【關鍵詞】教學培訓; 教研活動 ;個體差異
一、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各項專業的培訓
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家庭環境與社會環境也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很多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都在悄然不覺得發生一些深層次的變革,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作為老師,一定要努力適應這種變化,同時針對這些變化,對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做出一定的調整。這就需要小學老師必須要積極參與學校或者社會組織的各種專業性的培訓,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現代教學模式中一個最大的變革就是,逐漸把課堂的主體由教師轉移向學生,既讓學生真正作為一個參與者加入到課堂活動中來,而不是像之前一樣,老師單純得教,學生被動的學。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是為了保證學生更好得參與到課堂中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教師應該真正吃透教材,確保學生學有所得
教育是面向學生,面向社會的公開社會活動,而且教學內容是由教學部針對每個年級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循序漸進得編排部署的,適合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也適應社會的發展。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真正吃透教材,了解這些知識點安排順序,順應學生的學習特點去授課。那么要想真正科學有效得授課,教師應該怎么才能做到吃透教材呢?
吃透教材,說的是吃透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例題,每一個情景思考等等。在大多數人看來,小學數學難度較低,誰都能上手來教,其實這個觀點大錯特錯。因為小學生受自身的性格和年齡的局限,接受和理解知識和我們成人并不相同,我們是站在已經理解和掌握了那些知識的前提上,才會去說那些知識很簡單。作為教師一定要合理引導,如一個合適的導入,一個直觀形象的例子都可以讓孩子們理解起來更加簡單。重難點部分要進行適當的強調和習題練習,避免孩子們過于死板得學習知識點。
最后,作為老師一定要掌握所有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自身一定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無論所在年級是幾年級,至少要了解小學一至六年級左右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組織時更加游刃有余,面對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問題時也會更加從容應對。
三、教師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特點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從根本來說是因為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這個人的學習方式,也決定了他與這個社會溝通和交流的方式。這種現象在小學課堂上反映得更加明顯,很多孩子看起來很聰明,但學習成績就是特別差,數學練習冊上漏洞百出,其實是跟這個孩子的性格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
小學生們大都性格比較活潑,也很好動。但處理起事情來就可以看出他們的差異來:有的學生思維比較嚴謹,思考問題非常全面,所以做起應用題來審題方面、題意的把握做得非常好;有的學生思維跳躍很快,知識點理解得也很快,但做起題目來總會出現這兒或者那兒的問題,而且因自覺比較聰明,做事不愛深入思考,數學的學習上也會出現淺嘗輒止的毛病;而有的學生非常認真踏實,但因低年級時的部分學習漏洞的存在,如兩位數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的不熟悉,在進行一些計算的時候非常吃力,想彌補又不知如何下手。
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一定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多多觀察自己的學生,認真思考造成他們目前這種現狀的深層次的原因,注意個體差異和普遍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是普遍性的,那就從個人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上去做一個整體的調整,逐漸改善整個班級的這些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是某個學生個體所特有的,如因為低年級時基礎打得不牢固,導致現在學習跟不上進度等問題,教師可以考慮適當得開展家長會,和學生家長溝通這些問題,更多得讓學生課下去下功夫,同時教師也要發揮自己得作用,適當得給孩子布置一些適合他成長的作業,或者利用課余時間給孩子適當進行補課,盡快得使這個孩子的學習節奏符合大家的步伐。
四、教師應該積極參加教育教研活動
“開展教育科研是興教、興校、育人的根本保證。”教師不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怎么教。學校里會經常組織教師進行教研活動,互相觀摩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這就給大部分青年老師提供了學習成長的機會。每個班級因為孩子的個體獨立性,教學案例并不相同,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教學教研活動,有利于資源的共享,大家更方便群策群力,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同時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也有利于教師自身的成長。教學教研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大家在參與教學教研活動的同時,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對自身的舊有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產生了沖擊,進而激發出更好的,更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