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昭娜 楊靜怡 龔淑芳 趙鴻森 劉仕豪
【摘 要】我們知道,中國“城鎮化”進程如火如荼,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但是與之相應地也產生了“空巢”等問題,在城鎮化的進程中,農村基本被“掏空”,青壯力都貢獻于城市發展,而僅剩給農村極少極少,從而使得農村的發展滯緩,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農村無疑十分必要,而且就其社會效益社會價值而言,則更是其義自見。
【關鍵詞】大學生農村創業;問題;對策;前景
一、問題分析
在“中國夢”日益向前推進的途中,“就業難”問題一直作為中國的一個重要國情,也是中國政府多年以來亟待解決極力解決的一個難題。隨著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每年畢業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這也是“就業難”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也一直是中國政府解決就業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放眼當今社會,我們很容易會發現“大學生自主創業”絕大多數著眼于城市,且以大城市為主,這種現狀可能還將延續很久:據江西中醫藥大學于2015年對灸學院學生隨機發放的300份調查顯示,有72.57%的學生表示有創業意向,其中71%選擇的創業城市為北上廣等大城市,可以說是寥寥無幾的人愿意在農村創業。此中原因大多是因為大城市機遇多、創業環境好再則是大城市創業的難度與農村相比小得多,而我國大學生創業普遍表現為“生存型”,而不是“機會型”,權衡利弊之下大部分大學生都選擇了風險低,操作性高的城市。
隨著人才供應市場的配置,大多數大學生學習的方向為金融,市場營銷,建筑業以及醫療行業,選擇養殖等專業屈指可數,這讓大多數創業者上從事種植和養殖等行業沒有實用性,使其在技術水平捉襟見肘,無計可施,從而創業之路曲折,進展緩慢。
二、必要性
中國“城鎮化”進程如火如荼,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但是與之相應地也產生了“空巢”等問題,在城鎮化的進程中,農村基本被“掏空”,青壯力都貢獻于城市發展,而僅剩給農村極少極少,從而使得農村的發展滯緩,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農村無疑十分必要,而且就其社會效益社會價值而言,則更是其義自見。
由上述可知大學生創業農村必要性不言自明。由于青壯力的流失,當今留守農村的則多半是“老弱幼”三個群體,就其總人數而言,仍然不是少數,有人則有市場,就創業而言,市場便是對創業可行性的關鍵因素;就供求關系的經濟原理而言,創業是“供”,市場是“求”,因“求”而“供”即是創業成敗的關鍵,而如何因“求”而“供”則是大學生創業農村必須思考和解決的關鍵。
當代大學生群體,是一個最有活力最能接受新鮮事物的一個群體,也是最接近中國潮流的一個群體,在國家的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大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在創業的先決條件上有著有利的基礎條件,而農村對于大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片“廣闊天地”,對于這個大學生群體自身的鍛煉農村無疑是一塊試金石,中國文化積淀最深表現最突出和具有相對穩定的是農村,筆者看來,要想真正地對中國國情有了解,要想真正懂得中國社會,農村是“根”是“本”,所謂“本立而道生”,“知識青年下鄉去”的根本原委在筆者看來正是在這里。
三、對策
大學生農村自主創業,在筆者看來,首先需要解決的是一個問題是對農村的認識和了解。在創業農村之前,要正確認識農村,最重要的準備應該是對所創業地的農村的認識和了解,筆者認為,這種認識應該是實地考察走訪甚至生活一段時間才能獲得的,而不是通過某些間接途徑的囫圇了解,應當是細致的,盡可能實地的,盡可能接近本來面目的。以中國自古以來的宗法觀念為例,在中國農村,家族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農村人有著相對之下更為深重的家族觀念,這就要求并且教育我們大學生農村創業時應該在人情考慮之中認真對待家族觀念,并且在范圍內合理利用以助創業。
據筆者觀察,農村多產糧食果蔬,在這一產業上,多半不成規模,沒有很好的銷售途徑,常常因為不了解市場規律盲目生產,多有豐收不豐產等問題,而大學生在創業的自身素質之上,具有更寬廣的眼界,而且對于網絡能有更好的利用,而這對于糧食果蔬這一產業來講,對于銷路的尋找無疑是大有裨益,尤其是“o2o模式”(當OnlineToOffline(在線離線/線上到線下)下風行,這種線上線下對口銷售的模式如果能夠很好的利用,那么對糧食果蔬這一產業的創業成功率提供巨大提升。
四、結語
大學生創業是國家政策支持的,而大學生農村創業因其社會效益也必然大受歡迎,雖然創業有奉獻,有困難,但是不能因為困難而就止步不前,大學生農村創業是大學生未來發展的一個有利機會,如果可以迎難而上那定也成功有望,敢為人先地創業農村,我想,對于“個人夢”和“中國夢”的實現都是巨大的機遇和助力。
參考文獻:
[1]李岳云,楊寧.農民創業與鄉村發展[J].現代經濟探討,2008
[2]呂軍書.大學生農村創業與新農村建設[J].農業經濟,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