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者·讀者
與《中國火炬》一同走過的關愛路
我退休后,1995年來到陜西省商洛市關工委,成為一名關心下一代工作者,至今已23年了。市關工委年年為我訂一本《中國火炬》,從那時起,《中國火炬》成為我做好關教工作的啟蒙老師。閱讀《中國火炬》使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23年來,我把學習《中國火炬》當作不可缺少的內容,每期必看,從頭到尾看一遍,重頭文章更是翻看多遍。我和《中國火炬》已經成為朋友,它一直在我身邊,與我在關教路上同行,啟迪思路,指明方向,我們結下了濃濃的情緣。
我和《中國火炬》編輯部的編輯們雖不認識,但神交已久,多年來,一直是《中國火炬》忠實讀者和宣傳員,又為《中國火炬》寫稿。至今雜志選登了我寫的“積極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創造良好條件”“書畫長卷傳播文明”“為關工委掏辦公經費的老人”等9篇稿子,宣傳了商洛市的關教工作,受到市關工委領導的好評。
現代人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時間寶貴,訂閱一份《中國火炬》,給我的閱讀和寫作增添了許多歡悅,也是我獲取知識力量的一個源泉。多年來,《中國火炬》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榮譽,在此,謝謝貴刊編輯部全體工作人員,向辛勤工作的你們,致以讀者的敬禮! (李志民)
看著《中國火炬》講故事
黑龍江省農墾八五六農場關工委充分發揮“五老”作用,常年在中小學校和青少年中進行“家風、家規、家訓 ”教育。“五老”言傳身教,講革命歷史故事,教育孩子們要勤勞、孝順、友善、忍讓、舍得、守法。從小要“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立志做一名中華好兒女。
(圖為八五六農場“五老”給孩子們講《中國火炬》雜志中刊登的思想道德建設小故事。)(王景福 張軍)

十佳工作品牌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黨史國史學習教育活動)

武漢市漢陽區關工委組織孩子們開展“學兩史 擔使命 圓夢想”革命英烈遺跡尋訪活動(圖/熊友明)
為激發青少年感恩黨、感恩祖國的內在情感,教育引導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中國關工委2005年聯合中宣部、中央黨校、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教育部等部委舉辦黨史教育計劃活動,2011年把開展黨的優良傳統教育列入中國關工委五年規劃要點。同年,中國關工委開展了“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2015年又將黨史國史教育作為一項專題活動。強調重視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過聯合相關單位印發黨史國史教育活動實施意見,編寫校本教材、開展讀書活動、舉辦圖片展覽等多種方式,推動黨史國史教育進校園、進課堂,同時逐步推進到企業、社區、農村,積極發揮各種教育基地平臺作用,使這項教育活動向規范化、常態化發展。有的省動員近30萬名“五老”志愿者投入黨史國史教育活動,受教育青少年達1000多萬人次。2016年4月,中國關工委在山東召開黨史國史教育經驗交流會,總結推廣相關單位先進經驗,目前已向各地全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