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妍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實驗與調查
體育高考生原地推鉛球訓練方法的研究
陶 妍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安徽省普通體育高考項目設為4項,即100m、800m、原地推鉛球和原地三級跳遠,其中原地推鉛球是最能考查考生力量、也是較難取得優異成績的項目。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實地觀察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對蕪湖縣第二中學體育高考生的鉛球訓練進行跟蹤調查和深度分析,旨在發現該訓練隊在鉛球訓練中的問題與不足,并為該訓練隊的后期訓練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和方法指導,促使隊員的鉛球成績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體育高考生;原地推鉛球;訓練方法
多年以來原地推鉛球就是安徽省體育高考中的必考項目,在該項目中,規定男生的鉛球重量為5kg,女生為4kg。由于體育高考生不同于專業的投擲運動員,除了運動基礎相對較差外,還因平日學習任務繁重致使他們的訓練時間相對較短。因此,只有正確掌握原地推鉛球的訓練方法和技巧,才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提高該項運動的成績。
1.1 研究對象
體育高考生原地推鉛球的訓練方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等網站平臺搜索相關文獻資料并在圖書館查閱相關書刊,以對原地推鉛球訓練有一個更系統、更全面的認知,同時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最新發展動態,為本次調查分析打下堅實基礎。
1.2.2 實地觀察法 實地觀察蕪湖縣第二中學2008級體育高考生共127人(其中男生92人,女生35人)在寒假期間的冬訓中進行原地推鉛球的訓練過程,全程參與并在預定時間對部分隊員的原地推鉛球成績進行跟蹤測試,做出相應的完整記錄。
1.2.3 訪談法 首先通過對該校田徑隊教練員的訪談,系統地了解該校原地推鉛球的訓練方法和具體措施。并在跟蹤調查過程中,不定期地對部分體育高考生進行訪談,以進一步了解隊員在訓練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1.2.4 數理統計法 對實地觀察中記錄和測試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并運用Excel 2003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歸類處理,再結合訪談過程中了解的具體情況及發現的問題,得出相應的數據結果和初步的文字結論。
1.2.5 比較研究法 將通過實地觀察和訪談及數理統計分析得出的關于該校鉛球訓練的初步結論,與書籍、文獻的相關理論進行對比分析得出,蕪湖縣第二中學目前原地推鉛球訓練方式方法的優劣所在,以及不足之處,并提出相關改進建議。
2.1 訓練周期
安徽省體育高考時間安排在每年4月上旬,因此在考試前最后一個寒假冬訓就顯得尤為的重要。根據運動生理的理論,冬季是力量訓練及能量儲備的最佳時期,也是能力爆發前積攢能量的最關鍵階段。蕪湖縣第二中學2010—2011學年的寒假時間為2011年1月23日—2月22日(共計31天)。體育高考生的年前冬訓時間安排在1月23日—2月1日(春節是2月3日),共計10天。(注:因為年后有其他事務,所以本次跟蹤調查只限于年前集訓階段)。
2.2 專項技術訓練
2.2.1 徒手動作練習 參訓隊員圍繞場地站成1圈,自行完成徒手動作的分解練習。在教練員口令的統一調配下完成徒手動作的完整練習。由于每位隊員入隊訓練的時間不同,且因各人動作的協調能力及對技術要領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在大班訓練模式下,為了保證每個隊員都能正確地掌握技術要領和更好地鞏固技術動作,在每次訓練中都安排一定量的徒手練習還是十分必要的。
2.2.2 原地拉皮帶練習 將皮帶的一端固定(如足球門框上),參訓隊員拉住皮帶的另一端,重復完成原地推鉛球的蹬轉動作。該項練習不僅能夠使隊員們推鉛球的基本技術動作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而且在提高腿部力量傳導至上肢動作的協調性的同時,也能使隊員們的專項力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強。
2.2.3 手指撥球練習 參訓隊員圍繞鉛球投擲區面朝沙坑站成1圈,左手手心朝上托住鉛球,右手手心朝下握住鉛球另一面,且手指用力將鉛球快速向下推入沙坑。注:要同時輔以腰腿力量的運用;左撇子左右手反之。手指撥球是原地推鉛球動作完成中最后一個發力點,但由于手指力量相對其他肌肉群明顯較弱,所以加強該項練習能使手指力量得到增強,非常有利于成績的提高。
2.2.4 持球動作練習 投擲隊員在投擲區按順序排成一列縱隊,在教練員口令的調配下分別完成持球的分解動作練習及完整動作練習。每組訓練投擲3次,第1次為分解動作練習,后2次為完整動作練習。此項訓練不僅是對以上幾種練習的強化和提高,也可以借此發現投擲隊員在某些環節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指出并加以糾正,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不同隊員的訓練方案作出相應的調整。
2.3 專項力量訓練 鉛球屬于力量性的投擲項目,除了要具備一般身體素質外,還必須有推鉛球所必需的專項素質。推鉛球專項素質主要包括專項力量、專項速度、動作速度及專項耐力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專項力量。專項力量最重要的就是爆發力,而爆發力的強弱取決于速度和力量二者的有機結合。完整的推鉛球的技術動作,并不單純是靠投擲臂最后的快速伸直,而是全身進行繼發性的爆發式用力。因此,在提高專項素質的訓練中,主要是發展和提高全身相關肌群的爆發力。該校體育高考生根據所能承受的力量大小不同分為若干小組(每組4~6人)進行專項力量訓練,不同小組根據該組成員的具體情況在教練員給出的力量負荷范圍內(表1)選擇自己可以承受的力量值進行訓練。

表1 蕪湖縣第二中學2008級體育高考班冬季力量訓練負荷表
訓練方法和步驟:(1)臥推每組10個,共完成4組;(2)深蹲每組10個,共完成3組;(3)抓舉每組15個,共完成3組;(4)挺舉每組10個,共完成4組。(注:各小組可輪換進行)除了安排以上的力量訓練,教練員還安排了下列訓練內容以供各個小組根據組員狀況在訓練中選擇調劑:(1)壺鈴負重跳:雙手握住由教練員指定重量的壺鈴,手臂自然下垂,且位于身體最中間,雙腿半蹲雙腳外開,進行負重跳躍練習;(2)雙手擲杠鈴片:雙手握住由教練員指定重量的杠鈴片,做原地推鉛球的蹬轉動作,同時將杠鈴片用力拋出。
為了更直觀地看出此次冬訓的效果,除對此次冬訓做出全程觀察記錄外,我們特地在4個大組中隨機各抽取了1名隊員,分別在訓練的第1天和最后1天做了測試,測試項目為持球原地推鉛球(男生5kg,女生4kg),測試結果如表2、表3所示。根據測試數據可以得出,參訓隊員的測試成績均有所提高,具體提升數據如下:孫鳳華提升8.1%,惲庭貴提升8.8%,孔德俊提升5.6%,汪濤提升6.7%。由上數據可以看出,通過年前為期10天的冬季訓練,隊員們原地推鉛球的成績均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訓練效果十分明顯。

表2 蕪湖縣第二中學2008級體育高考班冬季訓練第1天(1月23日)測試統計表m

表3 蕪湖縣第二中學2008級體育高考班冬季訓練第10天(2月3日)測試統計表m
4.1 結 論
4.1.1 整體的訓練安排與負荷量的設定都是比較科學、合理的。
4.1.2 所有隊員們的原地投鉛球成績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4.1.3 部分隊員推球時手腕、手指仍然不能正確用力,容易造成手指挫傷。
4.1.4 部分隊員完成整套動作時仍然存在上、下肢脫節現象,不能使下肢的力量很好地傳導到上肢,致使成績不能提高。
4.1.5 由于該校隊員人數較多,且由于該項訓練的特殊性,導致訓練過程中的紀律和秩序難以很好地維持,極易造成受傷事故。
4.2 建 議
4.2.1 可適當安排個別隊員增加針對性訓練,如指握、掌持啞鈴屈腕練習等,以加強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4.2.2 在每次持球訓練前,可要求部分學生增加幾組徒手的連貫的完整動作練習,使技術動作達到鞏固自動化的階段。
4.2.3 提高教練員的安全意識,加強對訓練紀律的整頓。可以在每個訓練小組中設置1名組長,協助教練員維持訓練秩序,以防范事故的發生。
[1]劉光華.淺析體育專業生的鉛球訓練[J].科研,2015(20):59.
[2]胡濤.淺析鉛球最后用力的理論與訓練[J].素質教育,2012(12).
G824.1
A
1674-151X(2017)01-06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2.033
投稿日期:2016-11-10
陶妍(1993—),碩士。研究方向:田徑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